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想到的事情
如何變成他者?例如:在社群軟體看到別人很受歡迎雖練就「心法」難免還是會受影響,但突然想到,那個在他者身上看到的欽羨意味,或說在「想妄」下的殘缺不就在把事情看作是圓滿的某個局部,也就是在某人看到另一部分的自己,而所謂「圓滿」同時也正意味世界的圓滿,如此好像。
又如同以前就想到騎機車遇到「機車壞掉」帶來新的想法(註1)如此契合著「熱愛命運」(尼采)。若沒有發生衰事不會想到的事情,但也不是故意去招致厄運。而是突然發生時的震驚,或面對負面情緒的自省。但如果只是因為不想努力的,某種精神勝利法?因為最終必須要面對現實,除非是完全(對世間)毫無情感的,完全變成另一個人。
反而因為在看似受到損害,這樣感謝他人(外在世界)給自己的任何想法
之前在談《墜惡真相》中的負罪面思考的「完人概念」(註2),同時也是現代性文明中思考「陰陽」,看似更加方便必須犧牲看不見更深層的價值與意義論斷,到人與人之間的「陰陽」思考,當然《墜惡真相》指得是伴侶關係。
每個人(生命現狀)的選擇都會是他(終極)選擇。
雖然接近廢話,但已經蘊含其中的「所有」。
而面對當下世界資訊全面流通隨處可得,孤立感更重,世界更大的「錯覺」:面對他人面對他人品味,勢必欠缺,而那種「價值重估」:藉由藝術材料的「重新評估」:歷史、時間、地方性、甚至是與民眾關係的想像,重新分配。試著把自己的眼界盡可能更加擴大到,每個人的生活,與生活上的社會位置(之前創作計畫投件寫的文字)。
勢必不會是圓滿的,而是更加失落的。(如此回到自身的圓滿)
因為《春風勁草》About Dry Grasses重看《冬日甦醒》,之前是看英文字幕版本,想說重看一下完整的中文翻譯版本,卻發現多年前的自己,完全用自己的方式準確詮釋了(註3)。
以下
而是,擁有知識之後的個體(對話中間夾雜著主角與環境的孤獨身影),理解苦難是怎樣的一個過程?是與實踐脫鉤的打嘴砲?或是我們講真誠的人,心裡想的並付諸行動。更進一步的問題或許是,當代社會「自我」實現的艱難。這中間帶有某種宿命性的口吻,像是電影中富人施捨窮人的錢,撇開有錢人的天真(直覺讓我想到蔡13),羞辱到窮人的自尊而不自知的階級對立判斷。必須注意到的是,體現一疊鈔票被丟到取暖火爐的寒舍當中,希望瞬間消失,而能做的僅僅就是這樣的活著;如同,當代社會的「自我」實現必須被政治與群體之間劃分出來(並且往往有種,成事在人,思考無用的感概),於是這個衡量的天秤中成了個人信仰的準則,達成了宗教的層次。
而因為發現最近會有訪客在看很久以前的文章,我也順便回顧過往部落格文章,那種回顧總是好像有點害羞,覺得過去的自己有點幼稚、不太成熟、甚至憤世嫉俗。
那種帶著個體越來越成熟的單一線性的史觀,不就是《冬日甦醒》在談,年長之後的懦弱。又對照過往獨立自我(跟現在未來的我無關的),如此看待差異於自身的外界,一切只是選擇的差異,論點的差異,只要是自身說出來的勢必有所欠缺,也勢必有所圓滿(所知的界線)。
雖然接近廢話,但每個人的選擇都會是他最終的選擇,已經蘊含其中的「所有」。
(註1)
https://notfind2017.blogspot.com/2009/11/blog-post.html
(註2)
https://notfind2017.blogspot.com/2024/02/blog-post.html
(註3)
https://notfind2017.blogspot.com/2015/01/winter-sleep_4.html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