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

忍不住還是上來跟大家說荷索(Werner Herzog)的陸上行舟真的很好看。


尊敬天,順應自然
在陸上行舟裡我看不到原始與文明的對決和衝突,相反的卻看到了原始與文明的共容共享,一種順應天意、尊敬天意的自然精神。


絕對不像許多電影裡(如非洲人到大都市)多番強調突顯文明跟原始之間的二元對立(其結果通常是嘲諷完不負責任的放棄不管)。陸上行舟卻在文明與原始兩者並行中,以信仰、音樂和寧死不屈的精神將兩者鴻溝連結並交融混雜,創造出陸上行舟的奇蹟。或許只能說,這是”神”(註1)的旨意。


在地理課本裡,discovery頻道中
當陸上行舟談到亞馬遜河流域、巴西和巴拉圭的邊界、地圖和橡膠樹。我回憶起國中國小讀地理的時光。那一段開啟世界上未知部份的旅程,如同文明建構的過程,好像一步一步了解了原始,卻離原始越來越遠。


長大之後,其實算是還挺喜歡看國家地理或discovery頻道的,如此的行為正更加印證”近/遠”的矛盾法則,那所謂的冒險精神、人的夢想、資本經濟的物質交換價值和晚上八點的資源回收,坐在電視機前面的我,是否正只是享受文明外的奇觀、文明內的知識?


土人的語言、陸上行舟的位置
文案裡寫著:「荷索拍這部片,就如同電影裡面的主角一樣,是一種陸上行舟的艱難過程。」這或許可以是一種文明情境下的後設解讀(註2),做為必須拍電影的導演來說,拍電影這件事已經干擾到了原始部落的生活,已經迫害了一座山將上面的樹幹連根拔起。可是,宿命而論,「人不可能拋棄知識」,電影有更重要的傳遞功能和滿足人們的想像和夢想,還有更了解這世界的全貌和這篇文章和你們的閱讀。雖然我知道這很矛盾(見上段問號),一切一切的矛盾。


電影裡面有一段,像是紀錄片般的紀錄土人的生活,片中的膠捲留給了這些土人一部份的記錄空間,裡面紀錄了他們的表情、聲音和聽不懂也翻譯不出來的土語,主角不知道土人為什麼幫助他,電影外面的觀眾聽不出來,文化上的間隔有如虛實之間曖昧不明的趣味。最後一起達成陸上行舟的巧妙,如同是為「人」的宿命和感應,更印證那無法解釋的「天意」。


天意,我們的音樂和信仰
fitzcarraldo探險隊的歌劇和音樂成為電影裡抹除不掉的信號或精神的表徵,主角對歌劇的堅持如同那頑蠻幾近瘋狂的冒險精神,是主角永恆不滅的信仰。土著們的鼓擊、怪笛音樂和對神靈的畏懼是另一種信仰,兩者目的不同信仰不同但行為相同。fitzcarraldo到不了那個橡膠樹區、土人默默的祈禱越過了怒流區。


「人不能捨棄冒險、夢想和文明」,另有人會說「人不能不做環保」。除此之外,人們還有音樂和信仰。


註1:
無神論者的神,為個人的內在精神,好比主角fitzcarraldo。
有神論者,為傳統之信仰,或許是宗教或許是一種自然現象(例如:怒流裡的邪靈)或許又是一種無法解釋的力量,好比亞馬遜叢林裡的土人們。
不管有神無神所有事情的發生,在不同的機率之下,都可視為天(神?!)意。


註2:陸上行舟並沒有所謂的後設敘事在裡面,只不過電影裡面描述文明深入原始叢林的行徑,跳出來看陸上行舟這部不是在片廠拍攝的作品,不也是文明深入原始叢林的行為,也因此文明入侵原始之內這件事,有了電影之外的解讀。


關於配樂泡菜/前衛搖滾團Popol Vuh

這首還頗有叢林迷幻之感

留言

  1. 非常驚訝地在灰熊人片末的music composers名單中看到"Jim O'Rourke"

    (Gastr del Sol, Sonic Youth, White-out, Red Krayola....),竟連他

    都有一份

    但說實話灰熊人樸素的配樂一直讓我想到斷背山的音樂,音色相似度超高

    回覆刪除


  2. 對阿

    missinginaction有講到

    吉米兄是擔任吉他部份



    整部片的情調是那樣

    音樂總不能太突出

    如果有大量的熊攻擊的或許可以暴烈一點XD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怪物》(Monster)-未知之力

想去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然後傻傻的笑著

《墜惡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