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08的文章

正午顯影(Mysterious Object At Noon)

圖片
某種程度上,電腦播放器早已賦與一種新的方式來觀看電影。也就是說,正當我從頭到尾觀看泰國導演阿比查邦(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的首部電影長片:《正午顯影》(Mysterious Object At Noon)裡的「陌生片段」,並隨著不斷加深的疑惑(某種程度的精神不繼,或字幕翻譯錯誤)。你可以做的是,把播放器時間軸往回拉,或某種類比方式:就是像MediaPlayer的時間軸,你可以大概預測一個段落或十分鐘在螢幕上淡綠色光軸的長度跟距離,但卻總是因為稍有誤差的必須要些許的微調,像是抽絲撥繭,利用電腦播放軟體做出另一種你屬於你自己的「剪接」,看過「之後」的電影詮釋。 那樣的情況正如同《正午顯影》在「紀錄之外」、「紀錄說故事的人們」和「故事本身」三者內外層結構的虛實與後設,而更重要的,《正午顯影》更提醒了大眾觀看電影方式與情節意義的如何產生,像是尋找「主詞」,通常是個名字或稱謂,或是你、我、他,或是辨識臉孔:對於「長得一樣」的人總是深信不疑。而滑鼠總是可以在輕易的在播出器的時間軸上遊移、拖拉、還反覆對照,像是自己掌控電影的蒙太奇與敘事結構。 當然上面的說法,美國導演大衛林區的《穆荷蘭大道》也適用這樣具備「雙面」的神秘特質:運用了兩個「相像」金髮美女(Blondie),《穆荷蘭大道》那個神秘的盒子、《正午顯影》那顆球),而這邊恰巧可以拉出《穆荷蘭大道》的「清晰」,包括影像質地的清晰、稱謂的清晰、臉孔的清晰、好萊屋奢華的清晰和某種明星光芒的清晰,對比《正午顯影》黑白的「模糊」,最大的不同是來自於紀錄片游擊式的模糊、街邊平民的模糊,甚至是台灣人看待泰國人的那種模糊,並不像《穆荷蘭大道》明星般耀眼。尤其很重要的一點是,《正午顯影》裡街邊平民的囫圇吞棗的說故事方式、恰恰形成了某種「主詞」不明確:常常說「他」,但不曉得是不是真的「他」,和不易識別的「陌生」,因為故事接龍的不連續性臉孔,卻也模模糊糊的,介於某種「做作(戲謔)」和某種在地「誠實」根源之間,碰觸到某種極為日常又尋常的神秘感。

勇志....可以麻煩 把桌面收一下嗎

圖片
當然被「叫」的時候(編案:是同事來自msn的「呼喚」,某種看似「對等」(企業齊頭式平等的組織架構下)關係之下稍稍「偏移」(也就是既然有「晚輩」(就像軍中學校一樣,先來的叫學長,後到的是學弟)的到來,何不好好利用一下,在該不該的猶豫當下,此時心頭早已漸漸泛起掌握權力的快感,而「偏移」是指當權者在下命令之後,嘴角微微上揚的歪斜線條)的「請求」,收是收會議桌上狼藉的茶杯),心裡想的全是「如何能達到完全疏離的狀態-因為心智仍是個客體」- -- 書山送塔 「在土星座下」之「接近亞陶」章節 「對這樣的權力分割頗不以為然」這是在騎車時無端冒出的想法 而且當然不是要譴責或嘲諷上下、先老後到這類不對等關係權力關係(也就是「男人」會不斷的、無止境的聊「當兵」這類的話題,而且通常是在「比誇張」(見此連結)的狀態之下),相反的,我則是對如何「描繪」權力關係的拉鋸,或說某種情感「轉化」(友情的轉化、同事情的轉化、陌生關係的轉化),覺得還頗具趣味。 就像幾天在公司大便忘記鎖門,然後被衝進去,還要跟對方說對不起。一時之間居然搞不清楚主客之間「禮貌」關係。可以確定的是,蹲在馬桶上面用力的我,和悻悻然離去(甚至把自己即將要大便這件事都忘了)的那傢伙,都應該在暗自竊笑。 ------------------------------------------------------- 封面照片:一種距離的測量(暫定) 附註:然後剛好最近做了個夢,夢總會不斷提醒自己身為「主角」,不曉得各位有沒有這樣的經驗。然後狀況就是好像不斷的出任務(類似軍事攻堅那種),任務結束後一直要從山上逃離,就從山上一直滑下來,不斷的在玩滑下來的遊戲,而自已的腿隱約會感受到碰到草皮或是樹枝類似銼冰的解構感。

我正在做些什麼?

