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影的電影

還忘不了今年初地下天堂大夥熱烈討論的盛大景像,帶著相同邊緣血液的關於電影的電影(film on film)的應該要比照辦理,進而走出無聊生活的另一番趣味。



新浪潮在紐約(Unmade Beds)
看這部片有點壓力。或許就像學生時代的考試,電影課一年一度法國的新浪潮考題,然後以「大家來找碴」(編案:早期的台灣綜藝節目)的方式,找出電影中紐約仿傚法國新浪潮的各種致敬之處。


身為「標準」影迷心理會給自己壓力去搶答,不過我就像不太認真的學生一樣,連「斷了氣」最後去什麼拉法葉商店買東西也沒啥印象,更誇張的是在考試當中還睡著,雖然出去之後大家都坦承這部片非常催眠,但自己就像功課不好,卻本性不壞的懵懂學生不敢大聲嗆說:「幹!真好睡」之類的叛逆話語。

----------------------
早期我自己以「實驗者」之居,其實也不太清楚新浪潮對自己的意義在哪裡,縱使我喜歡高達的實驗、不斷的實驗,另外還以「看的懂」高達電影在影迷圈子中自豪或說慢慢「進步」。可是當學生畢業上班,開始知道社會是那麼一回事之後。我漸漸了解到新浪潮(或說高達的電影)作為一門「藝術」,自己終究是在「外面」的世界「欣賞」大師的炫技,享受上班之餘超然於物外和社會的哲學思想。


看法國人像詩一般的生活經驗還有愛情,總是會牽扯太多台灣或者在化成路街頭漫遊那種差別甚多的私密回憶過多聯想,同樣都是反叛,法國的浪漫和無所謂,某方面以社會福利尚未建全的開發中國家來說真的非常遙遠,為此,若一部純粹像法國新浪潮致敬的美國片,又不免在找碴中不斷抽掉法國新浪潮,或許,這樣真的看得出來你對「法國新浪潮」用愛有多深。


簡言之就是你到底適不適合這科系,出去可不可以找得到適合的工作。

----------------------
學生考不好總是會有許多理由,而往往那些理由都會與真正的原因無關,孩子總是不太想讓別人知道這個心中的秘密,即使是因為看這部片之前走路太累的緣故,一點都無關緊要。




德瑞克賈曼(Derek)
半調子,是自詡為「實驗者」的我對身為實驗片「達人」賈曼的了解程度。像是很久以前看他的「花園」、「英倫末日」一些細節早就忘記殆盡。只剩下他那種對膠捲物理性實驗的堅持態度代表了電影手工性的不可取代,另外還有邊緣的同志激烈抗爭和美麗的花園。


某方面來講這部片也是賈曼「迷」或實驗電影「迷」的另一部「大家來找碴」(編案:早期的台灣綜藝節目)測驗,但除此之外,在言談當中,更深刻了看到賈曼對自我身份的樂觀和誠實,看到他在片廠中樂在其中手舞足蹈的模樣,看他侃侃而談跟男孩們的邂逅,更看到他得到愛滋之後的堅強和勇氣。雖然對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寫的信感受沒那麼深,但片子的最後帶著愛滋末期的憔悴模樣訴說自己雖然不能拍片,但可以選擇畫畫,而且還說畫畫並不是次要的選擇。看到此景,除了十分心酸,賈曼那種對藝術和生命的堅持和熱愛,對照自己雖然錢賺很少之餘也該感到某種「創作者」的慶幸和驕傲。







停!死亡!再復活!(Freeze, Die, Come to Life!)和
二十世紀的小孩(We, the Children of the 20th Century)

這兩部片必需對照來看或許才有關於電影的電影(film on film)的連帶關係。


但單看停!死亡!再復活!(Freeze, Die, Come to Life!)已經讓我印象深刻,除了粗糙外加冷酷的黑白質地之外,裡頭貼近寫實的「超寫實」描寫,頗有在混亂刻苦生活之餘,有一種逃逸的神秘況味。那股草莽的不安噪動,必須用一種類似辦公室白領上班族的觀點來看工人上工時邊大聲唱和台語邊喝阿B邊辛勤工作,一種被「認定」為精神暫時的痲痺近乎瘋狂。同理可證,以員工的角度去看待公司老闆在開會時無的放矢的漫罵和埋怨,不也有種精神異常之感。


