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7的文章

人家也是吃人頭路的

圖片
那天去遠傳門市儲值ETC,儲值完店員還順便問我要不要清潔手機,自己一時這種「跨領域」的服務有些遲疑,但想想這應該是另一種推銷手機的方式,一種上級交代給客服的SOP行銷話術。趁著幫你清潔手機,順便跟你聊天說,你手機看來很舊了,要不要參考我們最新推出的方案之類的。又同時呈現出一種「服務品質」,就像繳費完之後,店員還特地從櫃檯走出來送我到門口,並微笑說著:歡迎再度光臨。 沒什麼好嘲諷的,都是身為員工在辛苦賺錢,如同常聽到說:人家也是吃人頭路的。意思是就算不是打從心理高興帶著微笑的客服,至少他有努力完成他的「工作」。意思是資本主義企業機器底下的小螺絲釘盡力的發揮的他的作用那也就夠了。 如何談社會的責任?如何在眼前現實的世界,一種「如此這樣也就夠了」的口吻,以及在菁英階級的理想中隨時保持戰鬥性的批判姿態:醒醒吧,要打倒機器就是需要全部的小螺絲都鬆脫開來,如同買IKEA家俱附帶的組裝說明圖 ,一切像是以倒帶姿態地將所有的「產品」變成「無用」的材料,那就像 Donald Judd的Primary Structures 作品,介於繪畫與雕塑的牆上的層架。   資本家對勞工養家活口的承諾聽起來有些好笑,壓榨勞工的藉口,因為大多數沒有工會,沒有甚麼談判籌碼。那那些對社會的影響力地宣稱到底是滿足個人慾望或是一種對社會的貢獻?如郭董,對比著最近剛過世的John Berger始終維持的左派姿態,抱歉這樣的比較有點睡懶覺比雞腿。但我一直在從事一種困難的對比:堅持自我理想的「先知」與那些徹底入世的大老闆。 洪福宮旁的外勞。 過年初一照例與家人去廟裡拜拜,年節的氣氛像是暫時靜止的時空,先不論年後要再找新正職工作的事家人並不知道,我依舊神態自若地暢談工作的穩定。廟裡面至少有一種高興認同的氣氛。因為被一座特別建築的吸引(註1),暫時走到廟的後方看看,發現廟旁邊後的林口發電廠擴建工程正持續當中,也發現在荒涼寂寥的工地中停了兩台小蜜蜂(賣食物飲料的發財車),而幾個來自泰國的外勞就站在那邊,瞬間看起來就像「再見瓦城」般地成了如此邊緣的境地,因為對照另一側初一拜拜廟宇十分熱鬧的相對貧瘠,就畫面而言也如此順理成章地成為東南亞移工血淚代言人(註2)。自己不禁暗自想著,那些人總需要有人去發聲吧。 因為自己身處在家庭團圓的氣氛突然面對離散個體相較之下,這樣喧囂旁的寂靜也致使自己產生一種特殊的情境,並且對自己曾經質疑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