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金馬影展 - 蜂蜜之夏the wonders


今年金馬影展第一部就遇到強片,並且在前面大約20分鐘就幾乎就可以確定(註1)。無疑是開場從一家人半夜不睡覺所展現出來的活力,豐富的場面調度,讓人想起幾年前在光點旅行影展的家home(註2所感受到那種別開生面的表現強度與像是某種爸爸不像爸爸女兒不像女兒等公社感覺的家庭狀況描寫(不太會出現在東方家庭中的熱鬧景致),而後面隨之而來採蜂養蜂的「真實」場面已經有種怵目驚心的身體感,坐在都市化的台北戲院被傳遞著昆蟲的搔癢。有機農業不知道在歐洲是不是跟台灣一樣的熱門的話題,而農村影像也因為本片採用底片拍攝,增添了懷舊的光澤,對照著之前朋友找我去有機農場,很抱歉,現場並沒有想像中如此自然地美麗;


一個似乎是典型的憤世嫉俗的資深農夫,並有著某種堅持純天然的浪漫(註3),以及隱含某種反義大利都市權力中心(註4),以地方邊陲自居的孤芳自賞(觀光客銳減旅遊業的凋零)。而後卻也蔚為流行的有機農業風格,必須經由地方政府的獎勵,藉著媒體舉辦「鄉村之光」大賽放送全國,但又有點像是台灣蓬萊仙山那種B級風格的節目製作美學,也是本片依循著寫實主義大步邁開的步伐下一個成功的變奏,


來點惡搞羅馬帝國綜藝風味,一種「義大利」不只是那個「義大利」的二度想像(註5),這種想像並成功地牽連著養蜂人家的小女初長成(約國中時期)的內心世界,情竇初開,面對都市新奇事物的誘惑,矛盾地(註6),與家庭內部的另一個父權結構,封建的大男人主義,保守,不讓女生拋頭露面,覺得女生太弱,而後加入一個少年犯的「入贅感」,更可以解釋在封建農村中,父皇與公主的曖昧,也帶出某種程度上缺席的皇后(好像不是賢內助),


因為劇本上著墨女兒的地方太多,以至於後來的夫妻分開好像無關緊要,而最後面是女孩和少年犯的戲碼也沒太多火花了,一直到最後的廢墟好像因為片頭而只是成了一種頭尾呼應關係,或許跟義大利的當前的經濟狀況有些關係?在台灣有機農業不是現在式嗎?


(註1
其實覺得結尾十分鐘沒有前面精彩


(註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kMbyAknaGI


(註3)而駱駝就是這樣頑固青番(台語)之人獻給喜歡那些新奇流行事物的人們,這樣有點反流行的驚喜大禮。


(註4第一次農夫和電視製作小組在海邊接觸但雙方溝通不太順利,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農夫那邊講方言的緣故,也有可能是我想太多。


(註5)第一種對義大利的想像當然是非義大利人(如台灣人)對義大利的想像。第二度的想像,則是本片在義大利農村比賽節目中,義大利地方政府像是利用羅馬帝國的傳統服裝像是在收攏農民對義大利民族的信心。

喔對
,另一個矛盾也是,在老爸訓練有素之下甚至有某種天賦,除了可以判斷蜜蜂的死亡原因,並且非常自然地跟蜜蜂相處,這個在觀眾看來具有某種獨特超能力的表演,卻又跟一般要變成亭亭玉立地女生一樣,不想要養蜂想要去大城市米蘭,被光鮮亮麗的流行歌曲誘惑等等。


(註6
資深農夫叛逆地違離要行銷賺大錢的資本主義父權大環境,但內部矛盾地是一個頑固不堪的保守分子,這樣的典型也出現在日本東北農民與其他地方的農民上面?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怪物》(Monster)-未知之力

想去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然後傻傻的笑著

《墜惡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