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死的權力
那天早上騎車經過中興橋的時候,居然看到一名女子坐在橋邊欄杆上兩手懸空一付好像要自殺的樣子。 我見情形不對,打了電話到警察局,然後安心的離開,還帶點救人一命的成就之感。之後,我絲毫不知道那位女子怎麼了,他的家人會因此而高興嗎?救人的警察想必會比我有更重的救人成就感,大家也會因此而高興,而那名想死女子的感受呢? 很高興看到描述”希特勒率領的德軍在投降前幾天在地下碉堡裡死撐活撐的過程”的這部很”精彩又精緻”的德國片「帝國毀滅(Der Untergang)」之後,才讓我想起甚至思考那名自殺的女子和她到底怎麼了? 實在由於片中在決定死守或投降之間,有著巧妙和有趣的生存和死亡的意識形態游移,才讓我懷疑當初為何不「想死就讓她死?」對照影片中寧願不投降卻選擇為國家犧牲從容就義,才被認為死的光明正大、鼓掌叫好。這兩種要人死要人活的心態好像根本沒差。 「死亡(註2)的權力不在自己手上,而是在這個世界或國家或社會之中。」 把這樣的語境(註1)放在世界末日那樣的片子,地球剩沒幾個人的脈絡之下。被負與重任的倖存者,當然要活下去。也就是說「你絕對不能跟大家一起死」。又如果場景換到了「生存遊戲」那樣的劇情。那種必須「活下去」的態度,甚至是要別人”死”才能成就自己”活”,則是完完全全的變成了觀眾理所當然的必備常識。 所以搞了半天,縱使我們在民主主義下的個人自由主義之下,我們會選擇活而不選擇死的態度跟戰爭時期國家社會主義不茍偷生的明亮情操其實是一樣的。 有人問了「那小孩子呢?」片中德軍母親先偷偷給小孩吃毒藥然後自己自殺,對照我們媒體愛報的「全家燒碳自殺」的例子如出一徹。媽媽常說「兒子死了我也不想活了。」所以不想活的媽媽也會跟兒子說「我死了你要怎麼辦?」所以,「死亡的權力不在自己手上,而是在這個世界或國家或社會或家庭之中。」 有看Discovery都知道「生物有求生的本能」。而”我”也是這樣被世界被國家被家庭被本能型塑出來的沒錯。但記住,凡事總有特例。例如….那位自殺女子,我還是應該要叫她好好活下去嗎? 為了避免本文脈絡的閱讀斷層 請到 www.google.com.tw 打帝國毀滅,看一下劇情跟概要。風味更佳。 (註1) 其實,“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