圖片
或許那就是「砍錯z」裡所謂的「過剩」(excess),某種「標準的工作程序中的奇特生命經驗」,如何擺對位置、如何製造背景、如何放大觀看、如何使用陰影,到底如何又如何似的。在總是知道的那個結論的當下,我已經總是期待那些中途的「多餘」驚喜和那些總是讓我免不了囉唆幾句的「標題」。 用音樂紓解壓力 讓背景音樂釋放您疲憊的心靈: http://himusic.hinet.net/event/bgm/0808relax/index.htm S.H.E的遮罩:永恆的站姿 S.H.E 音樂你的部落格: http://himusic.hinet.net/event/she/index.htm 小野貓站姿的霓虹 叫你無法一手掌握 小野貓 我最大【雙CD超大精裝】: http://himusic.hinet.net/event/0810event19/index.htm 我愛您的牙齒 光良第一次台北演唱會: http://himusic.hinet.net/event/event4/index.htm 如何把背景填滿 吳克群八年來成長和蛻變 2008是最重要的一年: http://himusic.hinet.net/event/event5/index.htm 躺在床上的蔡依林構圖不太好喬 Jolin 蔡依林 〔Love Exercise 愛的練習語〕CD互動書: http://himusic.hinet.net/event/event6/index.htm 江蕙甲你攬屌屌 人生有坎站 嘛有溫暖 有江蕙陪你攬牢牢: http://himusic.hinet.net/event/event19/index.htm 復古的壁紙無法淹沒羊成林神聖的香肩 楊丞琳「半熟宣言」專輯 蔣小花慶功特別版2008.12.12發行: http://himusic.hinet.net/event/event2/index.htm 砍錯z: http://blog.yam.com/frq/article/18362970 ;地點在西門丁in98那邊,去逛街血拼之餘可以去看看

我說顏清標阿,你要把李勇志帶去哪裡?(原標題:終結和繼續)

我想是該解釋「我說 顏清標 阿,你要把李勇志帶去哪裡?」這句msn匿稱,到底是殺小。而不純粹是挾著自己知識精英的身份,利用本土的粗俗感來造成語意上的反差困惑。也或許,「精英的獵奇感」不該只是某種階級向下脫序的表皮快感。而應該像是一隻又細又長的針,直接插到骨子裡去,才知道究竟是什麼回事。 雖然我很想先描述上次去親戚喜酒在車上、在喜宴當中,有一種「嘗試成為一位土身土長的台北縣新莊工業區人」的放縱感。一種其實該用台語跟國語交織的語法(而不是只有幹、靠背等字眼才會使用台語),說出在地「生活」的「停頓」樣貌。而不是非要討論電影、音樂、藝術、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社會運動等等很多任何一種知識「名目」的「非現實」,並促進你「繼續」的話題。也就是說,我有一種必須「喇賽」或者「喀唬爛」等等「原地踏步」的衝動必要性,而我也已經準備好了。 不過後來近一個禮拜因為繁忙,文章遲遲未有下文。巧合的是,久沒逛的「顏清標布落格」,居然成了重要「終結和繼續」的導引。也才有了以下對話: ear3, 說: 顏清標 是怎樣? 「我說顏清標阿,你要把李勇志帶去哪裡?〔    http://www.flickr.com/photos/notfind2001/ 〕 說(以下簡稱”我”): 完美的中介物 呵呵 ear3, 說: 為什麼是顏清標? 我說: 必然性在於因為他有一種安心的感覺 來自於台灣的草根性和精英知識的隙縫填補 造成不同族群看這句話 都會產生誤讀的行為 也相當浮合"正在製造某種錯誤"的現狀 哈 我說: 其實是昨天又不小心逛到他布落格 有一種很安心的感覺 (某種新科技的反差 : 想像媽媽的諄諄教誨在部落格上看到) 就像過年回家 不得不回去的安心感(是來自於電腦前面的) 這樣的狀態也延續到居然是老梗的說詞才能讓人安心的矛盾 一種不需要新梗的棲息(某種暫時的思考終結)之地 ear3, 說: 顏清標 的部落格!? ear3, 說: 貼來看看 我說: http://www.wretch.cc/blog/apiao0825 哈 新的文章很精彩喔 ear3, 說: 我真的完全懂你的意思! ear3, 說: 一種"思考的回歸" 好像在告訴妳 我說: 呵呵 那種思考終結也是不錯啦 就死去的感覺 偶爾會想這麼來一下 ear3, 說: 在阿標這裡

