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學院的秘密2
最近不常上FB不是因為私人感情因素怕看到某人又被誰按了讚或她按了誰讚而心生猜忌與妒嫉。而是因為某種更幼稚的心理因素,那就是像學生時代的同儕關係,身邊哪個藝術家發的文章或照片又受到另外哪個策展人或老師的回應或按讚,或是學長或學弟的展覽或作品的發文一副看似客觀的公共性發布舉動,但是一切又非常的私密的按讚或者留言實在令人受不了,為了不想讓自己生氣只好謝絕這些資訊,而當我說生氣這個意思不是指自己的生悶氣,而是說其實這些發文的動態資訊都應當是中性的,所以你不應當對他們生氣,而那種生氣往往也只是一種他的作品「也不過就這樣」的但卻一堆錦上添花產生反感的的負面情緒影響著自己,又會進而對他人真實處境的否定,我覺得這樣是非常不應該的。
所以我現在完全不想知道誰去按我發布我展覽訊息的讚,雖然有時候不小心會看到,雖然按讚這件事沒甚麼大不了。而且藝術圈之外的按讚更是恐怖與大量,那不是更恐怖?但是,按讚的設計弔詭的地方就在於,重點就是妳按了,按了之後會在某處上留下了灰塵,因為如果是「空」那至少無話可說,可是如果按了讚那必然是會引發其他的揣測,也就說慾望就此產生。
「社交歸社交;作品歸作品」這句話本就是不可能的,會這樣講不是說藝術作品無法從人際關係中解放出來。而是,本來「藝術家光環」這種絕對個人主義式的東西,本來就和作品以外的,包括製作作品的過程,甚至藝術家的經歷和出身有關。於是,人際關係並不只是純粹的交情,更是從私領域的變成對作品公領域的解讀,但這麼說來,不是就意味著無法單獨去看作品了?這樣的說法不是與ㄧ般民眾的認知恰恰相反,因為藝術作品本來自身就必須具備溝通的能力不是?就算是一般民眾要依靠「導覽」去瞭解作品,應該通常只是輔助性質而已吧?
兩種的論點都正確,但這邊的要說的重點應該是說,以現實來說的作品評價「是甚麼就是甚麼」,就算是按讚非常踴躍的作品但在現實的藝術結構中發揮不了甚麼作用,那也僅止於按讚;反之,按讚按到作品「改變了」原本的藝術評斷,或者應該更正確的說,他並沒有「改變」,而是應該這麼說,「好的作品就會是好的作品」。
好的作品就會是好的作品,這樣的說法來到了,下一個階段的問題變成是,原本必然主觀的藝術創作變成客觀的過程,也可以稱之:可被「科學化」的掌控。舉例來說:之前東南亞同學展覽投其某藝術圈所好這件事不斷想起:如果藝術變成是某種客觀性那如同可預料出會是一個令人滿意的展覽(或作品)。那一天個展在佈展時一直在想,在不斷被作品填塞完全封閉世界的布展時刻,卻沒有把握會不會是一個好的展覽,如何沒有任何對像這件事。好比今天地震,極其自私的以為期待921,但事實上卻不是,藝術不是應該是極其主觀且無法預測,沒有信心不是正常的嗎?於是另一方藝術家任性的想逃離藝術被科學化的掌握,或者更精確的說並不是逃離,而是藝術家本來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該care任何人,但是這個迴圈又回到,沒人會知道一個人想做的事是他自己本身想做的事,還是因為別人才變成是自己想做的事?
也因為這樣(因為怕太複雜換到下一段),就「現實而論」的「道德」層面才因此浮出水面,可以觀察的就是私底下行為的與作品本身之間的操作關係。舉例來說:一個隱居型的被稱為「傳統」的藝術家完全不想利用社交關係來交流作品,而是理想地說,用作品本身來對決吧!會說「傳統」因為有人說這是不符合潮流的,因為在這個資訊非常發達的年代,藝術家本來就是要自己推銷自己不是?但有時候這個「推銷自己」也不知道是在推銷自己的作品,還是推銷自己的交情?
於是,就「現實而論」就可能看到一個當下不斷在變化的複雜模型。有人本身作品就很好,也沒有甚麼推銷,因為展覽或者徵件而成名,也理所當然。但也有人因為交情而常常有展覽的機會,去看展覽的時候就不會覺得是因為作品好才會在展覽出現,而是因為人際關係。各種的情況擺在眼前,這樣的「現實而論」是在一個沒有對與錯的生存法則當中的繼續下去,這樣的詮釋方式,就會來到一個沒有退路,沒有退路正是藝術最好的判準方式吧,如果除了死亡之外還可以做些什麼,那個僅僅可以讓自己活著的東西或許可以稱之為藝術吧!這樣的前提之下,這樣的沒有退路,也就會來到一種宗教性的問題上面。
舉例來說,最近上班觀察到主任的演講內容,他是在講,自己經歷過癌症又重生,才有獲得更進一步的人生體驗,甚至因緣巧合來到治療他的醫院工作。於是,有信教的主任,把自己好像從谷底又逐漸爬升的人生階段種種的機緣,稱作:上帝的見證。這樣也想是置死地而後生才思考生命本身的論調,變成是「就現實而論」這樣如此純粹地在思考藝術與人生問題,卻又矛盾地如此不純粹地在許多複雜因素的現實層面地體現某種理想化,到理想又逐漸崩解的過程。
「就現實而論」是理想與崩解之間不斷來回的歷程,盡量地純粹化:在不想在人際關係與作品的好壞,公私不分的不斷糾纏。「盡人事,聽天命」意味著就算是自己深具信心的的作品,但現實上卻不如預期外界的熱烈的反應,反而陷入一種死寂。「都盡力了,那不然呢?」每次新的作品又會是重新的開始,就像是燃起希望的「人定勝天」,藝術「就現實而論」就是這樣死亡和重生的過程。
(P.S)
http://blog.xuite.net/notfind/wretch/115340039
本文標題,就當做之前在討論藝術學院秘密這部電影的續篇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