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義大利與當我愛上廉價(仿冒)品


看完當代藝術館的時尚義大利展的那天晚上,我買了一雙三百九的仿勃肯拖鞋。


時尚義大利延續著薇薇安威斯特伍的時尚藝術熱潮,兩者都熱切的呼喚著一般民眾逛街可以逛到美術館。這現象除了彰顯在此後現代的當下,藝術美感與時尚消費是如此的密不可分之外,我自己也意外的回憶起過去的時尚之路。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我跟不上大家國中訂制服和訂制褲的腳步,但到了高中總算可以明正言順的去西門丁制服街,去訂作一件又痞又炫的水洗絲制服褲。這時候的我總算是融入了同儕間的行列,也算是打開了時尚經驗的啟蒙。記得當時的服裝雜誌仍然以日本的men’s nono為主,GQ還剛引進台灣不久而已。同學們下課時常只能對雜誌上幾千幾萬塊的衣服乾瞪眼,實際上去買奈吉、銳步那幾個比較便宜的運動品牌,或esprint、blueway、net比較常見的中價位服裝。而我當時的課外服裝,其實還是非常彆扭的由姊姊或跟家人一起去買,這有一部份原因是因為自己生性孤癖,加上經濟條件不佳,所以很少跟同學們一起去逛街購物。不過這一切,到了專科階段竟變的完全不同。專科時期零用錢變多加上暑假打工,促使了自己時尚自由的能力。但不知道為什麼,我竟很少去大家常見的牌子那邊買衣服,而獨自去西門丁和東區的小店探險。那些小店雖然個性十足,但其實採貨的標準依然是來自歐美或日本雜誌。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竟然會捨棄便宜的衣服不穿,去買自認為奇怪酷炫但比較貴的衣服。終究其原因應該都是只有一個,就是「不想跟別人一樣」。


「不想跟別人一樣」法則其實在時尚圈裡面是非常吊詭的,流行既是大眾之間的標準符號,但個人主張又想在大眾之間標新立異。一段流行時尚的矛盾和拉鋸就在我記憶之中徘徊不去。


退伍轉學進入大學之後,可能是專注於學業的緣故,服飾上開始趨於保守平淡,甚至一度以穿舊衣服度日。服裝預算漸漸轉向音樂、電影、書籍等藝文活動項目,


而漸漸也把衣服當作吃飯一樣,便宜又大碗是最佳選擇。當初老爸從大陸帶回來的仿冒品,也在這時候彌補了這段不太愛買衣服的空窗期。一直到最近,自己偶爾會去路邊那種亂七八糟的特賣會尋奇,買到便宜又不錯看的東西會高興的半天,是真的是假的都無所謂了。



今天下著大雨,我穿著老爸從大陸帶回來的偽紐巴倫慢跑鞋一腳踏在某專櫃前台階上與偷工減料的大陸工廠的水泥地面一樣的灰白。


留言

  1. 我的時尚經驗之路跟你有若干相似處ㄟ,

    不過被身邊的人影響之大,恐怕才是我步上行頭之路的主因。

    後來我的錢幾乎都跑到買書上去,偶爾買幾張CD,

    不過吃的消費,應該是我經驗裡最花錢的了。



    最近我把主要消費轉到自然保養上去,

    其實就是身體與肌膚的部分,及身材,

    這個好的話,穿什麼都事半功倍囉。



    不過現在最怕的是浪費資源~~~~

    回覆刪除
  2. 前幾天跟亮震他們去吃飯

    沒想到他也越來越[享瘦]

    還一些有的沒有的按摩器

    或許有緣的話你們可以討論一番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怪物》(Monster)-未知之力

想去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然後傻傻的笑著

《墜惡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