(Hunger)《飢餓》

圖片
我知道對這部片會有一點點的失望是來自於自己對YBA(Young British Artists)的想像、對透納獎(Tuner Prize)的想像甚至是對整個歐美當代藝術圈的想像(或說嚮往,哈),一切都必須「前衛」(這邊的前衛有一點點的貶意,有點像是從小到大對於創作來說,好像「前衛」就是必須「前衛」一樣)。然後昨天看完當晚還夢到自己去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編案:回家看資料,導演Steve McQueen已經被選為代表英國參加威尼斯雙年展) 當然我很喜歡那段長達二十分鐘對話的前段,整個攝影、物體的質感、紋路、和物理運動都很好,戲劇性也簡化到了一個低限程度,很不賴(當然有一部份喜歡是自己想像一位英國Goldsmith學院出來會拍的電影應該會那樣),然後尿那邊很好,當然還有那幅可被瞎掰為是「大便宇宙」(見上圖海報)的當代畫作,整個骯髒至極的抗議還有肉體赤裸裸的試煉折磨,流膿噴血的傷口視覺。已經讓我不止一次想起Damian Hirst的狂妄,甚至想起聽說 他們Goldsmith上課,開頭便是「如何在眾多藝術家中被發現」、「如何讓大眾產生驚嚇感」等等似乎可以解釋那些噁心、骯髒、暴力、膿瘡都成了另一種進化「奇觀」普普(Pop Art) (某方面蘋果日報可以解釋)。都「必須」將一種東西、或一件事情推到極限。 然後二十分鐘的對話大概知道那是某種英式的smoking talk,在那樣的關鍵的時刻,用了長鏡頭,看了專訪你就會知道,那是一件頗激勵人心的事,尤其是當創作者處在困頓的環境中的時候。 後段的某種失望是來自於,相傳已久(某些)藝術家對政治冷感這件事。應該說就像「軍法局」的結尾,是一種必須明確、必須定義、必須有所結論的足以讓思考「終止」。 不過我絕對不會忘記飢餓(Hunger)的後段刻意著墨絕食者的「傷痛」美學,身體如雕塑如死亡,殘缺臉孔眼中映照牆壁裂痕,都是很精彩的物體建構。當然還有人說他溶接(鳥飛的剪影很黑川良一)的很棒,這真是極為「電影」的一刻,可是童年那邊的梗好像就….,不過我想這是編劇的問題,但畫面還是很美啦。 看完電影我們談到了絕食、談到了蘇治芬、談到了非州小孩。我忽然分不太清楚「絕食」或「飢餓」對我來說到底是多遠,就像片中最後的死亡人數一樣,那似乎是一點都不會令我過於驚訝。 最後剛發現導演居然是黑人(見下圖,原因是原本以為他是像Damian Hirst那

2008金馬影展討論「專」區

圖片
看來大家對金馬影展反映都十分踴躍,人氣爆增,還意外牽扯出自己對聶先生對金馬影展的設計簡單視覺感到設計費真好拿,只要會唬爛就是好設計的狂想,反正重點是,我在網路上也找到一隻不知道從何而來的金色的馬,所以此討論區也正式開張,歡迎踴躍發言 那我就先拋磚引玉一下好了   陌生女子的獨白 我是沒有覺得沒有香姑講的那麼差,至少第一個鏡頭還頗令人滿意,但的確梗比較老套是事實,不過我倒覺得如果他結構編排在強一點可能會比較好,畢竟有些段落很不錯,但有些過於重覆一直強調然後缺乏新意讓人厭煩。 然後我上面都沒有講到跟這部電影內容有關的 ( 雷 ) 的東西,充斥一堆表層的名詞,我覺得還蠻神奇的,套到其他部片都還解釋的通。但路過的人一定覺得我不專業不知道在講什麼。不過還是要說一下這部片讓我想到 奎氏兄弟的 In Absentia ( 連結第三部片 ) , 然後家人招喚的部份讓我想到 蓋馬丁的家庭記憶 ( 心靈烙碼之類的 ) 。總之,也不是那麼糟啦 不常看實驗片的去看一下也不錯,這樣講好像我實驗片看很多的樣子。   怕黑怪談 我想該用一位友人說這部片不太好看、一點都不恐怖來解釋所謂「動畫片」的特殊性。並加以推測會有人把分鏡、配樂、台詞等等一模一樣的兩部電影,但差別是一部是人演的一部是動畫,會當成幾乎沒有任何差別的東西。   不過重點該擺在「可以用人演的為什麼要做成動畫」,或是「可以用動畫的為什麼的要用人演」這每每在人們之間迴蕩不已的問題身上,然後還延伸出「肖像可以用拍的為什麼要用畫的」、「可以用三低的為什麼的要手繪的問題」或是「可以用機器生產為什麼要用手工」等等問題,令許多人產生焦慮、並不時自問這麼做到底值不值得。 所以,若是從欣賞路邊爆開的泡麵潑灑質感的角度來看「 怕黑怪談 」:「成功的整合了鉛筆的狂放嗆辣、碳筆綿密口感、向量對光線噁心般準確等二低動畫之間的切換結構,以形式和表現製造情節,一致性的保持黑白灰單色調系,六位大濕各濕其職、又相互輝映、不相衝突的展現,以嚇死人不償命的精準音效串連,令觀眾大呼過癮。」 以下是六位「大濕」的簡短介紹和網站參考 Blutch : 鉛筆的嗆辣動感生猛有力 http://lambiek.net/artists/b/blutch.htm Charles Burns :樸素的線條下是 外星生物和人體變異的能手 http://lambiek.net/art

