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5的文章

東京遊記之二

圖片
過了一年多之後才又重新回顧去年東京旅遊這件事。一年多之後,留下了可以持續影響的經驗會是甚麼?不是因為一時覺得新奇的大驚小怪,主要還是在一種從台灣位置去想像與真實的日本之間的關聯性。 外國月亮比較圓,尤其是台灣沒有主體的狀態,隨波逐流的,因為台灣資訊非常發達又不像偏遠國家那種可以保持離群索居,不知道外界是什麼的大智若愚。台灣反而比較多是那種以為有世界觀的世界觀, 國人之間往往自我感覺良好 卻又對外國人的缺乏自信。 這樣沒有民族性的民族性,倒非有某種結論的,台灣應該要如何如何,反而是沒有包袱的,依附在清晰主體之上的曖昧,就像去日本好像見證了某種關係的產生。無非是對完美現實缺口的憂心,在台灣總會覺得,如果在國外可能會不一樣這件事,例如像是:台北的生活品質在怎樣也不可能比歐洲地區來的好吧?像是交通系統,台北捷運已經很好了吧!故反而總會有一種,在可以有進步的空間的心態下達到一種滿足。但去日本這樣一級文明發展的國家就會擔心,他們已經做到最好了,但發現了最好的方式也就是這樣而已,好像也沒太驚喜的,所以去東京現代美術館就有這樣的擔憂,習以為常在台灣看到就算是堪稱當代藝術的第一殿堂台北市立美術館,也不時會傳出「掉漆」的事情,這裡並不是說台灣的掉漆要如何改善,而是這樣時常處於「掉漆」的主體狀態,去了比較不會「掉漆」的國家那一種驚訝又害怕的感覺,念茲在茲的還是自己的「掉漆」的主體周遭環境的對照關係。   以下是之二的簡短筆記。 . 白色襯衫是擁擠地鐵的重要風景,上班族還有學生都愛穿白色,當然還有黑色灰色深藍都是判斷穿著是不是像日本人的第一印象。 . 擁擠的地鐵比台灣窄小但比較不會讓座?好是因為大家都很ㄍㄧㄣ上班很累壓力大,說一聲「使立罵甚」,又變得客氣起來了。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laryman  然後最近才知道日本上班族特別有一個的名稱。   . 實在忍不住要推薦一下Michel Gondry在東京現代美術館的個展,其中一個展場利用無線耳機將19部MV切分成19個頻道,觀眾可以讓身體遊走拼貼出自己的around the world。本來還在想他把MV剪成一小段一小段要幹嘛,沒想到一個MV導演的展覽不只是再現,而是讓觀眾也融入創造的情境。 http://www.mot-art-museum.jp/eng/exhibition/michelgon

常民路徑

一開始是從我家外面的鐵皮屋與磚瓦舊房子的工廠,那個是阿公隔壁柱,也就是伯公他們那邊的地,舊的租戶搬走了。新的租戶開始在裝潢,想說有甚麼好裝潢的,也應該不是說裝潢,就是可以住的感覺,就是一種裝潢,因在工業區的附屬住宅通常沒啥裝潢可言,重點是工廠的機能要可以運作。   這一次新的住戶是賣建材的,或說應該根本就是搞工程的,所以本來用來放工廠機器的都被放滿了一種類似空心磚的建材,塞滿滿的空間利用。原本以前公司的辦公室他們拿來住人之後,也不知道住了幾個,後來他們就在工廠一個小角規劃了一個新的房間當辦公室 。 房間外面呢,就用木材搭建一個類似陽台,ㄇ字型的座位區,中間還設計了可以放烤肉架 ?本來我還不以為意,但後來那個地方就成了他們活動的中心   有點像客廳那樣,只是沒有電視。本來是半露天的地方,又硬是拿不要的建材亂加了屋頂,冬天到了,本來看衰他們,白癡天氣那麼冷,坐在那裏不是很笨?所以他們又加了很多羊肉爐、熱炒店那種透明的塑膠捲布。   看來是越來越被重視的活動區域,雖然那是原本看衰的地方。 他們許多朋友 、 客戶 、 員工吧 , 甚麼載貨的 、粗工, 年齡層有二十幾到 , 五六十都有 ,常常晚上下班就 聚集在那邊聊天 、吃東西, 所以滿地都是檳榔渣 。   自己心情好的時候 , 就說是他們像個 「 公社 」, 工程的利益團體也好 ,至少在「硬體設備」上很有那種 台灣搏感情的 「寒舍」典型。 但現在問題來了 ,他們 一堆人在那邊活動 , 他們開始把車停在原本我家外面的空地 (「埕」台語)的地方,到了晚上至少都有三台以上,最多六台車。除了停在其他住戶車庫的地方,我現在停車要先倒車入庫,才比較好開出來,但是開車有時候很沒有耐心,有一次就因為技術不想太過精細,導致車卡住,當場就暴怒。會成為一種夢魘是因為完全不想跟他們對話,甚至連叫他們移車都不想,越看越討厭的鄰居。原本好像假裝沒有太多好感的,就後來變成真的沒有好感,但停車問題只是表面上的導火線。   所以因為這件事情跟家裡人抱怨 ,家人也編勸說脾氣好一點,別亂兇, 因為自己跟那塊地主的親戚不是很熟 , 只能用抱怨來轉移話題 ,而且 在爸媽專心聊你工作與未來的話題的時候 , 提出這個抱怨的陣線 ,藉以轉移焦點,還帶著有點不負責任地,自己不去跟那些人談只是因為親戚不熟的關係就給我媽處理,因為以我的個性是最不想麻煩家人。   這也意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