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1的文章

在汐止時下起了大雨

收到一個新的環保稽查任務,目標是調查新北市的自助餐/便當店內用餐具的回收和使用情形。看似簡單的工作,因為疫情關係添加了許多變數,但現階段是想賺點外快所以接受了邀約。 工作第一天的試作,並沒有挑選住家附近的新莊區,而是跑到了必須穿越台北市的汐止區,想說一天之內把這一區指定的二十餘間的店家全部跑完。因為要降低病毒感染風險選擇騎車,而不是坐公車跟捷運然後騎ubike執行。 於是當天就這樣一路騎摩托車從新莊到汐止,像是開始呼喚了學生時代的記憶:高中就讀南港高工,高三時對於那些有機車的同學,家住汐止從南港路東邊騎車過來的那一端,充滿著那個「台北縣的基隆」的想像。 而現在早就對汐止並不陌生,除了老婆的娘家就在汐止,每兩個禮拜有空就會開車回娘家,大都是走市民大道高架橋接環東大道很方便。幾年前也在社后地區的雍和基金會展覽,並創作了一件 駐地的作品 ,記得當時第一次要到汐止社后這個陌生的地方,不太會用google map,一時在這個被國道一號穿過的區域中迷路。 狹窄的車道,工業區旁沒有多遠就有如夜市般的中興路「美食街」,那是台灣熟悉的廉價工業性。為了創作,頻繁往來社后才漸漸明白,汐止被基隆河劃分成 散落四處的不同區域,這樣相對複雜地形,不像是三重或板橋完全沒有任何阻礙的「平坦」。後來才逐漸明白「汐止」並不是只有汐止車站周邊,但都市規劃與交通便利的使用上確實會讓人忘卻基隆河的存在:反正橋也是另一種道路。 那也像是自己把地點一一輸入google建立的專屬地圖,方便分享到手機。只要像外送員一樣,稽查時依循著向量般的,只有粗細和顏色分別的路徑和「圖案」,順利地把食物送到地點,並不會太在意周遭的環境和地形有甚麼太大的變化。 不過也因為google map導航的「客觀」,發現了,喔原來路也可以這麼走。或是稽查時的第一個店家,就位在一個叫做橫科的區域,雖然早就聽過橫科山,但直到自己「親自」走過才能體現,沿著誠正國中,看到一個閘門,過橋,一進去就是市場,因為疫情關係顯得冷清,這個小小區域,也這樣五臟俱全的充滿「台灣式的便利」。 於是下一站就剛好從民權街,國道三號的南港聯絡道鑽出來,這是平常回娘家開車走大同路會穿越的路口,並在更久之前,騎單車去爬雙北郊山曾經經過的路段。 原本要調查內用餐具,幾乎都因為疫情關係取消了內用,調查不適用於現狀,只能與予簡化,這樣在非常時期有些劃錯重點地;或是說往往在複雜的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