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沒什麼好堅持的︱𝗲𝘃𝗲𝗿𝘆𝘁𝗵𝗶𝗻𝗴 𝗲𝗻𝗱𝘀. ︳《暈眩之海》

河堤單車道施工,從台北橋下來停下來喝水 被交管阿姨說是卡車會經過的地方 不能停留 本來想說喝水而已 一下就走了 但近來已經沒有太多堅持 沒有多加解釋 要走就走吧。


(之前沒清完的)腎結石 掉下來 塞住尿道 不舒服

震波次數用完

額度已經用完 要自費 三萬 

也沒有太多糾結 

去年中秋節 作品被沖毀兩次 增加大量費用 

變得十分坦然,要付就付吧,

(雖然最近真的比較沒錢)


去吃新莊新開小高拉麵分店,給下午兩點才出門「上班」的我多了新選擇。


店內播放著美秀集團 ,滅火器歌曲,重新想著「時代性」問題,以前會覺得有些歌為什麼會那麼紅?很納悶(之於自己音樂品味應該不差會有的疑問)。現在好像明白那種「存在即合理」實用性觀點,說是入世嗎?背後其實是有點虛無的,意味著肯認所有的「無我」之處。


吃完麵發現遠處出現在路上看到阿婆推著攤位也推到了自己吃麵吃完的地方,(見下圖窗外)



自然而然的成因,回家開車(因為怕老車沒電),先去工廠旁貓公園看看小黑仔,出現六七隻貓,包括到處廣結善緣的賓士妹,想著如果賓士妹若被收養是不是少了認識街頭朋友的機會,那到底是自由還是不自由。





那天跟老朋友看完角頭逗陣仔,聊到顏正國把角頭系列招牌擦亮。昨日傳來過世訊息。老朋友說要回味《角頭2》,Netflix之前有上,但已下架。我也不好意思傳一堆廣告的盜版連結。想想現在也沒有錄音帶出租店可以懷念。

今天播放loney ambient頻道出現的照片是百視達shut down…(有想聽請自行搜尋)


昨日對顏正國過世有些無感,但今天播Gambler-Gang電仔MV挪用少年安 的影像片段,紀念顏正國。(有想聽請自行搜尋)


突然有種呼應𝗲𝘃𝗲𝗿𝘆𝘁𝗵𝗶𝗻𝗴 𝗲𝗻𝗱𝘀.的傷感,感受到一切自然而然就來到了盡頭。。。




中正廟透納展(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太貴想說剛好省錢,看到S大大推薦裡面三頻道錄像作品,500塊還是花下去了,《暈眩之海》確實是蠻好的作品,必須說是相當優異且細膩的剪接。尤其是人類視角的歷史影片與BBC自然頻道的並置出現了神奇的交會,政治正確敏感如我,在此談海洋關於人類的殖民史壓迫史也變得有些疏離,且近乎,盡可能如描寫的自然的抽象。於是看到人類的主觀軸線與客觀軸線,層次豐富的視角,突然想起人類意識與否定(限制)與海洋的無限,如此可以被深化或啟發為一種看待「世界――個人」的抽象性提醒。 




同時想起去帛琉出海遇到暴雨 衣服全濕 想起危險的可能性,正如此展的關鍵命題―危險的崇高,想起《當妳轉身之後》 談到年輕醫生為何選擇腫瘤科系,醫生回答,未知的細胞增生有一種神祕感,這意外與文學藝術的類似,卻試想神秘的太空,看似美麗,但太空人若被放逐即意味死去,透露人類生命或許與「宇宙常態」可能是某種的矛盾與互斥。


捕鯨文化,想起年輕時期 看的一部紀錄片 《血色海灣》 引起傳統文化的尊重與現代性―愛護環境與動物的「文明人」之間的論戰。而錄像只是激烈地並陳沒有太多表態,只是靜靜看著「平靜之海」的不斷地劇烈變化。


就算如三頻道錄像在如何非線性剪輯,一如我們面對不斷變化的「單一線性歷史」,不可回頭地,好像也只能這樣吧。



離開播映暗房,回到油彩實質感,相對影像的薄,透納描繪自然堆疊的模糊有一種當下見證著什麼,卻不可說。那是宇宙世界――佛之間的連結嗎?




有以上體會,算一算五百塊,值了。另Wolfgang Tillmans的作品也蠻好的 (原件的攝影作品,不是給電腦檔,在台灣另外輸出的XD


另外身為影像創作者,總是看完會想想自身,不及外國的經典作品(不是說不如人,而是只能做自己該做的)又開始好高騖遠 自慚形歲 然後 突然想吃金峰,經過寧波西街 的破舊國宅 意外給人一種寧靜,又回到人類自身與世界的寧靜,很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失敗並非失敗,消失並非消失

《艾諾拉》 - 野蠻世界 歡喜就好

尼采(Nietzsche)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