馬修巴尼的家畜人鴉俘

圖片
那個「白」還真十足的誘人。看到「 家畜人鴉俘 」裡出現各式各樣各樣的的鴉俘器物,馬上就聯想到 馬修巴尼 (Matthew Barney) 的招牌白色雕塑物,並開始想像那些由黃色人種的活體「製作」而成的功能傢俱質感,會像是如同電腦三低運算出來的那樣潔白無暇的變形體,帶有黏稠的透明感和塑膠果凍般的發亮性質。種種的功能「儀式化」和濃得化不開的「親密性」牽扯出兩者剪不斷理還亂的「物體觀」。 若說「家畜人鴉俘」裡的鴉俘將自己的器物化完全物化的敗德極致當成一種理想狀態的話,馬修巴尼的那些白色「物體」 ( 可能是介於固體和液體之間 ) 則可看做某種永恆的神聖,正如書裡評論中談到『 馬庫色 』的性愛文明:身體全都成了性器,並在勞動和生產中解放,解放身體,解放體液、味道、汗毛等等。那種等同於「利用羞恥」 ( 也見村上隆 ) ,招喚出器物的原型,舔著黏稠紅奶油可以說是至高無上的享受,就像半透明的內衣內褲散發出誘人刺激的光線,刺中了每個人心中那份無比親密的壓抑。 「家畜人鴉俘」書裡的男女主角由現代的情侶演變了未來世界的主人和鴉俘關係,那樣子的迷戀套用在當代的戀物的情節,解釋了每次在乾淨而且具備「未來感」的便廁設施中排泄的當下,隨著「噗」、「噓」、「囃」等聲音出現之後,排泄物在全白的背景中塗上唯一的「顏色」和「形狀」,完成了所謂的「描繪抑制 (Drawing Restrain) 」,更證明了如同提睪肌循環 (THE CREMASTER CYCLE) 裡的烏托邦世界而達成「物件的崇高」。     村上隆的利用羞恥和他的「雪白」    關於家畜人鴉俘 ( 非常推薦本書,創意枯竭的人來看一下就對,保證文思泉湧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17552 http://www.ylib.com/class/talkout/TalkShowHis.asp?object=Req&no=384     關於馬修巴尼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tthew_Barney 懸絲系列 http://www.cremaster.net/   描繪抑制 9( 掙脫 9) http://www.drawingrestraint.net/

為什麼大愛台比較難看?

圖片
還記得意難忘嗎?( P.S:請注意前面幾秒的蒙太奇) 其實無關最近時事還是什麼熱門話題,不過是日常的瑣事並接續著兩年多前文章,一樣是「下班回家吃完飯在客廳休息一下」的那個當下,為什麼總覺得「大愛台比民視難看太多」,那或許是少有跟家人之間可以交流的通道,只不過我開始好奇那個難看的潛在性到底是怎麼回事。 如同自己會把賀一航加孔鏘的DM放到國際性的flick相簿,我似乎如此念念不忘台灣俗又有力的一切。一方面對歐美日殖民文化的反動,進行對精英文化的反向操作,成了低俗到極點的普普賣弄。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每次看民視八點檔「娘家」自己都會一直在笑,解釋了自己身處在全球文化的濤天巨浪襲擊之後剩下的在地化幽默的根源,也許家人根本不知道我在笑殺小,但也已經構成家庭中文化斷裂之下的某種隱藏連結。雖然那樣的連結也是斷裂的,但至少是實質的參與。 我家的人收視習慣通常是這樣:先看四十分鐘大愛,之後接著看一個多小時民視八點檔。這樣的對照之下,實在會看不下去為什麼大愛每次都很溫情口吻的講述:小時候很窮很苦的人長大都會變得很有錢,然後還去美國留學。我忽然不太確定那個「美國」之於節目、之於我媽和之於我的意義好像很複雜,就像「本土全球化」或者是「全球本土化」可以有數十種的說法。相較之下民視八點檔演員去美國都是等同於死亡則是簡單多了,演員憑空消失解釋了本土之外的未知和訊息隔絕,更可以不負責的將任何不要的東西莫名其妙的捨棄,就像丟到一個黑洞一樣。 就像跟朋友聊天會說購物台很好笑一樣,我們似乎都從身處的「現狀」的「外面」發現了不少關於自己的內在情感,那種特殊情感是來自於從專吃歐美養份的「精英文青」到否極泰來的流行愛罵髒話喝酒抽煙以模擬屄級片為樂的「低俗文青」之間的某種覺悟,或說在已經習慣在已架構的知識階級框架中來回嘲諷的當下、在不斷把玩語言的正反兩面的同時,加入適當或者更多的台語,尤其是髒話更讓一股在地親切感和語音的奇觀賣弄感在薄如衛生紙般的間隔中並存(見 敝人偷拍的非同步口譯 或 G.I.JOE )。 民視八點檔正給了這樣子如衛生紙厚度般的隙縫,誇張戲劇性的話語(或說聲響)、演員表情(或說影像),都解釋了同樣是「現狀」,為什麼會對綜藝節目、談話性節目或新聞節目等等幾乎是已經毫無新梗的惡搞會如此不屑一顧,卻獨鐘解獨民視八點檔另一齣毫無新梗的惡搞。 當然「現狀」也不是都要靠台語或髒話才能取勝,像下面這短片

全新風格,全新感受

圖片
試圖模擬出所謂的「像素偏差的狀態」外加「碎形餛飩」,製造出好像電腦當機的感覺,說電子叛克也好,說是近來流行的鮮艷NEW WAVE或台灣「回到未來」風格也罷。但我最近倒是挺迷戀那些每天陪伴著大家眼睛數小時的「視窗造型」,那似乎成為了唯一也是最佳呼喚出「那每天作在電腦前面,如此熟悉的視覺」的製作原料,當然後來略嫌單調合成了一些之外的東西上去,整體來講算是頗滿意,不過還是希望沒有對齊的狀況可以嚴重一些。 (需要桌布的人可以跟我索取)