除了上下位階上的差異造成的恍惚般的誤讀,立足台灣,看待東歐(西亞)殘破的魔幻感,則是地理位置上的差異和想像中的認知,片中偶有出現的日本人,東西方交會的半夢半醒。


而在時間的軸心上,1989年的電影導演試圖重返二次戰後史達林統治時期,影片中寫實般(在對照「二十世紀的小孩」銳利彩色的影像可以說是不寫實)捕捉到那股那人信以為真的靈光,但事後看影展手冊才知道其實是做出來的氣氛,不禁讓人懷疑那股靈光是否只是自己的想像而已。

關於小孩子的部份,除了四百擊之外,我是想到了鷹與男孩,當然會喜歡這部片某一部份跟喜歡鷹與男孩的原因十分類似,這邊不再贅述。因為在對照有點機歪又帶點可怕的「二十世紀的小孩」一切又是另一種的含意。

說到這,巧的是同事最近在看的小康妮(有興趣請自行搜尋),或許解釋了導演在「二十世紀的小孩」不斷對訪問街頭小孩提出雞歪問題。


套句123所說的「一開始看「二十世紀的小孩」有種公益節目去原住民部落訪問原住民小孩不乖的原因的氣氛」,一種必須溫情的觀看狀態。但隨著導演一而再再二三的試探道德底限,在參照停!死亡!再復活!(Freeze, Die, Come to Life!),都可發現導演試圖在幾乎絕望的道德標準之內,去尋求青少年之間日常行為和異常行的「同」與「異」,照21世紀的肖像的說法,導演在單一青年跟群體青少年之間訪問和遊走,就像是在鏡頭微觀和宏觀之間拉扯。小康妮的天才則是提醒了我天才的獨特性,某方面等同於十二歲殺人的「天才」,在這名「天才」在一群殺人的「天才」裡頭又顯的微不足道,甚至變成了不斷覆製貼上的「無機感」。所以導演才會把他們聚集起來唱歌,如同停!死亡!再復活!(Freeze, Die, Come to Life!)的後史達林時代,唱歌凝聚了群體力量,但參差不齊的歌聲又表示二十世紀的小孩差異甚多的個人命運。


還有演停!死亡!再復活!的小孩實際上都長大了,至於他們的命運如何?有興趣的人請進戲院一探究竟。



紅汽球‧1956(The Red Balloon)
連著殘破貧窮的「停!死亡!再復活!」接著看富裕乾淨的「紅汽球‧1956」。

難免會有種全球資源分配不公的憤怒錯覺,縱使知道這因素牽涉太多:政治、地理、歷史…,這樣的錯覺其來有自。可是我決定試試照著這樣的錯覺走下去,看待出「紅汽球‧1956」那種富裕比起「停!死亡!再復活!」根本是非常爽的處境,錯覺證實了電影螢幕方格中看不到「外面」的世界,造成電影主角與觀看電影者或電影播放外面的認知落差(如美國富裕社會的迷幻公園主角對於死亡的看待)。所以就算「紅汽球‧1956」是在講小孩的好奇和懵懂,講汽球身份與社會的格格不入,講群體的認同和分化,但一切都因為那股憤怒的錯覺而失去焦點。而問題最後落在,究竟是不是夾在「紅汽球‧1956」與「停!死亡!再復活!」這兩部階級中間的自己身處在小康社會但卻缺少的文化的台灣才會有的觀看方式?那樣的尷尬位置,不自覺的會摒棄大眾政治正確的富裕的「紅氣球」,而自以為向獨特、和被人忽略的「停!死亡!再復活!」貧苦方向走去,而最後總是會來句自己住在化成路工廠也有類似破敗氣味云云。


最後還是要說一下,「紅汽球‧1956」其實還蠻情慾的,尤其它在誘惑男孩的那時候,球體和綁線的漂浮和彎曲,那種等同於人類對身體線條和動作的著迷,已經讓人分不清楚是友情還是愛情了,然後紅色像是充血的樣子則是會讓人覺得是後者居多。



登陸月球行動(Dark Side of the Moon)
對歷史翻案或再回溯這種虛擬紀錄片的「娛樂」方式屢見不鮮,不管是登陸月球、還是在日本投下兩枚原子彈,都有無中生有一說,也深刻說明全球化社會人類無法逃避對媒體的宰制,但這種影像的再詮釋,對照起台灣藝術家「陳界仁」的「凌遲考」中間生產影像的東西方角色關係,登陸月球行動無疑是「專屬」歐美影像生產者另一種再詮釋,舉證歷歷都是美國政要與關係人物,頗有「ID4」或「空軍一號」那種美國政治圈的最上層就代表了全世界的居高臨下之感,整個敘事也有種「科倫拜校園事件」麥可摩爾精彩絕無冷場的說故事能力。



關於電影的電影(film on film)
http://www.twfilm.org/film_on_film/



留言

  1. 我還在寫論文啦!



