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7的文章

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2

圖片
好像是這個電視劇的結局正巧是自己工作中的狀況與最近在思考的問題,也就是作為一個「盡量」保持自由的個體重新面對社會現實之後得到一個暫時性的終點:如同劇中被主角綁架的 楊烈 ,不知死活還挺悠閒地選擇想喝咖啡的場景,對我來說不只是對照出主角單純的老奸巨猾,「喝個咖啡有什麼關係」不就是正在就說:有那麼嚴重嗎?這個世界還不是照常繼續?   「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 2 」似乎是十分準確的結構,一集又一集演繹男孩「啟蒙」的過程。並不會待在同一個議題太久,若用概念性的方式來看,就不會覺得零碎、急轉彎的情節安排過於唐突。劇中一開始就開始鋪陳,校園的產官學一體,意味著背後代表著資本主義下的共謀團體,主角挑戰威權比較是一種衝動大於思考的實踐,但是敘事卻是在有策略性的理性層次下逐漸展開。 也就是從國族主義的方式去看待臺灣左右派的特殊性,台灣政治缺乏如同歐美完整的政治幅度,往往左派論調只存在在學院的教授精英之間,或是當前被喚作是覺醒青年的形容詞語。台灣的主流政治不存在左派思維,但不必然把這樣的狀況視為是一個民主現代性進程,不該視為台灣只是一種民主發展的過渡時期,而是看作是正在發生的特殊範式,那也該能理解台灣獨立,往往因為當前民進黨崛起歷史,才會把民族主義跟中下階層的左派思維有連結關係,但卻不知道更像左派的如苦勞網,其實在意識形態上比較趨向統一的 ( 關鍵字:苦勞網 統左 ) 。   故不該把台獨與社會運動劃上等號,應該說台獨的運動和勞工的運動或是反核的運動,都是被大眾看作是覺醒青年的活動,但其實就一個政治哲學上的分析都是有著不一樣的意識形態的運作。於是劇中大費周章,幾乎跟當時 318 學運場景分辨不出差異的美術佈置,也就只停留了一集多,但是這個從民族主義的爆發起點所延燒出而後的公民不服從運動。太陽花學運更重要的是利用台獨的種子,影響了許多年輕人思考自己的主體性到更進一步用自己的方式從事政治與社會參與,以至於這幾年看到許多人用自己想做的方式來發展個人事業。雖說是事業,但有別於上一代人的傳統工作,而是強調獨立、自主都是我所謂的更開放的政治與社會的參與。 於是沒有太過於眷戀發揚台獨精神的熱情 ( 看這部片總是會不時想到導演鄭有傑的短片 : 潛規則 ,裡面 對黨國遺毒的大力嘲諷 ) ,就來到所謂對於媒體的批判 。 來自中國的學生黃茜那封信所寫的,台灣就算民主又如何,關注的還是那些腥色羶的東西,又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