(搶救!)懇請賜票

圖片
限時七天,各位哥哥弟弟妹妹姐姐爸爸媽媽叔叔阿姨鄰居路人麻煩投一下票吧(要加入會員喔 不過只要e-mail就可以了 這網站還不錯啦 可以設計Tshirt 可以加一下會員 玩玩看) 作品名稱:噴汁 創作理念: Like a cloud,like bitter gourd,and like intestines as such can not be correct to describe things.However,it's out of the spray.(它就像雲、苦瓜、大腸或其他無法正確形容的東西。不管如何,它就噴汁了。) 其實像我這種不太會畫圖的,要得到這類比較有「設計感」網站印製出版的機會好像不太可能。應該是說當時一時衝動又無聊在紙上畫畫的東西,原本想要畫苦瓜,然後演變成不知道是什麼鬼,不過我倒是喜歡這類不太慎重,異常臨時的感覺。 新增之前落選的

揪來輸贏(台語)

幹~ 沒想才寫完 大快人心 就發生這種事,說是「實習課」也太令人驚喜了吧! 進辦公室之後,我陸續在msn上跟五個人講述剛剛發生的事, A小姐 notfind說:今天早上上班等紅燈時被流氓揍了一下 A說:啊?! 真假的! A說:阿你有怎樣嗎 notfind說:對阿 就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 有兩個人在吵架 吵一吵 就往我這邊揍下去 A說:cow 太衰了 你有反擊嗎 notfind說:還好 沒事 耳朵紅紅的而已 notfind說:還在思考要不要反擊 不過上班快遲道了 哈 A說:真是莫名! A說:哈 當一下卒仔比較好 二對一你穩死 A說:http://www.wretch.cc/blog/apiao0825/27146477 剛逛到的 坐牢還能寫部落格的流氓 notfind說:也對 不過這樣平常練的身體就無法發揮了 notfind說:幹 死胖標 關到生跳蚤吧 B小姐 B說:你騙人 B說:真假 B說:太扯了吧 B說:你有沒有去報警? B說:我是沒有被揍過啦(編案因為台中治安不好) notfind說:真的阿 在等紅綠登的時候 旁邊有兩個台客在吵架 說著說著就揍過來啦 應該喝醉還是嗑藥吧 幹 要不是上班要遲道他們就完了 B說:嗯嗯 B說:哈哈 B說:真的嗎 B說:上班遲到沒關西呀 notfind說:也對 搞不好被殺 就不用上班了 不過我是沒帶刀子啦 連機車大鎖都沒有 B說:今天沒下雨 B說:要來台中了嗎? notfind說:幹 被揍了 不爽去了 媽的!! B說:哈 B說:果然是騙子 B說:算了 notfind說:媽的 心情超差的 去那鬼地方幹嘛 B說:好吧 ~~~~~ B說:那你有受傷嗎? notfind說:還好 耳朵紅紅的 哈 notfind說:平常有在練身體 沒什麼~ B說:沒事就好了啦!!!! B說:下次 要報警 notfind說:還在想要不要還手的事... 踢一下落跑 可能會被追到 流氓飆車技術很好 B說:嗯嗯 B說:真的 B說:幸好你沒有還手啦 C先生 C說:!! C說:why? notfind說:在等紅綠登的時候 旁邊有兩個台客在吵架 說著說著就揍過來啦 不過力道還好 應該喝醉還是嗑藥吧 幹 要不是上班要遲道他們就完了... C說:你確定他們不是你的某個仇人雇用的

大快人心(funny game)

圖片
看完了funny game美國版,有必要依循著此篇(編案:原本只是要回應文章作結,,但沒想到越寫越多)「中產階級或有錢人有何同情之處?」 看這部玩弄中產階級或有錢人到極致的電影。 (而且意外發現上次在陽明山開的笑話休旅車,黃金獵犬無一不缺) 如果不是靠著「後設」來脫離驚悚恐怖電影裡的「社會階級消失」的只剩好人壞人的陣線劃分 竟然會矛盾的同情起暴力事件下的"受害者(有錢人)"角色(類型) 這個矛盾讓我陷入一陣邏輯上的困惑 所以我只好用變數證明的方式來測試到底是哪方面出了問題 以下三個變數:「a.批判、b.同情、c.後設」 假設狀況: ★只有a跟b 少了「後設」變成典型的驚悚暴力恐怖電影,批判不批判好像沒差是因為反正大家對階級早就理所然的不予理會,有不有錢也沒差,重點是恐不恐怖。 ★只有a跟c 少了「同情」似乎變成壞蛋有錢人因為作太多壞事,然後被暴徒凌虐,一切就變的理所當然,讓人大聲叫好的感覺。 所以這個假設印證了:電影裡「產生同情的必要性」:一方面是驚悚恐怖類型電影中常見的「無端挑釁」。而最重要的一點是(也是本人比較關心的),「電影裡要批判誰?」這個之於憤怒者大喊著「中產階級去死」的重要問題。 「中產階級是無辜的」,把同情這個元素拿掉之後這個關鍵特性完全顯示出來。但「中產階級真的是無辜的嗎?」問號說明了「批判中產階級」的矛盾,整個社會的共犯結構的每個人都已經帶有某種程度的原罪。錯的不是人這個物種 –而是環繞四周的高貴物質 和有禮貌親切等等無形的精神性(請看麥克漢內一系列的電影裡的攝影、美術、角色對白態度的玩弄)。二方面就跟「隱藏攝影機」一樣:「我也是中產階級,大家都是中產階級」,這類批判中產階級的常常陷入自己也是中產階級的鏡像當中 ,靠著「無端挑釁」才能將指涉牽連到身為批評者的自己。反正你只要心想自己去朋友別墅玩搞不好就遇到那兩個傢伙,就知道事情的嚴重性:自己很可憐沒錯,但也是該被批判的啦。 ★只有b跟c 少了「批判」電影演變成流浪漢在廢墟裡面被虐殺,不知名的流浪漢沒有任何東西好搶的,只能拿著崩落的水泥塊跟歹徒抵抗。 流浪漢會令「觀眾」同情嗎?不知道。只不過在缺乏物質條件之下,除了動機變弱之外,那種「美好家庭」的涉入感也變差了。 流浪漢連電視都沒有怎麼玩後設?但或許這樣的影片會變成在操弄:隱藏在廢墟裡的超人。或是高科技狀備的藏匿地點。或是:致命病毒

