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1的文章

接續著時間的問題

延續 上篇 關於時間部份的討論,今晚去吃化成路上的一家不錯的炒飯,但發現炒飯變難吃了,因為很餓,所以覺得不好吃的話應該是真的變不好吃了;他們的蚵仔煎原本也很好吃阿,但之前也開始變沒那麼好吃了,勾芡的部份變太軟了,整個軟朽朽。所以我在想他們店開了也十幾年了,會變也是應該的阿,你能想像同一個老闆做同樣炒飯跟炒蚵仔煎做十年會怎樣?尤其身為一個地方性的小店,女兒從國中都結婚生小孩了,如果沒有擴大經營或換兒子來繼承的話,每次經過看約五六十歲的老闆在那邊炒,重覆一直炒,我會感傷(不矯情一點說,那是怎樣的感覺?)嗎? 我突然發現好像是因為國中去幫媽媽忙,去我家樓下做螺絲鑽孔加工,下午太累受不了打磕睡,我就開始想我的人生以後是不是會這麼(機械化到想睡覺)下去的疑問,當然這個質疑在幼小心靈沒有去想太多,但沒想到這或許是最近在思考人類機械化(或相度於「所謂強度」)在時間性當中的一個絕佳的切入點,或甚至是打開屬於我自己對於時間向度的一把鑰匙。 「那接下來呢?」在一個可預言的未來時空當中「如何以一種現象觀察,為這樣的抽象延伸來做一個「夢想達成」的終結?也就是在「死亡之前」已經好像沒有什麼夢想,要如何去看待這樣時間性延長。(見 前文 )」「絕對時間」和一個日常性的時間軸線的關係應該是一個重要的準判,說起來這也我 之前作品 探討的,絕對時間是七龍珠和布袋戲角色越變越強的向度,其實應該在一個封閉的時空中,某方面是沒有軸線的。對照日常的現實,舉例來說:大學畢業就結婚的女生共組幸福家庭當了媳婦,面對與丈夫各自夢想相異但卻相愛的落差,夫唱婦隨,也只能將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滿足往心裡吞,更別說有孩子之後的狀況(見上篇不孕症的聯想)。也就是變成:畢業、結婚、生小孩這些重要的人生里程碑或是去跑步,這些從生活機械性拉出來的絕對時間,一直在跟日常時間在做拉鋸。 好像大概就這樣了,對時間的感覺在思考上又更明朗一些了(所以要問我時間需不需用思考的問題?)。

真理,現象與本質

最近每週跑步追加到六千公尺之後,比較能夠體會到跑步不是為了減肥也不是為了「要運動」。而是身體肌肉在激烈運動過後的高溫與汗如雨下堆疊而成的高潮到可以感受到自我生命的一切,包括感受到所曾經擁有的東西,將過往的記憶統整,將前因後果的時間時空壓縮到身體當中,永恆,也同時像握著死亡。 > 那天在看 公視有話好好說在討論不孕症 ,感染到某些自以為「末世紀」的氣氛關乎時間的問題,因為生育率總是連帶思考社會上現在與未來即將發生的一切,和背後代表著自身曾經可能提早面對的穩定家庭,意味著現在的失落,一個可能會發生的「曾經預言」,對照當下來到了如同思考作品與自己人生也似某種不可預言的預言,兩者成了關於自身時間的現象交錯。 有許有點亂,但我把 建仔復出後二連勝 跟ear3的討論拿出來:建仔到了大聯盟這個「終極殿堂」,還需要學新的球種的後天學習去決定「棒球先天上」,也說如果打棒球的終極夢想就是上大聯盟,那上大聯盟之前我定義為「先天上」,這樣比方不知道對不對。反正我要說的是,到了後天終點意謂某種接近了夢想和結局居然還有進化(學新球種)的可能,這種讓我有種幻滅的感覺,讓我想起以前看七龍珠在前幾集本來變身超級賽亞人已經是絕無僅有的夢想了,但是後面還出現了「超越」超級賽亞人!(當然這又牽涉到如何表現越來越強,除了例如:用視覺上氣功越來越大之外,或者又用了概念上沒有畫出來的內在氣功)。除了戲劇的拖延,也關係到時間的本質問題,討論到後面,必然將所謂的「強度」化約成一個抽像的向度(像箭頭一樣:越來越大、越來越如何),並延著時間的軸線將向度無限制的延伸。 時間的失落感,連接星期一到五上班總是會有一種,又要騎車上班了,又要買早餐了,就在想這樣不斷重覆歷史觀之外,在「這就是人生」的感嘆之外,人的生命累積,生理上與物理上的累積,如何以一種現象觀察,為這樣的抽象延伸來做一個「夢想達成」的終結?也就是在「死亡之前」已經好像沒有什麼夢想,要如何去看待這樣時間性延長。例如:以下班跑步成為一個「絕對時間」某種凝結的永恆。如何通用一種廣泛的「真理」來涉及一切,如:樂觀、勇氣與謙卑善良等等,與外在連結到一般人在出生、上學、畢業、就業、成家立業、延續生命的時間軸線之上,因為自己如果假設別人懷疑起人生方向就有一種了然於胸的相對滿足感,對照自己時常在少了某種(愛情、家庭或朋友)的依靠之下,往往已經採取一種減少失落的半被動性等待

上班的「不至於焦慮」—寫在離職之前

絕對不完全是即將離職,才在那邊哭爸說,阿~好懷念上班的日子之類的。而是三不五時難免對進入學院之後,自己創作者的角色預知未來會怎樣怎樣的路徑,不管是以經濟上和創作品質面向來定義所謂成功案例,作品認同與人際關係的經營是自然是會感到有些害怕的地方,不是缺乏勇氣,而是或許那個害怕就好像回到小時候勞作課做完東西要拿上台跟同學比較一樣,一方面要接受權力的審查,二方面也必須經歷同學們往來的評斷,牽涉到跟某人比較好或交惡等等複雜的關係。 問題似乎來到有沒有可以趨近於「純粹創作」的問題,並延伸到創作跟生活的掛勾程度有某種詭譎的(或者是某種悲觀)「反向思考」,職業藝術家當然要展現職業的質感,不論思考和表現的成品都要有其「專業」,問題是自己已經準備好了嗎?準備好要那麼做了?這個問題跟我去上班,老闆問我,準備要加薪了,準備要幫你升職了,在某個當下是同等的狀況,前者甚至來得比去上班的社會化更為巨大,也就是,那個屬於好像自身可以恣意發揮的創作也是社會化的一部份的時候,為什麼不珍惜(但我也沒有不珍惜)這段可以在外圍批判,某些輕鬆自在,思考在內外部馳騁的自由感覺。 對照被困在作品當中的封閉,某方面是被困在媒材當中,像是昨天也有出現過,作品比思考弱的念頭,昨天在電腦前處理新的作品,某方面是自己孤立的感覺吧,如你說埋頭苦幹跟媒材奮鬥的挶限性,但好像如果失敗的話,也沒人知道。之前在拍片突然有時候也會這樣,一種會不會像是笨蛋的感覺,即使回到當初都回覺得劇本或概念是很棒的東西,或者就只是頂多多寫寫部落格,投投徵件,當然某方面是出現一個很老梗的念頭:「如果繼續上班的話,就可以不用管那些東西了。」 但這不是早就知道的事了嗎?(就說是寫在離職之前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