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2的文章

《國際橋牌社2-同島一命》

圖片
《國際橋牌社》系列作為台灣難得描述近代政黨政治的「宮鬥」電視劇,無疑讓人相當期待,興奮程度就好比在總統大選時的熱情。那個總是在選前如同插滿旗幟與造勢場合的街頭,讓人多了一股踏實的認同與不屑的拒斥,卻又在選舉之後,心中冒出的旁白:「啊,明天還是要上班~」,那樣迅速消退的熱情,從大選激情回到日常。如同在新聞上被熟知,又快速被遺忘的「小歷史」,如今除了可以靠著網路搜尋「再現」當年台灣政治與社會事件之外,如此《國際橋牌社》系列作為那些事件影像化的想像。 整個來說,《國際橋牌社2-同島一命》,想必是製片人有意「再現」過去服役時於馬祖外島年代的企圖作為起點,再現從第一集1994年「千島湖事件」到最後第十集1996年總統大選外加台海危機的特別時間點,從第一季著重在政黨政治的描述,以黎清波(李登輝總統)與國民黨內部政治人物的權力鬥爭契合著台灣民主轉型歷程,並夾雜著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之間的角力。劇本上,第二季除了原本的政黨政治(敘事)線,與本來就有的電視台媒體線,並加強「更像一齣電視劇」的男女主角線,在此男主角為名門出身,並遊走黑白兩道,表面是為了家族事業利益,但實際上有著不為人知的「使命」,偷來暗去地牽動影響著國內外政治局面,又同時回到個人的情感,與作為一個平民百姓的女主角有曖昧情愫;女主角身為一個正義且純真的記者,與男主角的亦正亦邪,做一種黑白鏡像的對照。而女主角求學期間,同樣對社會運動有熱忱的曖昧對象則是因為服兵役,進而帶出在描述大局面的政治角力場景下隨即切換小人物當兵被牽動命運的重要關聯:馬祖的高登島,這個位居前線中的前線。 劇本結構看似沒有太多問題,但第二季個人的感覺,依舊和第一季相去不遠,甚至因為多了其他敘事線,更加暴露製作團隊「無法處理」,或者說「沒有太多意見」下的尷尬與混亂,最後只好用了一種相當煽情、僵硬的「廣告影片」或是某種選舉委員會宣傳:「記得回家投下神聖的一票」的方式,這裡其實連民族主義的激情,美學政治性的東西都還不算,來作為一種大部人可感受的誠意結局。但絲毫不意外,即使第二季在原本權力鬥爭的戲碼中,「改善」、拓展了更具情感與人性的線路。但整體氣氛,依舊還是第一季的熟悉感覺:影像形式的僵化古板,展現在劇本,攝影,剪接,配樂,甚至是連最細微的字卡。 就說一下那個像某些YouTube廣告,讓人想到是不是用模板(template)的字卡好了。千萬不要覺得字卡或所謂文字

馬尼拉大學|比數位還更數位

總是在期待著一個道德與想像的邊界,與之間的反差,甚至帶有某種回饋,必須自我反省。如同在剪接某建案行銷影片之前必須聽打建商老闆的訪談,卻意外得知年輕老闆高中畢業去菲律賓馬尼拉唸大學的過程,於是在聆聽的過程中出現不同界域的想像,甚至像是經歷了那個「落差」本身。 首先是,說到他幾十年前高中畢業,總讓人回想到自己的高中時期,這樣帶有感傷意味。董事長說他與高中死黨畢業時,同學們大部分都要去加拿大念大學,但死黨告訴要不要做一個跟大家都不一樣的冒險,一起去馬尼拉念大學。 那個在學生時代所謂的「冒險」?無法避免去聯想家境富裕,並委託代辦仲介實地去菲律賓參觀時,流竄著跨國黑錢早就買通門路,都打點好的「無害世界」。 無非聯想到菲律賓導演曼多薩(Brillante Mendoza)的 《男孩看見血地獄》(Kinatay) 。電影中主角是一位白天剛結婚,警校畢業邁向全新未來的警察,卻在晚上經歷了極度醜惡、崩壞的「震撼教育」。於是該問的並不是菲律賓的治安是不是真的那麼糟糕,警察都很壞,收黑錢,以暴制暴。而是導演在操作所謂「菲律賓性」:藉由影像的現實與獵奇,和刻意賣弄的道德敗壞,如此看來並沒有任何不敬之意,反而變成一種輕盈的好笑。 就好像跟建商老闆訪談的問題是,去念馬尼拉大學商業管理跟後來從事營造業的幫助?卻可想而知回答的答案八竿子打不著,說跟著中國的富二代在那邊當大爺, 然後就沒了 …。即使這並不是什麼成功企業家訪談,需要說出什麼勵志奮鬥的經歷,就只是因為建案訪談的插曲。倒也顯示出年輕老闆拙於發言的誠懇。如同他說他去念馬尼拉大學讓我想到:從南方出發,有啥不好?如同最近參加的亞洲藝術雙年展,邀請的菲律賓策展人與藝術家並不會比歐美來的遜色的另一種思考。 反倒是這樣的「反差」也偶爾如實地在周遭發生,像是去原本空軍總部後來變成當代藝術文化實驗基地的C-Lab,去那邊看完《數位身體性》的展覽還在焦慮為什麼自己的作品那麼的「不數位」?走出展場經過一旁曾經是豪宅王-帝寶時,經過大門車道剛好有台車要出來,警衛像是受過嚴格的訓練,立正站好、手勢擺好,對我喊了一聲「過!」,雖然心裡想著為啥要那麼兇?人行道是公共的,只因為有錢人要過去這樣地逼使路人燃起某種仇富怒火?但達成無數社區稽查的我早就身經百戰,下意識還能很有禮貌地點頭示意,自己腦袋裡卻還在驚訝那個「過!」,那個準確無比又充滿人性的聲音,比「數位還更數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