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0的文章

2 Many Djs live @ Taipei

圖片
我不太能夠完全解釋自己穿梭於2ManyDjs場子各類小團體之間(張)力場的競逐,秘密結黨,直銷氛圍,那或許是源自於許多目不暇給各樣臉孔、不斷經過的身體擦撞。正妹刺點的散布,則是有種電影少女般,零碎不完全(就像處女膜整型裡的A片下載不完全)的視覺性,乃至個體的內化產生認同危機,到涉及團體的焦慮(是不是同一掛的孤獨感)。不是昨天去聽2ManyDjs才意識到自己早就被區分成好幾個世界,只是當天一直越來越懷疑,懷疑從晚上玩到三點一直到隔天早上上班遲到,睡眠不足成了唯一一種彰顯自己「跨領域」的優越感。當然以上所說跟2ManyDjs的音樂沒有太多關聯。 用這樣的複雜情緒,來看待場所的疏離。當然一開spykee fat放歌暖場的時候,你大可不斷將焦點打散,並總是讓人若有所思地,甚至還會想到如何用不同方式聽歌。曾經讓你很嗨的節拍,現在局面已經不同了,想要來點新玩意兒,或是尋找不令人熟悉的感覺。等同於有人問「你老了?」的問題,不是說,老了就跳不動了;而是這樣的動作,還會重覆多久。 兩個小時過去,等到2 many djs上台後,除了第一首十分熟悉地用他們擬仿的慣用技法intro 感到興奮之後,一連下來20分鐘居然有想冷靜下來的感覺,沒有聽過任何一首歌聽過成了最大罩門(加上投影畫面完全欠奉),到最後其實整場下來有聽過的歌,連十首都不到。但好險 20分鐘之後,我找到另一個方法。 一般來說,複習/預習是聽現場表演前的重要程序,以準備迎接在機械複製年代靈光臨現的最高位置。但早就知道2 many djs的取樣之廣泛早就沒有預習之必要,似乎預言自己不打算用「熟悉感」決勝負,而是傾向用某種純聽覺,抽象地以聲音的頻率,結構的堆疊累加,帶著舞曲節拍,不單純地進行聲響探索。 20分鐘之後,2 many djs攻勢凌厲,在捨棄90%的熟悉感之後,換來的好比是對於武功高手的文字形容,如「David Dewaele(2 many djs的其中一位)頓時身形一側,左手探入Mixer EQ旋鈕之內,右手同時切換mac電腦取樣微調,製造出閃電般震攝每位觀眾的腦海的音色」或是「Stephen Dewaele(2 many djs的另外一位)臉色一變,晃身取代退位的David。他黑膠一擺,只見左手在唱盤轉了一轉,隨即產生有如渦輪般的低頻氣流,並沉聲示意身後伙伴順勢而出。只見David 雙手一掄,剎那間,震

差點忘了下一句話要說什麼

時間上差不多了,這可能是一篇在溝通上面的懺悔、自白。它不是在回應「如果可以不用說話,有多好」之類的問題,而是有些許徵兆的,延續著「 你們同情有美嗎? 」,也可能跟 膚淺悲劇 的「不在神秘」有關,試問我該如何回答一個已定的現象,例如在跟別人討論「 打假球 」。聊天對現況的有任何作用?例如:海地的地震、中國孤狗事件,我該如何回應,我要耍冷、我該讓人吃驚或是文化深度的東西反饋。種種過度的「自我分析」,或許是,我還不習慣「脫口而出」的感覺。 關鍵字:日常性、現象、語境、後設、自我分析。 日常的消失感 舉攝影或是電影的例子,好比說平常在跟別人討論相機裡面構造等等,技術性問題時總是讓人困惑的原因,不是因為對「科學」的反感,而是我對科學的東西其實是很感到有趣的,但或許就跟「老闆明明想做「美人計時功能」,但在跟工程師討論的時候,卻只是提到要做「計時功能」。講得好像「美人」很不重要似的。」我跟人家討論攝影或是電影的時候,卻被因為人家一直在講很技術面或很劇情的的東西,變得好像「概念」、「美學」這些明明想講的,好像很不重要似的。 當然我這邊也不是說抱怨一般大眾往往會很技術導向或是劇情導向等等自己精英的反通俗的情緒之類。而是那就是跟「你們同情有美嗎?」有關的, 時間流動下產生相關持續性的恆常的模式很可能是我關心的議題之一 ,日常性的東西 往往有成為一種「從容就義」的消失感,那是什麼感覺?就是一點都不重要將它掩蓋或省略。不是在談社交原因,而是猶然記得「正打算想講好一句話的時候,卻差點忘了下一句話要說什麼」的感覺。 回到「 你們同情有美嗎? 」 各位還記得「A片、藝術片」;「有美、老鼠與夾肉還是大腸」等斷裂到無關緊要的日常嗎?而下一句「 戲劇「方框」的渲染更顯得如此「無助」地,就是有美失心瘋的哭喊是,或像是片段動人音樂給人的感染 」就好像騎車速度感聽後搖滾給人的孤獨情緒,只好把不斷往後的風景當做自己的宇宙,那樣的「方框」就像有美失心瘋的哭喊,時間的「無助」,個體的「無助」,個人分析的「無助」,往往在於那個早上大太陽出去,深夜回家的那個星期天,隔天要上班,或是失業的那段時間,在家睡到中午起來家裡沒人都去上班的殊異感,哪裡是日常,哪裡又具有「戲劇性」,「非藝術工作者」的自我解析又存在於哪個位置? 「 科技來自於人性,討論是「邏輯」和「意義」,人機笑點的梗還有什麼可能,說什麼

