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也是透明的

與老媽去桃園看失眠身心科坐機捷在計程車上與司機大哥上聊著以後人口老化 醫學發達 人活太久 但整天沒事幹(司機說的)自己心想 話語同時 involved 車上另一名乘客(我媽),太閒 想東想西 晚上睡不著
在姊姊接送的車上聊著小孩 要不要結婚 或結婚後離婚,聊著單身親戚老了的好處與壞處。
想起伊朗電影 《我最愛的幸福蛋糕》 蘊含整體的單義性:「生的死亡」:必須忍受不知還要多久的孤獨寂寞;與死去「往生」,安息,無罣礙。(註)
總是會有種「世界啊」「 人生啊」的感嘆
看台劇與惡2出現MSN 貪食蛇 歷史灰燼
一種言不及義的觸動
面對 時代性 ,明白了 那種很重要 又不太重要 的 所有一切
好比欲言又止, 在想說出的當下 頓了幾秒 又說了聲沒事。
圖書館飲水機太暗按了連續出水
但水壺太高忽然沒有光的反射 看不到水 (不知到有沒有真的「連續出水」)
於是換個角度看到透明的水 持續在流
而生命也是透明的(若有似無)
突然想到薛丁格的貓 並非如此科學式客觀的觀察
而是除了科學理論之外 的一種映照
而是人類也涉入其中
想必是提醒著 人的生命也是「時常地」處於 生與死之間
而 那些宣稱我們是活著 還是死掉 只是在實驗中被一時被打開確認的狀態
但實驗與現實剛好相反的是
科學實驗中打開當下 說是無法疊加的零或壹,
而現實,其實是零,也是壹。
(ex : 活著的幽魂感 或者 死者像是還尚在 不斷被惦記著的幽魂 )
(註)

《我最喜歡的蛋糕》 My Favourite Cake,除了關乎伊朗政府當局箝制女性自由權利的背景,以及面對社會高齡化,與少子化的孤獨老人議題這類具有人文關懷面向的來解釋片尾那場意外像是人生最浪漫的送行儀式之外。
比較想說的是電影刻意維持的極簡劇本與攝影的用意,與看似在對應著俗世以年輕、美麗、讚頌活力的價值觀,相對電影中主角老人的生活與戀愛,如長輩圖般帶有鄉愿且悲憐感地被解釋成一種對生命衰老的正向鼓勵。在此想到「不老騎士」與曾經看過雜誌拍攝老人的時尚照片,皆在現實中大家心知肚明避免醜陋、老化、甚至短命被視為一種羞恥的狀態下,被包裝成過度熱血浪漫的鼓勵。
故若如電影對白所云,走樣身材有甚麼好看的?於是穿衣服洗澡的自嘲,想必是在提問著某些世俗眼光的觀眾:老人談戀愛有什麼好看?這個問題不是在說老人談戀愛不好看,而是反映一種心照不宣的社會價值,大家還是比較想看俊男美女的戀愛戲碼,對吧?
於是我們看到《楢山節考》對於老人,「不顧顏面」的冷血,把等死的老人送去山上丟棄,與《愛慕》展示著逐步面對老伴死亡的冷酷過程。
於是電影中最後烘烤著「幸福蛋糕」在簡要的電影結構中像是蘊含整體的單義性:「生的死亡」,或許是獻給害怕寂寞且依舊打扮自己外表提醒自己還活著的生者,卻依舊必須忍受不知還要多久的孤獨寂寞;而死者卻幾乎無痛的死去「往生」,已經是最幸褔的方式。
比較想說的是電影刻意維持的極簡劇本與攝影的用意,與看似在對應著俗世以年輕、美麗、讚頌活力的價值觀,相對電影中主角老人的生活與戀愛,如長輩圖般帶有鄉愿且悲憐感地被解釋成一種對生命衰老的正向鼓勵。在此想到「不老騎士」與曾經看過雜誌拍攝老人的時尚照片,皆在現實中大家心知肚明避免醜陋、老化、甚至短命被視為一種羞恥的狀態下,被包裝成過度熱血浪漫的鼓勵。
故若如電影對白所云,走樣身材有甚麼好看的?於是穿衣服洗澡的自嘲,想必是在提問著某些世俗眼光的觀眾:老人談戀愛有什麼好看?這個問題不是在說老人談戀愛不好看,而是反映一種心照不宣的社會價值,大家還是比較想看俊男美女的戀愛戲碼,對吧?
於是我們看到《楢山節考》對於老人,「不顧顏面」的冷血,把等死的老人送去山上丟棄,與《愛慕》展示著逐步面對老伴死亡的冷酷過程。
於是電影中最後烘烤著「幸福蛋糕」在簡要的電影結構中像是蘊含整體的單義性:「生的死亡」,或許是獻給害怕寂寞且依舊打扮自己外表提醒自己還活著的生者,卻依舊必須忍受不知還要多久的孤獨寂寞;而死者卻幾乎無痛的死去「往生」,已經是最幸褔的方式。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