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5的文章

JISB2025全羅南道國際水墨雙年展與南韓行#8(終,含黑白照片)

圖片
從外帶冰美式(一定要用那種杯子跟那根吸管),回台灣還原成帶外帶杯去飲料店買無糖冰茶;奔跑過馬路的時候跨下有運動過的感覺,發覺原來前天在機場奔跑運動有些成效(順便在機場睡覺)。 早上磨豆子,沖咖啡,有一個「是不是要喝冰的?」的聲音在腦中呼喚著,才不過去了南韓八天,社會習俗就已經制約(或提醒)了個人行為,昨天在機場買早餐了察覺好像只有我點熱的咖啡,當我發覺這件事情的時候,想像大家突然轉頭在看我的畫面,內心有一點點的羞愧感。 去韓國回來好奇韓文與漢文的關聯,剛好就有一部電影《王的文字》在講韓文(諺文,當時稱作「訓民正音」)的起源,為了擺脫漢文的依賴,世宗大王,就是首爾光化門出現的那位,對抗當時的儒學傳統,與佛家的僧侶合作 以大藏經、蒙古文等等做為參考,同時回歸發音基本的嘴型,回到抽象的筆劃:點線面,造字。 說是當時平民有許多文盲(只會講,但不看懂字),為了讓閱讀文字更加普及,傳播文化更加方便。 姑且不論事實與否,電影傳達了與自己在南韓參與境內舉辦國際展覽的姿態,與在韓國幾天所看到文化建設(K-Culture),除了K-Pop這種已經行之有年的韓國娛樂工業之外,整體而言皆與《王的文字》如此帶有依附在大國之下(不管是中國、日本的殖民與文化影響),掙扎、擺脫,從而對抗(或take over:韓國申請泡菜列為文化遺產,引起中國不滿)姿態,成另一個大國的文化建設思維。 世宗大王:卑賤的貧民,但是很堅韌不屈不饒。是「諺」字源:有民俗流傳之義。皆符合南韓電影(如屢見不鮮「復仇」)主題,與南韓影視 (凶狠、毒辣)走上國際的形象與內在精神性。 相對同樣台灣被不斷殖民的歷史,但直覺想到卻是「順從」,如此反映著 台灣人 敦厚 善良。影視作品呈現的小情小愛、小清新。或那自我滿足的小世界,就可以玩得很開心(好喔)。 研究所同學問我這次南韓之旅怎樣,之前在社群沒有明講,但這次出國感受到「K-Culture」是一種整體文化輸出,體現在南韓――國家――文化之間的名正言順,大國思維就是跟台灣小清新不一樣 難怪他們會註冊一些中國文化的東西 搶奪話語權。 一如之前去西班牙看完馬德里美術館的感想,所以看完才會覺得民族性與文化 和藝術作品的緊密關聯 講直白一點就是人家都是很實在啦。相對台灣只能在文化上的宣稱不能真的去做,於是回台灣才會覺得  很多都是在談假的,什麼左派論述 解殖等等 對照現況, 講到自己都...