光束前進

圖片
1.那個體育頻道的環台自行車賽或許可以解釋。 J不斷按著搖控器轉台,剛好在電視畫面上看到他一大早出門要趕去搭車到宜蘭經過的市政府捷運站,但人卻變的好多。 J這禮拜莫名的焦慮起來,焦慮未來,焦慮客戶的腳本出不來,焦慮表現形式用光要怎麼辦。J在公司的會議中坐如針氈,他不想用眼睛看著不斷說話的老闆,尤其是老闆正在談公司要如何改革的時候。J低著頭不斷在紙上亂畫,方型、圓型什麼都好,他一心想把整張紙塗滿。 老闆還叫大家集思廣義到底公司的網站要如何改才能賺錢,如何改才能有龐大的人氣。如同在看完一部電影,批評總是比修改容易,J提不出任何的意見,但心中早就列舉了幾十個公司網站的缺點,那就像一部J永遠也不會想去看的爛電影。 J回到在電視前持續轉台。 體育頻道解釋了J在清晨無人的市民大道中用一種幾乎不曾改變的騎車姿態前進;解釋了J幻想自己在宜蘭的火車上,甚至已經到達武陵農場,但其實最遠只到了市政府捷運站,並以時速60像是原地踏步似的看著遠方的景物依舊。 2. 解釋一下:J原本要跟朋友出遊,卻睡過頭錯過了火車班次,想要去客運站碰運氣,看有沒有加開班次,但卻一場空。 「包車到宜蘭要一千塊,不然你就慢慢等火車來比較省」計程車司機嚼著檳榔叨絮,不斷重覆「省力費時」V.S「省時費力」這類物理老師常掛在口中的道理。如同 「台北人多,宜蘭人少,你到宜蘭就得花一到兩小時」這類不必爭論,就已經知道結局的道理。J困惑著,一樣的道理為何不斷重覆提起,百分之百正確的東西似乎已經沒有轉圜的餘地。J困惑著。 3. 或許是任意門、時光機,但這些都只是解決方案。而不是J要追尋的意義。 那不是「一樣的道理」。J要說的是關於空間和時間,還有那個去客運站背出去和背回來重量沒有任何改變的背包。J要說的是如何超越既定的物理現象,或說穿越那個存在的事實。 可以想見的是,客戶的腳本在搭不到車撲了空,只好騎車回家轉彎的當下逐漸豁然開朗。J終於有了不確定的盤算,在不知道幾分之幾的或然率之下。 J想要轉型,J想要學點新的技術,J想要擁有多點表現方式,J想要讓自己變的更確定一些,而不再對未來感到焦慮。 畫面的最後,已經不知道是幾點幾分幾秒,J在沒有開任何燈的房子裡頭坐著,他獨自坐在椅子上,對著24小時都不會停止的電視節目裡不斷轉台。 作品說明 「展望過去,回到未來」是我所要探討的主旨。 在一次又一次的騎車時光裡,我常常對莫名的對一旁逝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