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台北電影節-迷失廣州(stranded in canton)


迷失廣州,會去看這部片,是已經抱著一種期待跨國之間的交流,西方與亞州,非洲與中國,完全展現出「翻譯」之間的異國風情的幻覺。「全球化」是這個幻覺的起點,卻也僅止於「全球化」這個象徵的表象。畢竟同是身為(前)第三世界的中國與非洲的應該有更多在二元對立分法之外的內部展現更多層次,這些細微的知識性層次很抱歉在裡面幾乎完全沒有。怎麼看我覺得的這部片很像「愛情不用翻譯」的剛果黑人版的中國幻夢,主角很好笑的從可愛型的史卡利喬韓森,變成不知名的一直流汗的中年黑人,背景也從日本變成了中國,這倒是非常有趣的對比。會說這兩部給我的感覺很像,都是一種不是給出很知性的東西,所以才會說是一種表象的全球化,但這種膚淺的異國情調像是不斷在原地踏步的時間反而內化到本質上成為某種的自由(這裡的「本質」相對的是很文化差異的東西)。


裡面的時間是一種在等待中停滯狀態,有過出國經驗的人或許可以感受到,或是莫名其妙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本來趕時間但來不及也就一切就放棄吧,放棄之後就瞬間得到永恆。


所以當這部片的戲劇性又不如「愛情不用翻譯」,看得出來「迷失廣州」,對劇情並沒有太在意,對全球化的論述深入上也不是很關心,純粹就在廣州黑人迷失的處境上,可以對比的是兩種流放的狀態,lost in translation是情感上的,而「迷失廣州」則只能夠在全球化的議題中提出是「商人無祖國?」這個主體的認同問題。


反而一些無關緊要的瑣碎片段更像當代錄像藝術一些,但如果想像這是ㄧ件多頻道錄像裝置作品,又有點變成是那種老生常談的錄像格式。要問的問題變成是:為何影像?又忽然想起前幾天看雜誌,高俊宏說對於影像他還是沒有什麼把握會是一個好的媒材這件事,應該是說對他而言有更重要的東西不是全然影像可以呈現的,他是說對影像還是保持謹慎的態度,雖然影像的年代已經足以進步到隨手拿來都可以是影像,但從「迷失廣州」可以對比的是之前看過非洲的紀錄片,傳達出在全球化的新自由主義市場下,一種特殊的範例,像是給出了一個新的議題,但是「迷失廣州」可以說是看似有議題的操作空間,但是作者更想要的或許是影像的呈現上,一個電影與錄像藝術的敘事體。


資訊:廣州黑人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9%BF%E5%B7%9E%E9%BB%91%E4%BA%BA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怪物》(Monster)-未知之力

想去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然後傻傻的笑著

《墜惡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