身體爽(Body Song)影展

圖片
或許會有些人納悶說,怎麼沒有 身體爽 的相關討論。或者應該是說,身體如果爽了,就應該宣洩出來。身體不爽,也應該宣洩出來。到最後演變成有點像是廢話:管它爽不爽都應該宣洩出來。 軍法局 以大格局看來軍法局不但是在講弱勢人權,我更可能的感受到它在質疑人類的文明(書、各種表格:這個我常提到、展覽物:這個很重要,代表改朝換代)、法律等體制上的穩固的一切,企圖以類似「古物出土」的方式,利用那些灰塵、和廢棄物件在已經被建構(在視覺上是被灰塵掩蓋,或是已經整理妥當)的歷史當中,進行一種反建構的回推,一人一隻筆,書寫,訴諸被當權者淹沒的個人歷史(履歷)…. 然後一切的軸心都依循著之前跟123討論的方向:「如果說要為底層發聲 ,用那麼邊緣(或說讓戲院外大多數的大眾看不懂)的方式有何意義?」,而在我看完之後也必須承認,尤其在後段,尤其那些字幕,為底層發聲(也就是將視覺轉化成行動的意義)的意圖已經算是很明顯,然而問題應該先回到,「為什麼我要那麼在意軍法局涉入行動的意圖到底有多少?」,這邊偷懶套一句官方影片簡介:「陳界仁的影像終究會引領我們進入一種凝結、懸浮的催眠狀態。」但軍法院後段那些「刻意」為底層發聲(甚至應該說介入真實)的意圖,則讓我感受到那些懸浮的的催眠狀態消失,反倒變成一種「非要有什麼實質意義」的清醒。 娜歐蜜的馬甲 看完只記得那個死小孩跟鏡頭嗆聲的那付嘴臉,「醫生可惡怎樣怎樣?」,有人慶祝生日已經很爽了吧,還在抱怨殺小。當我還在想說是不是醫生與護士偷情不專心還是怎樣,發現其實小孩子是都喜歡裝死,總是有他自己憤怒的理由,熱血沸騰的革命徵兆,他老爸(攝影師)也捕捉的很好。不過後來手術改走感人路線倒是,但怎麼我一直想到民視八點檔醫院那些景。 切膚 一開就給人有點”都會”的感覺,至少階級是比較高的那種,攝影什麼都還蠻中規中矩的,不過自從傷口出現之後,主角開始自殘,然後很爽(看得也爽?!)。相形之下中規中矩的影像對比被逐漸拉開,完全可以用傷口取勝,變成一種日常的出軌。然而在割肉的同時,觀眾也開始坐立不安了。 不過好像就到割肉為止,哈,之後就變不出什麼新花樣,唯一可以說是結局的自己削下來的皮,便成咖啡色恆久的皮(可以做成皮包那種),不過也太小塊了點,視覺衝擊性不夠(比較一些當代藝術應該會遜色很多哈),而日常的鏡頭也真的就日常了。 怪胎(freak) 除了「溫和的寓言故事!

