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0的文章

消失的北極熊

圖片
《 消失的北極熊 》是一部攝影師本人持續在北極圈的島上觀察一隻北極熊母親並夾雜個人獨白,隱含著控訴著全球暖化的紀錄片。 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母熊跟兩隻小熊在雪地玩耍的天倫之樂影片,小熊卻分別在長大之後死去。一個是誤闖人類露營區被開槍射死;一個是被研究單位加入生態追蹤但對被注射的藥不適應過世。 而在幾年之後,攝影師又捕抓到同樣的畫面,只是兩隻小熊變成是是兩個新生的女兒。自己會想像著母熊有什麼樣的複雜的情感轉折,知道兩個長大的兒子外出打拼早就遭遇不測,或是眼前的天倫之樂,只存在於每個動物當下的成長歷程。而那些遐想只是自己多愁善感,感嘆著時間之流,在與不在。 就像是因為全球暖化造成北極熊的食物來源減少,而片中的躲在冰層下面的小海豹被抓,被北極熊抓到當成食物,那麼小海豹的死亡也不該讓感人到憐憫,正意味是不是要從紀錄片中北極熊媽媽角度主觀的情感中移開? 同樣是一種「消失」,電影《消失的情人節》的時間性,哲學一點來看,就像是時間受制於主觀意識,而產生相對的落差。如同莊子的《逍遙遊》談到早上出生,晚上就過世的菌類。跟古代的大樹,活了八千年才只是它們的春天而已,這並不是在比較誰活得比較長,比較短,而就像是當兵刺槍術的時候,班長說:往前刺,然後暫停。槍舉久了變得沉重。五分鐘就像是半個小時,相反地,當兵放假放鬆一下,周休兩天。咻,一下就過去。 主觀性與客觀的姿態,正意味著自己是有多麼在意當下,在意日常的時間性與創作的特殊事件之間的關聯。 地理上的客觀。該怎麼看待等紅燈時旁邊騎機車的騎士?之前因為環保稽查,要騎機車到三峽這個有點遙遠的地方,遙遠到騎車的人像是陌生的自己,要回家的時候,有時候會想,旁邊一樣騎車的人,並非像自己一樣特地來三峽只有在這個時刻才會出現,而是他們可能每天下班都那樣地經過;就如同自己回家時熟悉不過的路,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是第一次的來到,無法相見的經驗差異。 素樸的時間性。 就像是大晴天,看到遠方的陽明山一清二楚,就好像很開心、很有希望。但下雨天的山,不是還是一樣,默默地承受外在賦予的一切,不管晴天雨天照常繼續 。 自己的心境使然,一切像是夢境般經驗。 禮拜五下班像是上班族每周一次的末日狂歡,自己則是提早五點多從圖書館離開去吃晚餐,在速食店的廣播新聞說著「五楊高架塞車」,就想到以前禮拜五去機場載老爸回來塞在高架橋的車陣中,而現在自己正在吃著晚餐;下雨坐捷運回家,經過大漢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