    XDDDDDDDDD

    回覆刪除
  2. 我要到十三號才會看完,你總是搶先一步呀,這次能開個王派彰專題

    嗎?他是在太棒了!!4inlove~

    回覆刪除
  3. 連仙姑也動了凡心



    http://www.wretch.cc/blog/artscinema

    友人去過瞴

    好像還不錯

    回覆刪除
  4. http://www.wretch.cc/blog/cinesalon

    還有另一個孿生姐妹在牯嶺街

    回覆刪除
  5. 王派彰牛逼+1

    看來看去光點辦的影展真的是台灣第一了



    目前只看了科幻實驗場《堤+白駱駝》

    票好貴~

    回覆刪除
  6. 我最近都在過實驗者的生活~~~

    回覆刪除
  7. to 仙姑

    又否印樂了嗎?

    感謝前天借床一躺

    下次可以來我家玩



    to james

    http://www.wretch.cc/blog/artscinema/22223897

    正妹?

    還蠻有心的

    一禮拜辦兩場頗拼

    對估領街的比較有興趣

    改天有空可以去看看

    回覆刪除
  8. 沒有一天不印樂,可以去你家打通宵麻將或看片嗎?然後早上去南勢角

    華新街小緬甸食肆,抽捲煙配緬甸奶茶,小緬甸的老闆是南洋帥哥,

    又滄桑又斯文又黝黑挺拔又笑起來牙齒白而且操粵語口音。

    回覆刪除
  9. 找一個時間去看侯導的紅汽球嗎?

    回覆刪除
  10. 報名!

    我可以貢獻片子喔

    紅氣球可以去長春看

    回覆刪除
  11. to

    香姑 james

    打通宵麻將應該是可以啦

    不過要先說好是哪一天 要先跟隔壁親戚借場地桌子和麻將

    看片的話應該都ok 不過樓上蚊子比較多 電視很舊 哈



    紅氣球在約一下吧

    所以詹姆士會你打就對了

    回覆刪除
  12. 這輩子還沒打過...

    回覆刪除
  13. 好像問過你了 哈



    to 阿曬

    昨晚去看堤+白駱駝

    堤我覺得相當不錯

    用一堆靜照是個非常有趣的做法

    似乎喚起了平面攝影的內在精神能量

    還有實驗室的感覺也很喜歡

    讓我起聽說以前中國人會被日本人拿去做生化實驗



    白駱駝

    則是不免睡翻了

    營幕也太小了吧

    畫質很lo-fi很有實驗感沒錯

    但在半夢半醒之間看著它的高反差質感竟找不到事物的輪廓

    小孩的臉看成馬路 馬路看成一隻白駱駝

    或許這就是手冊說的"新的記憶方式"

    完全不知道自己在"看"什麼東西



    然後

    詹姆士"堤"在跟你借一下

    裡面有些話說太快無法意會

    然後不是還有另外一片聽說也不錯

    回覆刪除
  14. 久沒來晃發現你的字形狀不太一樣

    讓人覺得字詞文義有重新排列的美感

    局部涉及私我的現實巧妙感尤其讓人喜愛

    雖然我也不明白碧姬芭肚在高達裡晃個什麼勁兒

    但不得不承認香艷俗麗的美人也能變得脫俗

    劇情發展的語焉不詳只是迷人之一

    另紅氣球作為主題還有雷奈不知所云的

    小男孩和他的氣球和他的碎語

    也許這之間有什麼關係也說不定



    先祝你應徵成功

    回覆刪除
  15. to 青春少女貓

    恩...

    最近可能會改版

    因為用ie看效果很差

    有點看不太下去

    也看膩了



    履歷寄出去了

    不管有沒有下文

    總之十分感謝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怪物》(Monster)-未知之力

想去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然後傻傻的笑著

《墜惡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