第七大陸-現成物的用法

圖片
完全正中下懷!其實我早就對中產階級的「材質」關注已久,甚至已經轉變成某種人文主義者的不忍。那全是因為看了『第七大陸(The Seventh Continent) 』,才會那麼臭屁的說。 該從中產階級的崩壞談起嗎(這好像比較吸引人),本片正紀錄了的廢墟的形成,不是直接就是廢墟喔,而是漸漸變成廢墟。那些破碎的木頭、玻璃、塑膠、金屬、食物、動物等等廢棄物原本都是光鮮亮麗,甚至有一點點透明感的「用品」喔!而且是帶有「歐風」簡約的那種。相信那樣的畫面實現了不少左派份子心中的願望,就是破壞、破壞、不斷的破壞。但人文主義者一定會跳出來說:「請愛惜資源喔,缸溫。」 我極為激賞麥克漢內這兩部(第七大陸和或然率71)完全反映科學的當代性,他以「物質至上」的方式說出了他的批判,一種不帶任何感情的構圖和運鏡(編按還有材質探索),並形成一種物理實驗,甚至像極了「現成物」(這邊是和馬修巴尼的做作物做區別)的雕塑展覽,你有看見光亮的義大利皮鞋在凝視你嗎,他們在吃飯就好像咀嚼系統,自動洗車錄像雜訊產生器,和成牌馬桶許願池,連搗毀的動作都像怪手一樣,甚至蒙太奇也榨乾到一滴都不剩,比較起來或然率71更像剪接機。 對了,還有海報上那個好像用三低做出來,唯一不是現成物的海邊夢幻圖,唯一的自然景觀最不真實,竟也襯托出人造現成物的「親切」。相信我,人早就離不開人造現成物了,而且重點是,是如此迷戀它。 特別收錄關於第七大陸和或然率71於123的對談 ear3, 在地府彈奏曼陀林 說:(以下簡稱123)這篇之前看過 123說:或然率跟第七大陸比 我比較喜歡第七 123說:我有注意到你講的那個假3D海灘 123說:還真的蠻假的 「大型強子撞擊器外掛當代正妹函數:世界末日倒數更正是16天〔     http://fotologue.jp/notfind/ 〕 說: (以下簡稱notfind)兩部我都喜歡 不過明顯或然率 技法上比較成熟 題材也延伸了 123說:然後在搗毀的時候我居然在笑. 還是廖雨婷提醒我的 123說:他認為我這樣很變態 123說:完全不曉得自己是在微笑. 真恐怖 notfind說:哈 習慣了吧 或許我對或然率 對畫面計算 有類似蒙得裡安的抽象畫的意圖 還蠻配服的 notfind說:尤其是玩七巧版拼十字架那一段 123說:像教堂的馬賽克拼貼玻璃嗎 notfind說:應該說他用邏輯的

我不是憤怒青年

圖片
「 連鼠一下吧 守護河岸景觀生態!沒有病毒 」面對自己一而再而三不斷重複的話語在MSN上與人交流、還不時向疑惑者說明。但必須要承認的是,這樣的行為模式卻讓我想起了之前在路上發傳單,嘴巴裡會不斷覆頌「這是我們新開幕的xxx,請參考看看喔」。 我一時找不憤怒的理由,意思我的憤怒好像必須藉由言語形容,像是「幹粥熄萎你這畜牲」這類創造出我很憤怒的字眼,這不是假象,這只是類似當你面對別人問你一部你沒有太多感想的電影看完有什麼感想的時候,你可能會答「就還不錯」這類必須回應的話,就像傳單在我手上,我總是要不斷把手伸出去一樣。 當然我很憤怒,我的憤怒是如果淡水還是樂生是像 模擬城市 這類電腦遊戲一樣,我肯定會把一堆富豪官邸都給拆掉,然後蓋的房子很少而且都很低很矮,我的意思不是如果我在玩遊戲的話,我一定會用醬子的方式來搞革命。而是我根本沒有在玩遊戲,但我只能用遊戲去形容阻止蓋橋蘇花高還是拆樂生之類的。而且我不該把淡北快、樂生、蘇花高都化約成之類等等這類好像在挑台啤、青島還是三寶路之類的選擇題,而是該看做單一事件的神聖,就像發傳單也是單一事件一樣。 我不是憤怒青年,意思是我必須使用語言來形容自己對外界事件的反應,我不該用語言形容太多,只不過想要請你們連鼠一下,或看一下來龍去脈也好,就像在推銷商品,「來! 參考看看,可以節能減碳,又可以抑制貧富差距,給後代子孫好山好水,讓你天天開心。」這是我不憤怒的形容。 反淡北道路聯盟 http://www.tw-1st-river.org/

或然率71

圖片
我總算認清了,這些想法是來自於對冰冷又透明的現實的迷戀,還有那些閃爍不停又飛馳電掣的霓虹燈光,都一概回應了自己對「機械生活」的特別關注。套一句 『或然率71(71fragmente Einer Chronologie Des Zufals) 』 的說法:那是一種和「數字搏鬥」下的「機率偽裝」或稱「神秘失效」。 的確沒錯,不管是充滿表格和數字的打卡卡片,還是佯裝恐怖災禍,企圖製造機率的神秘,甚至是某種「神(信仰)」(見十字架、麥可傑可森、政治),卻其實是進行一場「只有邏輯,沒有劇情」、「只有數字,沒有情感」「只有圖像,沒有信仰」的『或然率71』。套句電器產品的常用的廣告語法:XXX的問世宣告了科技理性的崇高時代來臨。 就生活來說是上班、下班、騎車、回家、洗澡、睡覺。 就文章來說不斷的用Word拼音、打字、刪除←、複製、剪下、貼上、發表、觀看。 就『或然率71』是媒體、戰爭、遷徙、犯罪、暴力、階級、家庭、死亡。 而我總是被這樣老掉牙(在這邊已經不知道說了幾次)語言順序誘惑,或說在尷尬的名目中存活。 於是,焦點該是放在之後的自問自答:為什麼被冰冷光滑的高科技吸引、為什麼總是想起那些一連串的理性美感,那些冷血蒼白又十分乾淨的質地到底是什麼樣的感覺,那不該是反諷也不是死亡,反而是變成了一種毫無生命跡象的抽象物件,召喚出純粹的美好感性。

