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怪客/追魂記》兼談《萌之朱雀》
持續清電影庫存,終於看了《萌之朱雀》,電影裡那些美輪美奐的奈良鄉村生活,與城鄉差距的了無希望;優秀的攝影,紀錄與劇情片融合的新寫實感,素人演員的質樸與職業演員的曖昧情愫,這一切若沒有發生河瀨直美傳出職場霸凌等等人設崩壞新聞,我想會是十分美好、也不會快轉的電影。
若你說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電影本身就有些變態變態,就不意外演員事後抱怨導演太機歪,甚至也不太意外他的納粹言論。
在此也不是幫拉斯辯護,也不是說無法電影歸電影、私德放一邊。
而是作品與現實人設差太多,甚至剛好相反。好像(藉由電影)印證了世界如此荒謬。
所幸禮拜六晚上後續滷味配啤酒,看了希區考克《火車怪客》 Strangers on a Train(又名《追魂記》)
本來看完對電影裡的happy ending覺得有些狐疑。想了想發現這又是一部經典之作。
故事大概是火車上一位陌生人搭訕主角,說要交換謀殺。問著:你有沒有想殺掉的人?
於是乎,陌生人先去「幫他」殺了人,然後跟主角說,你也要幫我殺一個人,主角嚇到,以為那只是在火車上開的玩笑,然後就躲他躲得遠遠的。
有人會問實體殺人與想像殺人的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忽然恍然大悟,原來火車之於電影,交換著慾望的幻見,原來希區考克又在下一盤好大的棋…
所以電影的死亡,除了是招喚人心幽暗的一面 ,就像片尾遊樂園的旋轉木馬,後來煞車失控變成「旋轉火車」,此起彼落的尖叫聲,馬的面無表情與人臉的扭曲,驚慌,實在太故意。
電影的死亡,還成就著道德的罪(想殺掉的人) 的合法性。
於是那happy ending是「真的」體現 電影 之於 人生的幻夢 (老生常談 如此精神分析式的)
突然發現 外顯的 人設 「看似那樣的」作品 都是 有待考驗 ,甚至還見證了 這樣虛張聲勢 居然一堆人信以為真,甚至發現這一套虛假人設 自己還不知不覺的follow(見上方擷取舊文圖)
這才是真正的恐怖地方。
難怪自己偏好那些 沒有發生任何事情 或不像作品的作品。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