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5的文章

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

圖片
喜歡小孩片的同事推薦,剛好論壇出現就找來看了。先來說點 「 好的 」 部分 :人類 意識如何運作 , 算是好萊屋電影比較少用的敘事方法 (目前想到有:變腦、全面啟動、和 Woody Allen 的一個片段 ( 註 ) ) ,於是肯用這樣的方式來說故事對一般大眾來說已經是夠新鮮的嘗試 。 不過這樣說 , 不代表一般大眾不會這麼去想像 , 關於人如何思考 、 人如何情感這件事情 。 好比說 , 遇到重大選擇時 , 好天使跟壞天使在頭上冒出來的交戰 ,已經是一種有些人會用的視覺的習慣了。就這樣「後設」、彷彿某種程度上的 上帝的視角 ,把 意識運作的視覺化 , 包含許多現實上的擬人化 ,出現很多 幽默外加感人的戲劇性這正是皮克斯的拿手好戲 ,對我來說最精彩的一幕莫過於「 抽象思維 」 這個場景 ,就視覺工作者而言無非是 對動畫「平面」的致敬 ,從 3D 到平面的「技術的展現」,我想這樣 動畫師的共同語彙他們一定在 後面 拍手 叫好 。 如同片名的意思 :「 Inside out 」,由內向外翻,由內部看出去的世界。 但說實在 , 我對於這種 「自以為」的電影, 並沒有太好的印象 ,如同「變腦」或那個編劇:「查理考夫曼」的有些作品,搞到後來十分地玩弄敘事的技術,過於形式主義。 那種如同我對 「 全面啟動 」關於夢境 戲法 「 被技術化 」 之後的取巧 ,有種 淪為空殼的危險 。   更不用說這種「自以為」雖開啟「意識運作」的討論,欠缺深度思考,反而淪為想像力太豐富的「單調」。說單調,是因為這邊正好相反的是,關於探討「意識」這個東西,像是「心靈哲學」,或是「精神分析」等在本片好像會被觸及到,卻因此被輕輕掠過,反而透露出想像力的侷限;仔細想想人的構成真的是這樣的嗎?有人則反問,動畫片而已,不用太嚴肅吧?如此這樣的反問顯現,理性地探討人的複雜性,反而被想像力給被單調化了,這個往往在「人的想像力不是應該最自由的嗎?」前提下。   想像力真的是最自由的嗎?當然這是因為這部片「 樣板模型 」 必須付出的代價 (疑, 皮克斯有必要拍出小孩子也看得懂的電影的責任 ? )。 倒因為果的迷惑 ,在觀影中途開始顯現,為甚麼一個 12 歲的女孩,不是很開心幸福就是要逃家使壞?我不是不允許劇情出現殊異情況,但使觀眾 陷入好跟壞的選邊站困境 , 那正是這部電影本身的命題 錯誤 (更正,我不該用對跟錯才

那個悲憤與迷惘

「這世界已經夠糟了!」或許那個場景一輩子也不會忘記,不是偶爾發神經,原來好像是內心一直有個對外在世界的毀棄。寫完論文的原來如此,雖然已經解釋出來了,還是會一直想起那個與大眾相處的矛盾。自己常常會媚俗地頌揚那些通俗到不行的生命力,同時卻十分唾棄地如此悲觀地認為這世界低能到沒什麼救了。並不是反串或嘲諷,是因為如此矛盾才能解釋根本不在意通俗的內容,或說焦慮著內容的選擇而最好是乾脆沒有選擇。譬如說:難道去醫院工作就已經有個現成的社會介入題材了,但實際上根本跟同樣在醫院工作的人保持距離。 原本就是沒有藝術或說逃逸工作氣氛的夥伴,那就十分安心地在醫院工作,努力地偷偷地扮演自己,反正工作輕鬆就好。直到最近來了一位也同樣是藝術家的新同事,同樣是對台灣藝術環境有所微詞的部分就不說了,她的到來,好像原本獨自的狀態,變成有一個可以聊天的同好似的。說「好像」是因為,當部門裡面的三八阿花來找新同事聊天的時候,就類似串門子那種沒營養的喇賽,突然發現自己生氣的慾望是來自於,原本新的夥伴好像被背叛的使得自己的格格不入,如同對前女友在阿里山的步道突然爆氣對她大喊「這世界已經夠糟了!」,這種突如其來任性的怒氣(如 「英雄聯盟」遊戲中某些腳色特性 ),陣線被奪走只是表面上的特徵而已。就像有人就會說:「你只是插不上話被冷落而生氣」。所以才又回到說,對於同好的相遇目前已經沒有抱持任何太多希望了,只能說是「好像」,因為如此任性下去,不是說無法找到志趣相投的「同好」,而是真正的志趣相投好像只有「自己」? 故事還沒完,最近醫院要新大樓落成,有一個癌症博物館計畫在進行當中。在此之前,其他同事都覺得這是燙手山竽,能閃就閃,其實在那邊工作之所以輕鬆也是有賴於醫院行政人員的工作氣氛,不像護理師戰戰兢兢,反而有那種慈濟般的養老院感覺。但新同事一來就想努力突破認真改變的勇氣令人激賞,雖不免遇到白色巨塔僵固結構的挫敗,但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像是又再問我:「如果可以試著做到更好,為什麼不去試試,就算是社會上的工作又如何?」因為自己私以為個人的底線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工作上用來賺錢的事),好比說藝術創作之類,當然今天藝術環境可能不太予我。所以如果無法做個專職藝術家,要當一個專業的視覺設計人員,我也可以好好的認真一下,這個問題,如此地自問著,當然沒有答案,只是自己想像一個假設是,那個上文對這個世界的質疑,同樣來自於質疑「專業能力」

