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06的文章

吹髮貳

圖片
夜 間 突 襲

夜間突襲

圖片
貳零零六拾壹月的第一天晚上

一槍把自已幹掉

圖片
<2006 秋> 頭髮不容易乾

「催眠、附身和集體瘋狂事件簿」影展第二、三天

圖片
『窮山惡水(badlands)』 像初戀一樣,迷戀荳蔻少女並不顧一切走上絕路,或者是少女們對男性(甚至可以說是)/父親形象的依賴。 這部片總是讓我想到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但片中跟此病徵的狀況截然不同。可是不管是早就相愛的工人與少女因為殺父而奔走天涯,少女依賴工人,工人迷戀少女;或說觀眾在觀看片中美麗田園風景中的暴力事件,彷彿一切均像是深不見底的遼闊荒原產生了迷離且不可知的化學變化或不定期發作的病徵。 我用此症狀來延伸解讀影片中的,廣告看版、帥氣的詹姆士迪恩與牛仔形象、美國的大農場和公路還有像是越戰裡越南人用來對付美國大兵的叢林陷阱,我們漸漸同情那一種不得已的殺人行為(或說殺人影像),正如同我們正漸漸被我們周圍的影像(或說形象)滲透,逐漸定型。 短片三部 『太陽牧者』 看完覺得還好,當然其中一段男人畫濃妝站一排賣力演出臉上最白的部份爭奇鬥豔是本片最具催眠感的『集體瘋狂』事件。 『耀眼的傢伙』 畫質差到不行,已經不能把它當做實驗片的一部片。 『不在』 再次讚嘆奎氏兄弟深入心理內層的純粹光影跟物質的紋理。削鉛筆,收集斷掉筆心的反複焦慮心態,好像橡皮頭裡的鉛筆尾端擦布不斷擦拭產生的橡皮擦大便飄到空中的煙塵。 [本片題獻給「在精神療養院裡寫信給丈夫的E.H.」。擅長以細膩的光線變化掌控影像氛圍的奎氏兄弟,這次將光影的魔力以鍊金師般的奇幻手法發揮到極至:當瀕臨瘋狂的女子偏執地以斷掉的鉛筆不停書寫,囚室窗外的微妙光線以如此精準而體貼的變化記錄著她的每一分情緒,伴隨她的孤獨。透過如窺探的幽魂般左右游移的攝影機,不由自主抽搐的肢體動作…等典型奎式手法,導演將或哀傷癲狂或歇斯底里的緊繃情緒,以解剖師的冷靜步調,凝結封存於膠卷的唯美、絕對狀態。奎氏兄弟的影片往往建構在封閉的空間,將囚禁其中的玩偶與人物以一種標本或儲藏盒式的景觀加以愛戀珍藏,是一種佔有慾望的精神性的轉換。對老舊、脆弱、毀壞中物體/人物的耽愛,不僅造就他們質感特殊的影像美學,也提供觀者許多可深入分析的心理層面的隱喻。]這邊特別節錄影展說明文字,寫得很好,我自己看完的感覺再看的這些文字大概也差不多是這些東西,所以不再擅自贅述。 『偷窺狂』 鏡頭辯証,看與被看差不多那樣。值得一提的是,主角愛戀攝影機到片刻不離手甚至深情又病態的親吻它。主角只能透過攝影機框框

「催眠、附身和集體瘋狂事件簿」影展第一天

圖片
『類型片的數學運算』 看完「π」之後,雖然發現了跟當初被說明手冊吸引的「實驗」、「橡皮頭」、「社會邊緣人」等等詞語好像完全不一樣。但所幸在我的認知範為裡面,這部片存有的「cult film」因子,讓我有機會把它解讀為一種「類型片的運算過程」。 「模式常存在於日常生活之中」-片中主角的口白。除了是數學狂主角潛心修練的座右銘之外,似乎也可以跳出來解釋這部片的用意-「類型模式常存於電影之中」。所以我們從一開始看到了閉塞宅男科學家被一堆電腦包圍的頹廢科幻,而他正好墮落得亂打藥因而產生幻覺,以十足的迷幻異境繼續延伸,而在記者和猶太教徒莫名的騷擾之下,漸漸我們也開始預料有一道秘密最後會出現,但並是不是那種沉緩的懸疑而是一貫的明快緊張。鬼魂也在這個時候出現了,印象中許多電影都會在電車上出現鬼(包括台灣的短片),此片也不例外,當然還有最精彩最屄級的昆蟲、腦、腦漿和出現腫瘤這些當然在廁所發生而且會照鏡子。當然,最後的鑽腦自盡則是好笑的高潮。至於東方情調也沒有放過,日本的圍棋佔了上風,主角深處在華人區偶見的華人則變了隱藏份子。 以數學貫穿,除了整合當代類型模式之外,宗教、科學、藝術、哲學本是一家,並鑑古通今的讓代表人物,達文西、阿基米德、畢德哥拉斯,等先賢理論現身,古今對照當代科技、靈異、宗教混雜在一起的熱鬧情形,所以出現「數學家遇到鬼」、「股市指數有一個神秘的軌跡」、「猶太教徒會綁架數學天才來破解通往天堂的秘碼」等跨類型、跨領域、跨學科的種種行為,絲毫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說來詭異,原本吸引我的什麼高反差粗粒子影像、什麼高壓與低極限電子音樂等等,整場看下來,一點也不覺得實驗,反而覺得這樣搞是理所當然的正常,1998年的片子,這種的拍法早就已經被收編為好萊屋某種類型的參考。詭異的是這樣的結果一點都不讓失望,反而著迷於那些數學數字背後的奧妙,那十分邏輯卻又非常宿命的運算模式用來解釋本次的觀影行為,不外乎是一種,被騙去看,然後有意外收獲的故事模式。 相關資料 催眠影展官網 http://www.twfilm.org/Aura/

