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的態度

話說從頭,公司免費招待音樂會門票,兩張。一時不知道要找誰去看,找男生朋友一起去聽古典樂似乎有點奇怪;找女生朋友或是同學,現在不是不常聯絡,就是沒甚麼好約出去。恩,不然把票賣掉算了,po了賣票啓示,但忽然想到一個適合的人選,但友人M說要上班沒有辦法。又突然才想到學妹L好像有再聽古典樂。


 


前情提要說完了,就直接切入正題吧。萬萬想不到學妹L居然有加入直銷公司?!怪不得十分豪爽的就答應,而且一見面,就對我的工作和薪水十分好奇,但今天也不是要完全說直銷公司怎樣怎樣,這種負面評論在網路上搜尋救一堆了,反到是這篇文章所說的,直銷公司賦予人的任務,以及說服別人加入的話術,像是開啓了一種對話的可能性,即使那天的經驗回想起來像是噩夢一般的,前有美妙的音樂,而後則是暗處有虎視眈眈地好像要說服我加入的意圖。


 


1.學妹說:「不做死薪水的工作,因為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
我的回答是,人生的可能性?妳說是像很多人去其他國家打工度假那樣,只要把自己的身體置放到其他地方,就好像可以有不一樣的人生嗎?還是說另一方面,只要稍微把重心從台灣島內不斷重覆播放誰跟誰離婚了之類的「大事」,移到台灣島外的那個世界地圖,就會知道這個世界有太關心不完的事情了,光是敘利亞難民的問題就有一長串背後會導致的原因。所以說人生的可能性是什麼?當然當時是我比較口語化的跟學妹討論,我要說的是,人生的可能性是知識的限制還是身體的限制?就我知道現在去國外打工度假在台灣正流行,比較欠缺的反而是對「這個世界」所知太少。當然我沒說的是,更重要的,這個世界跟你關係是什麼。所以後來回想,若學妹是要為直銷公司鋪陳對話,我還真想問她,那妳的政治意識形態是什麼?妳支持台灣獨立嗎?我真心期待加入直銷也可以關心這個議題。


 



2. 學妹說:「出社會之後,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目標是甚麼。」
學妹的經驗談,說去外面上班工作之後,才發現自己失去目標。事後想想,她應是暗指,加入直銷之後,目標會非常明確這件事情吧。也不知道是當時的反問,論點變成是我說:如果說知道一輩子賺錢就可以邁向幸福,就是人生目標的話,這樣的世界不是很「好」嗎?說很「好」,不是嘲諷,也沒有必要嘲諷,因為用現在藝文圈嘲諷「賺錢可以邁向幸福」這件事根本沒有效度可言,因為那百分之一的理想性,是奠基在這個社會給藝術文化的尊重,包含文化補助,藝術學院教職等等,提供那些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人共組一個不受汙染的文藝國度,我要說的是理想性外面的真實世界,「賺錢」被認為是好到不再好的事情,才是真正的現狀,這樣悲觀論調根本不需要擔心的,世界如果因此沒救了也不感到意外的前提,但科學也未能證實資本主義大量生產的資源浪費對於全球暖化這件事情,現階段資本主義的災難,從許多世界上底層的國家與人民終看到苦果,但是,若在冷戰時期是社會主主義得到最終勝利,這世界會變得更好嗎?也並沒有答案。 


(因為太離題,所以換一段)只能說以「賺錢為目標」這樣說法,是因為一個人無法改變這個世界,每個人都在做同樣的事,那為什麼我不做?如此才明白制度的重要與可怕,所以是反對賺錢還是反對賺錢制度?牢騷發完。或許直銷公司給予的價值觀念是,不要去賺辛苦錢,而是養了下線之後,妳就會固定收入可以有時間跟錢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許沒錯,反駁這樣的說法沒有意義,並不需要質疑在進入直銷之後壯大起來做的善事不是善事,但現在問題應該是說,現階段大部分人都想賺錢,做善事這種理想某方面是因為錢太多才想到的吧,是那些窮得只剩下錢的人才會去做的吧,所以這就是所謂的「人生有目標」有講跟沒有講都是一樣吧,直銷先賺錢,才談理想;一般人,只賺錢沒有理想。但是「賺大錢」本身就是大多數人的理想也是被普遍認可的夢想,所以到底有沒有夢想,有沒有目標根本不是一個問題,那只是要不要去做的事情而已。





