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 不明白╱太明白
從南韓回來,之前來詢問的商業合作案沒有下文 帳戶來到近幾年最低點 重新思考經濟問題 想說要不要做點賺錢的「正經事」 ,前幾天家人捎來訊息 父親公司有紅利發了一點零用錢,雪中送炭 天降甘霖,懷抱感恩之餘,想著從事藝術創作的意義 與無意義 ,盡管思考這些問題已經思考到思考沒有任何用處。
昨天去看藝術基金會招待的《河鰻》,電影在怎麼慘不忍睹,不知所云,問題太多已經不知如何吐槽起,但最讓我無法忍受的,是騎單車回家會經過的社子島,變成瑰麗影像的背景 ,從小在類似社子島的工業區河堤旁長大。之前也做了一個社子島研究性作品(註),想到一個超反諷的 句子 :社子島變好美 好可惜 。或者 社子島最重要的居所問題 在電影裡面是一個設計感強烈 美麗的破房子,何等荒謬 ,於是社子島片尾被感謝 超尷尬。
導演/藝術家映後座談說早就決定要抽離現實環境 ,展現個人意念 融合 夢境 慾望 魔幻地呈現 個體的限制與自由 等 在這個四處皆有的河流沖積的暫留之地(禁建50年) 如此隱喻也是看似說得過去。
在看完與藝術家朋友吃消夜聊天,聊電影 有人也提出喜歡的論點,當然跟我持相同意見的,電影太流於表面 沒有深度,並且大部分人認同,但也有人說 只是第一部長片,劇本其次 美麗影像就可以說故事 問題是不知道要幹嘛,但確實導演也說他不知道要幹嘛,現場映後座談,發現導演人格就是跟人Buddy Buddy, 之前說過 有時候 作品不是最重要 而是被解讀的人際關係,於是重點是 要拍得美,但不要講太明。(拍得太寫實,還被認為沒有想像空間)如此接近我認定的 藝術 它的蒼白 體現了 藝術對於當下或現實的無力感像是一種身為個人在群體中的悲劇。
聚會中,作為一個跟大家不太熟的藝術家,發現大家好像都蠻熟的,而自己還能走(或說撐)到現在也不蠻容易的。(當了稽查員之後主動發言喇賽也不彆扭了)
那些在個人某個當下直覺感受到作品誕生(的怪癖)的靈光時刻,於是作品發表之後,發現什麼事情都不會改變,就好像見證著《河鰻》 之於社子島 之於 此藝術首映後座談的藝術社群。一切運行照舊。
從大直快接近午夜騎河堤回新莊,又經過社子島, 想著 藝術的自由 至於是基於現實 或是私密的慾望、抽象的 想怎樣都可以。
而當我們否定之後,好像就接近無言了。
想到了尼采的「肯認一切 」 的「超脫」之術。 肯認 所有, 一切的一切,也許是 無人 零 ,
這個時間點 確實 抗拒著 黑格爾 否定 與 定義。 還卡在個體、思維。
來去社子島烤肉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