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8
早上十點到首爾站想吃點酪梨的洋食與咖啡,首爾站一旁有一棟像台北京站與車站互通的美食街,但裝璜建築硬是把京站狠狠踩在腳下,但店員其實都很local,就像車站地下道的街友一樣,陸地上的首爾表面上高級,但內在還保有貧窮時醃泡菜的土性。
突然明白「寄生上流」有錢人為什麼突然想吃炸醬泡麵,這也讓我思考有錢人的尊嚴跟窮人有什麼差別,只是帳戶上差異?會不會其實只要裝一下(臉皮夠厚)就可以了?
因為要刷卡才能消費的酪梨poke,只好另尋它處,就在思考要不要去對面那一家看起來有點貴的咖啡店的時候,一個外送員機車突然倒在馬路邊,車子太重牽不太起來,我自告奮勇向前幫忙,如此簡單明暸,好像見證了某種「不用裝」的人際關係。我沒說任何話,他應該也不知道我是歪國人。
 |
禮拜一的首爾車站有許多軍人,馬上跟當兵的朋友炫耀 |
 |
難得出現像台灣美學的東西 |
 |
本來要傳給念大漢工商專的姐姐看,但想一想算了 |
 |
路邊修噴泉的廠商 |
 |
MMCA出現參與展覽活動旗幟 |
MMCA國立現代美術館(首爾)速記。
典藏展與台灣的發展進程過於類似,驚豔的還是古早的作品(包含這次水墨雙年展也有參展的李應魯和徐世鈺)。
 |
不知道白南隼有如此雕塑感較重的作品 |
 |
現成物做的雕塑 |
還有封面照片電視機除了擬像還有石頭「重量」的物理雕塑性。也呼應著白南隼除了廣為人知是錄像先驅,其實必須注意他跟雕塑性的關係。
2025南韓美術獎(大概是得台北獎首獎辦個展的規模)一共四組入圍,看了訪談,發現居然是三個女性藝術家與一個雙人的女子團體,加上Seoul Box與LG螢幕推銷的合作委託案也是旅德女性1992年生的TZUSOO。
忍不住想像韓國當代藝術中新生代陰盛陽衰現況,同時發現美術館參觀的女男比大概來到7:3...
 |
Im Youngzoo必須躺下才能沈浸式的錄像裝置 |
 |
Im Youngzoo作品區設置不同的觀看裝置 |
 |
受到宗教影響有點搞笑的裝置 |
 |
另一位比較傳統水墨書畫風格的年輕藝術家作品 |
 |
另一位比較傳統水墨書畫風格的年輕藝術家作品 (八角對應八卦的木頭裝置做得有模有樣)
|
 |
另一位比較傳統水墨書畫風格的年輕藝術家作品
|
比較喜歡的作品是Im Youngzoo把冥想、超自然、東方宗教哲學跟VR技術、沉浸式空間連結,雖然跟中國陸揚一樣,面對高深哲思,作品有便宜行事之嫌,但利用空間與雕塑性打造不同的觀看方式,如躺著觀看擺放向下的螢幕,皆像是提出一種新世代的宇宙觀想,同時帶有解構科技(如VR)意味同時觀照自身文化的某種幽默自娛。”

 |
財力雄厚的高級螢幕拼裝裝置 |

至於TZUSOO的亮麗高畫質螢幕就已經是這件作品的極限(超超超高畫質),沒有什麽新意的動畫,什麽酷兒無性別生殖器官感知等等都僅止於符號解釋上的「裝B」,既無法讓人有一絲冥想,更是展現以「前衛之姿」替LG的面板技術「掛保證」,講簡單一點就是如同「動物星球頻道影片」,卻不是展示在家電行那種,而是在美術館以一邊四十營幕組裝懸吊酷炫播放。
但其實作品也沒那麽糟(以上我隨口說說。

發現人家也有仿電影院放影映,好巧喔跟北美館一樣耶。
 |
韓國大師的雨滴繪畫作品回顧展 |
 |
晚上吃韓國烤肉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