3. 學妹說:「只有超越資本主義才能戰勝資本主義」(大概的意思)
這應該是加入直銷,然後有讀過一些人文學科的人才會講的話吧,但當我說出,會從事藝術創作,到後來才意識到不是要做作品,而是對當前世界的有所不爽。說完就被學妹說,但是要打敗資本主義不是去迴避它,不能夠像陶淵明一樣不為五斗米折腰。但這樣二元的說法是相當粗淺對於世俗與藝術世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標籤貼法。事實上反不反對也不是迴避或是抗拒可以說得清楚的,更不用說戰勝它這件事情。回想起來,以直銷的方式,進入體制內,變成超級精英階級的大成功,進而改變世界,是有可能的吧?但我始終不太明白,打倒這個體制的方式意味著甚麼?因為當時在吃飯也沒多問,但開放性地來說,並不能否認像是「華爾街之狼」那樣靠著一種直銷式的氣氛成為富豪傳奇,可以為這個無聊的世界多增添色彩吧。


 


4. 學妹說:「你好像一直都有一種否定的態度。」
從聽音樂會中場休息,就說她去聽甚麼卡迷地俱樂部,反正因為直銷認識了不同階級的人,並不意外,她也為此感到驕傲。她形容了一下卡迷地是一種酒吧型的互動性劇場。我直覺就說聽起應該是蠻歡樂的那種,意思就是比較低俗的表演,但也不是低俗的問題,應該說那種氣氛吧,字正腔圓的國語,難怪我對那種劇沒有太多好感。確實阿,我真的不喜歡看康熙來了,但是如果豬哥亮歌廳秀就覺得不錯。於是這成了我第一個深刻否定她的點。 



看完之後,又開始說表演舞台上吹管樂器的一個大哥,也是她們直銷公司的,然後說那位大哥最大的夢想是開一間老人院演奏音樂給老人聽,所以他一方面靠著直銷公司給他固定的被動薪水,另一方面又在音樂事業上奮鬥著。我說很好啊。 



她又繼續說,被動薪水很重要喔,像德國哲學家海德格寫的棲居之詩,可以給你一個穩定的收入,像是安家費一樣(大概的意思),可以讓人有安穩的感覺。我說海德格喔,他說的居所應該指的是比較現象學式的….,眼看學妹就要放大絕,問說要不要加入直銷,一方面我想著接下來要如何好聚好散的,利用打太極的方式把話題圓滿結束;但沒想到正當我努力想糾正學妹說海德格的意思,不是經濟上「安家」的意思,而是他為了人與事物存在的本質所做出的努力,講著講著,學妹就說:「你好像一直都有一種否定的態度。」這句話有點耳熟,好像在那裡聽過,當然我自己某種程度上也用這句話來評價某人生態度消極的友人。但是越講越火,應該是明明是妳的論點有問題,還說我愛否定的態度,反正最後就吵起來,「那就說都不要講啊!」變成跟那位學妹說的最後一句話。 



「就算我愛否定,那也是一種批判性精神阿,但我對好的東西也是不吝於讚美的喔。」當下成為我心裡的辯駁,但開頭我就說過,直銷負面的部分,不用我多說,一搜尋多得是網友的經驗分享;在這邊也無須說明我對世界悲觀的態度,但不管如何,「還是要去行動阿」的積極。並可以希望再思考層面有更多的火花,如同那天這樣對話的過程讓我想了又想,某方面也是因為直銷在對話會先抱持著一種不否定的包容性,才促使這些對話至少有了心理排解的功能,因為畢業之後能認真討論的機會已經不多了阿。但說是可以包容,卻反而曝露出語言是似而非的幻覺和無法理解,難怪那些直銷話術總是在抽象意義的討論層次中打轉,於是才契合著海德格這類只探討本質,不關心現實世界運作這樣的政治立場,方便傳道。


 


結語
那一天吵完架,各自默默坐上自己的捷運。我下公車走回禮拜日晚上那個冷清工業區,想起很久以前一位曾經最喜歡聽我說話的人,最喜歡一起對話的人,而她會不會也是如此地誤解嗎?於是想到這邊就不禁潸然淚下,至少小鼠一定不會同意。眼淚、灰燼和死亡,剩下的,只是自我對話這個最終的底線?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怪物》(Monster)-未知之力

想去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然後傻傻的笑著

《墜惡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