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期與青潭洞愛麗絲

最近看的兩部文本,一部是電影,一部是韓劇。這兩部共通點起先都是想到關於純情和世故的問題,不斷遇到人際交往乃至於社會化訓練,功能性是被甚麼樣理解?感覺如何被詮釋?信仰和倫理,那個「神聖使命」又是如何影響在資本社會價值鏈當中情感的估算與量測?


「桃花期」是一部宅男文化在現實當中的開展,一個幸福烏托邦藍圖遭遇著時間的長久之計,未來是甚麼?即便是快樂結局也無法忽視曾經有的算計,寂寞的算計,經濟能力的算計,興趣相投也是一種算計?直覺當然最好,只不過感覺是如何在步入社會的時間經驗中形成純粹的判斷?宅男的純愛是否可能?




 「不是失去,而是回到從前罷了。」

「青潭洞愛麗絲」逼視一個宗教性的提問,一般中產階級混入在帝寶富豪等級的血淚,情感可以換取的是甚麼?最初理性和情感,性命一條,愛情,殘缺的愛、卻始終有愛、在利益之下的愛。何以堅持純粹直覺?受到社會利益價值的交換,物質生活和宗教性的考驗,有沒有說真話的無私奉獻成了壓垮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妳不愛我了,妳一定要第一個告訴我。」

為什麼是這樣?本質地來說,一直以來的問題是迷惑本身,不是理解。我在意應該是,夢幻和想像的邏輯和沒有邏輯,那位真命天女/Mr. Right可能性到底?


前幾天計畫好的事情逐一地落空,卻開始享受了即興的時刻?亦或落空慣了,自由,回到從前(很久以前)罷了;三不無時心情低落的時候陷入絕境似的,跑一下步,大不了又回到從前(很久以前)。


我最喜歡的就是,我就是我的所有,那樣地不顧一切毫無畏懼。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怪物》(Monster)-未知之力

想去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然後傻傻的笑著

《墜惡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