世界的排除與容納

前幾天吃喜酒跟朋友相遇聊到社會上的一些事情,一邊是說台灣家樂福這個企業實在有夠爛,靠著自己強大通路優勢,欺負廠商,如果有發生收廠商回扣貪汙等情形時,也只是離職了事,根本不用負法律責任。另外搞婚外情,或是小職員愛上主管也是時有所聞。另一個朋友則說,最近認識一個做 DJ 的朋友,有時候會接一些去豪宅開轟趴放音樂的案子,裡面發生的事情跟華爾街之狼比起來一點都不誇張 (反正就是暗示著有錢人的雜交嗑藥派對云云) 。 然後這些社會事聽起來雖然已經是非常習慣了,但是在某種情況下也讓人有些挫折的是,有想要更了解這個世界的意圖,但發現那些事情對自己十分的遙遠,根本離真正的世界十分遙遠,或許用科學,如社會學 、 自然科學等。或是哲學概念性的方法與模型,或是精神分析。我可以掌握這個世界抽象運作的理想性,但說是理想,也代表,總有在某些時候接觸現實的時候,就出現了完全不及的挫敗感。極簡畫家林壽宇曾說 : 只要專心做好一件事,就已經是全部。但還不到立地成佛的狀態 。只 能夠紀錄這樣的感覺,不過是要記錄這樣的感覺,現狀是,吃完喜酒隔天想到那些事情也不是很重要的。但,跟媽媽說家裡有老鼠之後,媽媽就開始只煩惱著老鼠,因為只顧好家就是一切的世界觀。有一種人家都在酒池肉林,但在家裏面卻只為了一隻老鼠而煩惱。 而另一方面收到朋友最近在跑步的訊息,平常看她沒運動,沒想到比我會跑步 ?還說要報名比賽,一時之間平常跑步對我而言這樣極為私密的事情,沒想到一時也變得如此的公眾,揪說一起去比賽好像就會有輸贏的壓力,「 量力而為 」 對於跑步來說除了是意志力的展現 ,之前因為摔車而導致韌帶鬆掉的緣故,要比賽跑步的話膝蓋要接受考驗了,但這是藉口嗎?幾年前的車禍事到如今好像沒發生過一樣,剩下的只是自己的宣稱:「因為摔車而導致韌帶鬆掉」,如此對我而言好像是藉口一般,難道意志力無法戰勝一切嗎?現階段還是維持頂多跑 6~8km ,跑一天休息一天就差不多的頻率,其實要去比十公里應該是沒啥問題,但現在朋友直接報名半馬 21km 起跳!?        

流冰禁戀/我的男人(My Man)

圖片
那年電影節初見與 山下敦弘 同是大阪藝術學院電影科系畢業的 熊切和嘉 ,也是這部片的導演,他的畢業作品「鬼畜大宴會」,詳細劇情有點忘了,還記得劇情是看似十分熟悉的學生運動,到最後因為過度浪漫而失控,極左變成了極右,不服從命令就必須死!學生對左派的憧憬的幻滅後又好像扣合到日本二戰前的法西斯主義。自己當時對這些政治的東西還不是很清楚,而最大談論的話題是電影裡面混亂不堪,血流成河的悽慘景象(如同片名:鬼畜大宴會)。而之後他幾部聽起來不太「鬼畜」,反而有點唯美的片子,影展有上映但都沒去看。 所以等於是衝著導演的名字在大多是院線片的論壇上發現這部電影,未看猜想日本亂倫早就十分地習以為常,還想必可能拍得十分病態。並開始深究,日本文學與日本大眾文化,如:日本A片的光怪陸離的奇想,充斥著「不倫」、「寢取」等等十分吸引我的情節。我想這應該不單單只是日本很表面的文化特徵,如:耽美、蘿莉控、敗德等關鍵字。因為自己本身不是太哈日的,沒有特別想深入研究的前提下,卻對日本的民族性很有興趣,並且一度想追尋這個似乎其來有自的文化根源,直覺是「亂倫」這種敗德跟日本的極右派的法西斯民族性有些關聯性(註)。 這部片確實是很日本,因為本來就是日本文學改編的,不過就說了不想深入研究,故就沒去找這個作者的著作跟評價來看,片中的對白當然也因為是男女主角演出十分到位,說出了十分日本式的台詞,帶有一種日式自我感覺良好的,(這點在園子溫的電影腳色也常常出現)。故不拖泥帶水的,就直接跳到了父女之間的親密動作。一種日本性的太過理所當然,如果自己這樣去推敲,那這樣也未免過太爽,所以就這樣地十分自溺地掉落到日本式的浪漫裏頭?(後面一堆身為外來人看日本的一堆問號) 如同片中父親一頭無可自拔的野獸,頌揚身體內在慾望的美好,精神性的無上不容侵犯的同時,背後跨越到了社會資格的放棄,看似描繪著超寫實的日本感還是保持著對異常人格的寫實, 這倒是讓我有施力點了,因為如果是純粹精神性與官能的東西對我而言好像沒啥好說的。所以看到後來整體來說從日本式的自溺,利用北海道的北方流冰,一種含蓄的壓抑,優美又浪漫的極地與亂倫的想像,終究是如此潦倒、失格的,又因為女兒長大之後準備嫁人相親的時候在桌子下面偷來暗去,才是真正落實「不倫」、「寢取」的現實。   (註) 這邊先插播一下(因為本來想說,但是字數就沒說了)「 巨乳排球(Oppai Volley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