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1的文章

抽象還要更抽象

家裡突然沒水,抽水馬達發神經只抽到空氣,好像沒有太意外,小時候家裡還沒接自來水哩。只是到了這年紀才意識到這棟像是「寄居」的家屋,像是為了省錢並藉口孝順陪伴年紀越來越大的父母,又在某些時候會生氣為什麼要如此勉強、將就。 小時候沒意識到工廠居住環境,長大還把它當作是創作的養分,像是對媽媽的愛與恨一樣 是自身揮之不去的宿命。並不會把「有水」當作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想像著、思考著如果「沒有水」的生活,就像媽媽說她小時候住新店山中沒有電一樣。但並沒有透徹,或棄絕到像流浪漢一樣,洗澡還是要洗,只想到若有公共澡堂這件事情,回到沒有如此現代化個人化居住品質的過去,並非如此完善的原始的一種抵抗,像是電影《艾蜜莉的異想世界》那樣俯瞰這座城市想像的觀點:難道每個人都可以洗完澡再去睡覺? - 有時候會喜歡的就是,客戶對自己的創意沒有甚麼意見,沒有讚賞也沒有厭惡,只剩下那些「功能性」的修改,如字幕內容什麼的。如此自我漸漸的隱去。 - 因為參加了一個研究性的創作計畫,從士林的歷史去展開一種創作性研究,本來就對「功能性」的部分沒有太多意見,對於歷史的資訊、說教和創作的自由、模糊,兩者互斥矛盾保持尊重。然後去拜訪社子島的里長之後,一個關於思考城鄉發展,並以「建築設計」作為溝通介面的提案就像是捲入了當地的政治紛爭,在維持現狀與開放建設的兩派陣營當中。 或是另一位地方的民意代表主任,焦慮著社子島居民被冠上二等公民的名稱,急切推廣地方的美好,並把藝術當作可以留住過去記憶的鄉愁。(這不就是來自工業區的被我誤會的)來自地方的藝術,跟鄉親培養好感情,好像就沒有消費的問題? 把各種遭遇狀況都納入其中。面對如此複雜現世反倒要端出一付與世隔絕的姿態,像是到達一個沒有人的地方,沉默著、冷靜著,能把一切的一切都概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