《伸冤記》Wrong Man

圖片
畫框模擬,不包含畫框 (這很「希區考克」)   希區考克1956《伸冤記》Wrong Man看似「不像」典型希區考克作品總是充滿懸疑、兇殺情節,卻再一次完美示範了電影不只是製造幻見的劇情或內容,而是電影就是幻見(fantasy)本身。 《伸冤記》描述主角是一位酒吧樂手,莫名其妙被捲入一件強搶劫案中,並被指認為是搶劫之人,難得看到希區考克描述警察拷問、問案、查證、羈押劇情(攝影還很故意),最後被起訴,於是演變成法院戲碼,在此同時主角太太陷入憂鬱,認為丈夫厄運是因她而起,因此住進精神病院。 在種種不利狀況,準備敗訴坐牢之際,真正的搶劫犯又再度犯案,並且被抓住,主角含冤昭雪。同時去警察局辦理無罪證明之際,同時又遇到目擊者指認新的兇手,而因為兩人太像,導致目擊者看到主角也好像以為他是真的犯案之人,即使是真正的凶手已經抓到。(很希區考克,精神分析式的「象徵性效度」(symbolic efficiency) 主角無罪之後,太太還依然陷入憂鬱中,但兩年之後痊癒,於是看似皆大歡喜的結局,上了一個十分希區考克的字卡。 字幕上說那個曾經發生的創傷。暗示著「電影」不只是描述犯罪,也不是劇情中被誤會的罪責,或因為誤會導致心理創傷。而是電影就是創傷、罪責。那些看似表面上不再存在,但回返創傷的過程就是「電影」本身,而人們也如海德格所說的存在者,沈溺在忙碌的「劇情」之中,不知向死而生,或到了最終死亡才發現且見證著存在之人(自己)的「存有」,即電影本身。 在此體會到了《存有與時間》中談到的歷史性。 而,消失才存去,失去才會獲得(ex:失戀之後才知道珍惜)交會著黑格爾的「定義即是否定」,人類的唯心(觀念)論面對外在世界來來去去的諸現象,永遠有它的效度。 同時《伸冤記》也巧妙地運用視覺的相似性,證人的指認看起來很像的罪人,電影也是觀眾罪惡的投射,道德的補償。就像是牛仔褲上的被移除的口袋上的留存下的痕跡形狀(剛好看到,別歪樓),比真的口袋還更像口袋的(曾經)存在,的電影。

JISB2025全羅南道國際水墨雙年展與南韓行#7

圖片
在梨泰院看到十分熟悉的台灣感畫面 Day 9 住在首爾站附近去爬南山,路上看到名人雕塑 透露大韓民族主義,看到安重根的雕像下面寫著「大韓國人」簡單直接 甚至有些民族主義的俗氣, 但像是道盡了這次文化觀光反看自身―「台灣無主體」的失落,盡管 「非域之境」、「這不是台灣國家館」等威尼斯雙年展國家館宣稱,是一種精神分析的DIY,自嗨的台灣主體困境。 CJ公司高級大樓下面抽菸的人 終於吃到酪梨 纜車休息站 有充電器 無線網路 走到最上面才發現有許多觀光客 可以飽覽首爾城繁榮 本來計畫要去藥水站比較多吃的,卻在梨泰院下山 因為網路已經到期 沒有網路 無法全程導航。 做得不錯的城牆工程精密度演進比較 又出現八卦亭 到了梨泰院 想說要去 三星美術館 還是  國家中央博物館 去三星美術館 沿路看到許多高級別墅 大使館,但美術館說有活動暫停開放 三星美術館 戒備森嚴只有邀請函貴賓才能進入 國立中央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再次體驗到韓國的大國思維(70年代 曾經跟南韓站在同一起跑點的台灣 該檢討了 (但已經來不及了 只能靠TSMC了) 場館面積是 台中國美館兩三倍大 主體性清楚 以世界一流水準為目標蓋的博物館 國家文化實力展現 不只是 表面 設計 表面上的設計性是最基本的 發現他們也有用 類似 道家 (他們的國旗) 或東方哲學的 屬於韓國比較深層的美學 (類似日本禪學那種 ) 有點像芭樂籽的阿強 用mapping製作的測雨臺 古代墳墓 古朝鮮棺材與相關器具 墳墓示意圖 太大意,居然在捷運轉機場快線找不到機場快線買票處,按了服務對講機有些發音聽不清楚,太過焦急開始在捷運購票處與機場快捷入口處之間來回數次的奔跑,所幸後來跟著其他旅客進站順利上車,快到機場時有兩名疑似西班牙女生開始哭泣,應該是來不及了,車上服務人員幫忙聯絡,兩名中國女生的班機比我早十分鐘,我想說應該搭得到,列車到站就與四名女子開始狂奔,到達大廳時,離起飛時間大約還有五十分鐘。 因為以為是台北桃機的距離尺度 ,可以一排一排確認, 但仁川機場太大要先確認在移動,於是來來回回在機場跑動,加上一次眼花看錯,也當作短跑運動,最後確認了櫃檯但已無人,也無法自助登機,因為時間緊迫,又開始找info-desk,結果她說一個小時前沒check in所以close了很抱歉。 線上與朋友抱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