催、附、集瘋事簿影展第一天

『類型片的數學運算』 看完「π」之後,雖然發現了跟當初被說明手冊吸引的「實驗」、「橡皮頭」、「社會邊緣人」等等詞語好像完全不一樣。但所幸在我的認知範為裡面,這部片存有的「cult film」因子,讓我有機會把它解讀為一種「類型片的運算過程」。 「模式常存在於日常生活之中」-片中主角的口白。除了是數學狂主角潛心修練的座右銘之外,似乎也可以跳出來解釋這部片的用意-「類型模式常存於電影之中」。所以我們從一開始看到了閉塞宅男科學家被一堆電腦包圍的頹廢科幻,而他正好墮落得亂打藥因而產生幻覺,以十足的迷幻異境繼續延伸,而在記者和猶太教徒莫名的騷擾之下,漸漸我們也開始預料有一道秘密最後會出現,但並是不是那種沉緩的懸疑而是一貫的明快緊張。鬼魂也在這個時候出現了,印象中許多電影都會在電車上出現鬼(包括台灣的短片),此片也不例外,當然還有最精彩最屄級的昆蟲、腦、腦漿和出現腫瘤這些當然在廁所發生而且會照鏡子。當然,最後的鑽腦自盡則是好笑的高潮。至於東方情調也沒有放過,日本的圍棋佔了上風,主角深處在華人區偶見的華人則變了隱藏份子。 以數學貫穿,除了整合當代類型模式之外,宗教、科學、藝術、哲學本是一家,並鑑古通今的讓代表人物,達文西、阿基米德、畢德哥拉斯,等先賢理論現身,古今對照當代科技、靈異、宗教混雜在一起的熱鬧情形,所以出現「數學家遇到鬼」、「股市指數有一個神秘的軌跡」、「猶太教徒會綁架數學天才來破解通往天堂的秘碼」等跨類型、跨領域、跨學科的種種行為,絲毫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說來詭異,原本吸引我的什麼高反差粗粒子影像、什麼高壓與低極限電子音樂等等,整場看下來,一點也不覺得實驗,反而覺得這樣搞是理所當然的正常,1998年的片子,這種的拍法早就已經被收編為好萊屋某種類型的參考。詭異的是這樣的結果一點都不讓失望,反而著迷於那些數學數字背後的奧妙,那十分邏輯卻又非常宿命的運算模式用來解釋本次的觀影行為,不外乎是一種,被騙去看,然後有意外收獲的故事模式。 相關資料 催眠影展官網 http://www.twfilm.org/Aura/ 台大校長李嗣涔 http://www.epochtimes.com/b5/5/6/13/n954095.htm 談詛咒_你相信這世界上有鬼嗎?? http://www.wretch.cc/blog/notfind&article_id=2798290

散發臭味的人

在公車上,一群互相不認識的人近距離的站在一起,肩與肩、背與背之間都會保持一段安全的距離。 油油的頭髮,鬆垮破舊的踢恤衣領和有如大便一樣的臭味。我從人群的隙縫中偷偷看他,順便觀察週圍人的表情,好像不管週圍的人到底有沒有聞到那股臭味,我都已經假設了他們面無表情的背後一定在故作矜持。台北車站到了之後,一堆人(包括他)下車並朝著各個方向散去,而車上那股他的臭味混雜上班女郎的香水味的另一種實驗性的味道早已消失無蹤。 「國小同學」 還記得他很胖,他叫林x閔,是個脾氣很好的好好同學。但是我會記得他的原因是他的屁股很臭,一種像是大便完沒擦屁股的味道。當時他說他生一種病,一種屁股會很臭的病。我們才不會管那麼多,反正跟他交情還不錯就常常拿他的屁股來開玩笑,因為他也會拿他的屁股當武器給人家聞。在同儕間大肆張揚之下,小時候沒禮貌的玩笑意義早就大過臭味本身。印象中,並有任何因為他的臭味有不愉快的衝突產生。但並不是皆大歡喜的是,像是猶豫要不要坐在他坐過的位子而不會說出口的暗自考慮。 「之前的一個朋友」 我可以肯定的是他並沒有生病,因為去過他宿舍的人就知道他身上散發出隱隱的臭味是從何而來,那一股比較像是垃圾的味道。 我早以習慣那股淡淡的異味,那也代表了一股無所謂的氣氛。這讓我跟他在一塊的時候覺得異常的自在,挖鼻孔、摳牙縫等言行舉止已經不用顧慮太多。 他說他根本不會在意別人怎麼看他(或聞他),擺明了是一種那又如何的頑固態度。其實說穿了他只是懶,但這種「懶」似乎成就了一種「不能懶惰」的社會價值反動。 「陌生人」 公車上那股散發出來的臭味,流動在一切看起來並無異狀的景觀。一雙刻意收斂的眼神在人群中蟄伏,他在蓬頭垢面的背後不斷的探刺人的感官底限。像是一頭披著人皮的惡狼,在孤絕險惡的處境之中,去誘使人類最底層的情緒。 最後最後,會是只剩下污濁的味道與燒焦的表皮。

睡眠的狀態

圖片
現在時間 十二點四十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