Perfect Sculpture ︳《銀河鐵道之夜》

菜市場的完美雕塑,懸吊感,各種量體的塑膠袋鋪平成一層一層的平面,一點一滴的變薄,一道道的平面成了立體的容納。

有一次跟家人聊天忘記在聊什麼,反正就是一個社會議題,然後我就說現在大家都很在意女性權益,結果家人也知道,不過忽然發現這個世界不是忽略女權,而是知道女權很重要,所以呢,還是依舊照常運轉。





那種失落感,好像也是展覽完,講完自己想講的東西之後,也許是發現了在發表創作的藝術圈跟自己作品的落差,倒不是有什麼理想上的期待,而發現或許創作之於人生,這只是這樣僅僅把自己做好就好。




前幾天去飲料店買茶看到環保稽查員,證件跟自己從事稽查員樣式一模一樣,像是歷史拼湊看到自身宿命,突然釋懷那些不屬於自己的加冕,人際關係,那麼意味如此消極,不求改變?


「我最喜歡的就是,我就是我的所有,那樣地不顧一切毫無畏懼。」



前天星期天大早照例陪老媽去市場買菜,偷滑ig,想著昨日為何沒去參加朋友們開幕,望著豬肉發呆。

-

《銀河鐵道之夜》1985 動畫,宮澤賢治1934年出版知名文學改編,文本與其說是兒童故事,倒不如說「回到原初」。例如《小王子》說是兒童文學,但有人說沒過什麼人生經歷,怎能體會箇中深刻道理;如晚餐幫家人買飯,在客廳吃便當看著三立「超級紅人榜」不到十歲小孩唱著陳一郎的滄桑的成名曲:《紅燈碼頭》同樣的疑問,但唱得也是有模有樣XD。


也許正是那既深遠又簡單的道理(正如在《地獄使徒》文中說過,抽象的必要性,意味最終並非是劇情、議題的複雜度,而是,道―意義―邏輯上的有跟無)。故事描述主角晚上無意搭上了周遊銀河鐵道上的火車,並且與一位朋友一起冒險,後來才知道朋友在現實中意外死亡,而才知道此「銀河之旅」他在「煤袋星雲」下車,頭也不回的道別之旅。    



《銀河鐵道之夜》並非當今科學劃分現實世界:階層、尺度、大小清楚分明,而是太空―銀河―星星與村莊―河流―人跟人交會,不同限度的微觀和宏觀都像是同一件事情,一如曾經說過:任何地方、任何時間,蘊含了一切、所有 。

時代性動畫(細野晴臣配樂)有其必要(貓咪造型天真可愛有夠加分),過往時代的迴返,像是入秋的微涼,記憶空氣共振的昭和感,像是台灣人命運藏在自身成長的血液中,到頭來也覺得像是一種輪迴。 

動畫並不以炫目的視覺感,而是運用黑色陰影,神秘、玄妙:世界本來不就是黑的?以靜態繪畫感的些微變動點綴,反映習佛的宮澤賢治的大智慧,並以小故事結構寓言,如:莊子。 



真理是既遮蔽又開顯,好像比較用來描述真理的不可見,但最近在想「遮蔽」在這句話的必要性,因為我們人類始終沒有讀心術嘛~無非揭示了語言的侷限與困境,表象的必須(會說話的人總是在社會中佔上風 ),也是人類的悲劇性。


有些扯遠了,《銀河鐵道之夜》在旅途中層層開啟相遇的路人智慧,在時間即是空間,星點即是塵埃(萬物最終都化成了「碳」)。電影最終以伴隨銀河列車送行 死去好友過程體會「孤獨又共享」的生命,如同自己早已覺悟,堅信著身為藝術家燃燒自我,僅僅為那天空繁星中的點點星光,也不管到底誰看見了那細微閃爍。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失敗並非失敗,消失並非消失

《艾諾拉》 - 野蠻世界 歡喜就好

天堂計劃(Everything Went 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