日記:我忘了帶錢

一直以來,我關注的從來不是如何不顧一切的反諷中產以上的階級或是狠狠地批判他們。而是在作品當中那些倒轉變成相對弱勢的上位者,我到底是如何察覺到他們的哀愁,甚至懷疑我自己已經感受到那種相同為人的憐憫和不忍。 當然在 上個案例 中,那個階級的上位者哀愁反而是我自己。 而在這個案例當中,當你很餓,又已經點了排骨飯,才發現自己身上只有三十塊錢,你當然會想說先欠著好了。但問題倒不是你可以把忘了帶錢當作一種實驗,然後毫不留情的批判店家對於沒錢想吃霸王餐的人擺出一付囂張嘴臉,而是焦點應該放在當說你只有三十塊並附帶條件說我明天就回拿來還的當下,老闆那股呆了半響的猶豫,好像說出了老闆想要同情卻對沒有「交易成功」的行為感到遲疑,一種在量化經濟數據上注入情感卻造成「迷失」,直到最後才緩緩說出「好」。 一種絕對不是丟汽油彈、偷東西那類「革命優先」然後可以不顧一切的理性批判,而是妄想成為上帝進而顧全大局但絕對保證會若有所失的感性詩意。 同樣的狀況發生在識別證沒帶要進公司警衛那關,當然焦點又早就不是放在無識別證就無身份的議題上,而是該大大的考驗人與人雙眼接觸到底有多少的印象分數,美麗的人、乾淨的人、骯髒的人、醜的人和不起眼的人印象到底如何計算,答案全在四目再度交接的剎那,猶豫、心虛、懷疑、肯定或者絲毫不在意,人物識別該如何邏輯般的理性計算,卻往往發生我記得他/她卻又不知道在哪裡見過的哀愁。 最後,也就是今天,我把錢還給了老闆,雙方都十分有把握的記住對方的臉孔,五十元遞交,點頭示意,然後微笑,任務完成,離去。

在採紅下暢哥:白沙灣動態影像特輯之末

阻止配樂控制一切的意圖是十分明顯的。「嘎然而止」,無非是要拿掉那極具曖昧的「透明」(也就是聲音的穿透性),用一種非黑即白的二元方式在音樂「氣氛」和真實「話語」之間「切」換(如同轉台)。這樣看似完善的操作型定義,根本就是妄想著構築出無法讓空氣進入的密室,但畢竟無法杜絕縫隙間的流動,並且早就已經「失誤連連」(缺乏節奏感)的製作出另一種「斷裂」的透明。 上集提要:話說白沙灣一行五人起了個大早(或是根本沒睡),為了就是趕赴北海岸頗負盛名的飛碟屋,以「廢墟」憑弔材質和紋路在時間洪流的興衰成敗。 正如婚紗沙龍照也已經開始流行骯髒的質感搭配慣用的「朦朧」光影並輸出成「平滑」的高級相紙,好像失去「據點」的「廢墟漫遊者」們,不知不覺已經和「婚紗業者」或「外拍達人」攜手進入一個「永垂不朽」的塑膠時代。 廢話不說,反正就是「持攝影機的人」跟拍其他四人,用一鏡到底的方式,在好奇、抱怨、調侃、哄堂大笑等言語當中進行。 最後贈送各位「原版」長度的音樂,不好聽不用錢。

2008雪山一日遊

圖片
險峻高聳的雪山一不小心就會掉下去,然後屍骨無存。 登雪山讓人的肩膀不自覺負荷不少,包括男人與女人。 雪山的休息時間很短,擦汗時尤其要快、狠、準。 雪山的休息時間很短,陽光特別強烈,睡覺時要把眼睛遮起來。 雪山一隅,輕裝上市。 雪山二隅,輕裝上市。 雪山三隅,有人偷摸。 說起來你不信,爬雪山就跟跳鞍馬一樣,奧運的那種。 爬雪上讓人腳軟,而且總是有讓腳平行放置的地方。 雪山的高度km立牌合影,其實數字這種東西一點也不重要。 雪山的涼亭柱子也是紅色的說,很神奇吧。 雪山的坡度讓你的攝影機必須要俯角對人。 原來雪山裡面還有這麼多人住阿,是最近流行樂活的關係嗎? 這樣的動作十分危險,因為雪山的石塊二話不說就會「砰」一聲,然後全部就掉了下來。 這樣的動作非常危險,因為雪山的石塊二話不說就會「砰」一聲,然後就變成漢堡肉了。 雪山的坡度讓你的攝影機必須要仰角對人。還有繩索。 雪山的繩索讓人多的時候會有一種拔河的錯覺,出自成語「力拔山河」。 幹!爬雪山還敢喝酒,不想活了妳! 雪山最著名的情人亭,不用說,每當情人節這邊總是湧進許多的人潮。 雪山走步道多沒意思,何不試試「蓽路藍縷、開墾荒林」。 雪山難得有這麼悠閒像拍電影一樣的地方,真的很難得! 「雪山」一片女主角劇照。 傳說中的雪山室內籃球場,全台灣最高的籃球場,籃球架是移動式的。 傳說中的雪山室外體育場,全台灣最高的體育場,PU跑道是移動式的。 雪山等公車重曝拼貼一張,為雪山一日遊劃下完美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