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派對

最先聯想到「可不可以不藝術」作者(蔡國強女兒)與蔡國強到古巴參加哈瓦那雙年展被民族英雄藝術家Kcho熱情款待(還住了卡斯楚住過的行館)。書中裡面描述有一段讓我印象深刻,Kcho帶一票國際藝術家們到一個地方看了展現社會主義的農民力量政治宣傳(propaganda)的手法,然後蔡國強事後跟女兒說,這樣的表演舉動我太熟悉了,他說的就是他經歷過中國早期像是樣板戲或寫實畫報那般的記憶。


關於「潮派對」表演活動有興趣請自行搜尋。這邊就字面上意義,「潮」意味著西方文化設計,像是從極簡色塊到現在流行產業已經與西方同步的 K-pop ,意味著顏色多變斑斕地綻放著熱情。想說的是「潮派對」這禮拜在「桃園」展演中心演出,因為工作關係親自感受舉辦過程的氣氛。也必須首先提到「桃園」這個近期被網友投票,說是全台灣最難玩的地點,說難玩,也正是述說著桃園的發展歷史吧。比起過去台北縣(現新北市)做為台北市的衛星城市,桃園,更是另一個供給首都圈養份,卻一直在發展中處於工業感的都會、工業感的農村那樣不完全的尷尬定義;又好比因為鄰近著新莊,身為新莊人又覺得桃園好像第二個新莊,找不到新莊可以蓋工廠的話就蓋桃園吧那樣。


但或許在迴龍地區那樣的狀態又可以稱為一個無法用名字歸類的化外之地,有一次騎腳踏車,從樹林山上騎到龍壽街太累了,就想直接從迴龍回去,但因為不清楚自己在哪裡,只看到頭上高鐵高架橋從山丘裡面劃出來一條,繞了一繞,發現自己就從台一線的巷子鑽出來,原來剛剛停留的地方就是以前有時候從新莊到桃園會經過的,意味著車的噪音和燈光不斷地留下來但大部分人不會多加停留的工廠區域,卻又想像那裡的民眾是如何生活的呢?


也因此「桃園」,一個介於台北都市化、國際化接軌,與某種依舊停留在工廠感、鄉下感的交接之處的桃園,近年來在力拚轉型,尤其是文化觀光上的活動越來越多,這樣地方鄉親與國際潮流的交會,於是「潮派對」這個在對西方文化熟稔的潮流人士,某種程度上說別人很「潮」,甚至「潮」到出水,成為一種帶有嘲諷意味的玩笑話。無怪乎說給朋友聽的時候出現「噗哧」一聲的笑點 ,他也並不是鄙視,應該說像是在三立八點檔第一次聽到出現slim body那樣鄉土的國際性的感覺吧。






「潮派對」記者會上長官們大體上說著藝術與科技結合的「潮派對」想像,如同上頭影片台灣官員對文化外加著科技產業園區的思維,自己面對這樣關鍵字拼貼與鬼打牆,早就不是那種嘲諷政府的短線思維,而是著眼入場時看到地方民眾的鄉土情,「潮派對」期待著像是製造出國外藝人演場會毫無破綻的視覺完善 , 看到演出卻在設備先進,過多的效果酷炫當中出現一絲絲俗氣光線的些許「不妙」; 如同歌手在唱歌中因為受到燈光太強而滴汗,導致在畫面中出現不太光滑平整的皺褶,如此的「俗」卻是一些鄉親長輩招喚記憶中熟悉的台灣電視節目(如:黃金夜總會)的燈光破綻。


我們美學的「只是模仿」,也只能是模仿。如此的「俗」卻是招喚一些鄉親長輩記憶中熟悉的台灣電視節目(如:黃金夜總會)的燈光破綻,而另一邊離舞台遠處桃園農工的年輕學生們不時起鬨、 歡呼,炒熱氣氛。在旁參與並且記錄這項活動的我對此感到親切的我們,想像他們並非像是高中音樂老師指定課外作業去看音樂會那樣「必須禮貌」,也不是上大學去台北念書到東區夜店那樣「必須時尚」,如此這樣所認同的「潮」 ,那也是真正本質上的「潮」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怪物》(Monster)-未知之力

想去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然後傻傻的笑著

《墜惡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