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5的文章

《存在與時間》 末幾頁,黑格爾談時間性筆記。

圖片
自己突發奇想合成的時間與空間純粹概念辯證的陰陽圖 絕對精神 抽像 概念 伴隨時間的「權能」所在  否定的否定 意識 有與無 時間 黑格爾(早就)思考(到)空間 即是時間 而 時間是空間的真理 點作為空間的否定 對立統一 以否定證明自身 陰陽 相互運作 有 與 無 空間乃是空間的存有 有 需要空間證明存在 無 空間本來就存在 點成為點 即時間 如此形式辯證 找到禮拜五晚上新覓食地點。三重力行路的小豬很忙(之前比較常去重新店 但有時會沒開),各種蔬菜品項齊全,口味不差,價錢稍貴,用餐環境不錯,還有廁所(難怪還有老外來吃)。 可想而知,店內放著國語流行歌,近年來記憶傷感,已漸漸取代年少時厭惡,憤世嫉俗。 剛好下午在圖書館看《存在與時間》最後幾頁談黑格爾的時間概念。複習絕對精神的,純粹的,抽像的,概念的,否定的否定 (俗稱辯證法)。 不小心點太多吃太飽,去附近走走晃晃,用歌詞搜尋,耳機重播著店內播放的「蕭秉治―愛是痛苦的總和。」 流行旋律與無目標漫遊。 似乎漸漸能找到(或說看完書被感染)主體意識 標新立異 限定 與 非限定 俗世;或聽著流行的 大眾歌曲  框限 (否定)著 特別之人、獨立思考;與  思考 與 沒有思考 , 意識 與 沒有意識 之間 相互連結  否定的否定, 並非 一種疊加  而是 正跟反的 相互關係 (如:太極 陰陽 相互為整體  好期待 未來的作品 蘊含著同一 與 通透 自由  是也不是  存在也不存在 意義也沒有任何意義。 路邊山景 路邊山景

可怕的人造物 ― 宇宙(之名), 並非只要我們望向天空

圖片
  台北當代館一旁的圖書館是看完展或布展或作品紀錄完的可安歇水邊 走樓梯上去會發現那位時常不在的大哥終於看到本人在睡覺 怎麽理解,當代館正展出的《宇宙寫生—豪華朗機工個展》?首先會遇到設計感的問題,這個一般來說不太或出現在當代藝術展覽的作品提問,卻同時也開啟了現今當代藝術展覽與設計展可能看似沒有太大差異。 運用科技的技術性是引發這個設計性問題的原因,故且不論所謂的當代藝術作品要有甚麼批判性、反映現實等等。在此只要是展出的作品,就視為是當代藝術作品的開放式條件,但又不可否認,不能完全靠作品本身,而還需要語言論述來引導。例如《15年工作室》是形式上在三低場景轉換成二低的呈現中相當成功的視覺經驗,但是否如論述所說,觀者自行體會。 此展覽大部分技術帶有「仿生」,生在此意思不只是生命而是各種自然現象的模仿(如太陽,風等等),且技術精湛,效果極佳,於是面對自然,模仿姿態意味著,是否如論述所謂的「宇宙寫生」?就我看來,反而更像「人造宇宙寫生」。 此宇宙論,還帶有流行意味,而並非一種道家式,道―宇宙,而是一種對科學式宇宙的模仿。 但種種軌跡顯示如當前最紅的技術哲學論,都不太是依循西方的符號性系統性經驗邏輯,而是從現象學的存有,從身體視域開展的世界與宇宙。都是傾向東方式 如老莊、佛教,對比Olafur Eliasson你的好奇旅程、也是如此面對科技與自然 ,呈現一種自然現象本來就在那邊、只是因為作品才發現的謙虛感。 同時想到白南準的作品(見下圖)佛的原初的無形,作品用了「雕塑」泥塑形成的形像(符號),意味人類,自己看著自己的庸人之擾迴圈,提醒「禪意」的原初與空無。 佛,與此展相比的那隻手像極了佛手印,論述談到它是意識的象徵,鼓勵大家用手產生關係。但就我理解的應該是,起心動念就如同黑格爾的否定,排除了 無限者,就是成佛(無限)與人間塵世(意識)之間。 《宇宙201》選擇了後者。故那最大間沉浸式中心化的空間配置,讓我想起了某種宗教法會場景,更像是一種科技宗教於焉成形,而論述即是教義:人的意識藉由手與宇宙連結,但意識是業、慾念的所有集合。(聽起來有沒覺得哪裡怪怪的) 可怕的人造物 ― 宇宙(之名), 並非只要我們望向天空 想起 《地獄公使》 如同 展中的作品 像是 神蹟 與 解釋 無意連接起當代科技生活的信仰問題 科技生活很美好 科技只是工具啦 但遠遠不及如此 問題一堆(應該不用...

神秘地 要去修車的阿伯

圖片
因為長相比較古意無害,偶爾路邊會被陌生的阿伯大哥搭訕,今天在新莊中正與化成路準備去IKEA買晚上八點過後的五折麵包,在小北百貨一位神秘的修車阿伯突然跟我講話,說是腳踏車壞掉,本來以為他要借錢,因為腳踏車上綁了很多物件有點像街友,結果他說他要找修腳踏車的,也是湊巧遇到我常騎腳踏車,馬上報了一間家裡附近的,雖然修車有些隨便,但也算是老師傅的腳踏車行。 用手機地圖跟他講就在化成路上(他有手機,但不知道為何不拿出來用),看來應該沒什麼問題,走到馬路對面IKEA門口時回望發現阿伯走錯路,怕麵包被搶完,先去買麵包,買完去對面牽車騎著跟朋友借的鋁合金車架公路車打算追上他跟他講有另一間在頭前庄附近開到九點,但沿著中正路往回騎到中港路路口完全沒發現他,但也沒多想他是去哪了。。。 本來已經快到家,又重新騎回家,產生一種自己作品 霓虹燈不斷repeat的感覺, 介於,有發生與從未發生之間 這麼想著 回家賓士媽照例餵飼料 但工廠正忙著,加班 賓士媽吃到一半被隔壁親戚老闆貨車拿東西,跑掉 我等待 重新放東西給她吃 確定無誤,回家 經過廠房 聽到隔壁親戚老闆罵員工三字經連發 不太好聽 心想:有必要這樣嗎 這樣這居住環境  想搬也搬不走 回家發現冰箱已經有買新的豆漿 也搞不清楚自己今天還特地去買豆漿 幹嘛 - 那天寫完《回魂計》沒啥特別概念的心得 起床也是會想著那句 「只是現在有時候也是這麼想每個存在的人,他們有自己當時的想法。不是自己的主觀意識想像中的那樣。(於是只能尊重與肯認)」 老朋友群組聊天 說著: 把藝術換成X. 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 與之前寫的 自由之人 尊重 每個人的想法 沒人說正向思維不好,任何人可以是任何思維 如此看待世間一切,提升到宗教層次,只是想要別人跟你一樣這件事情,包含創作的終極目地是什麼 ,一直被困擾著。 其實只要肯認世間所有的一切,便可以得到自由。 於是乎,個人化,旁人不得而知的生命;於是乎,變成一個近乎客觀的「自私者」。 去吃三重鴨肉羹,廣播播著陳綺貞 Cheer Chen【會不會 Will you】 回想起《回魂計》中的 女性意志...  精神 迴返

已經沒什麼好堅持的︱𝗲𝘃𝗲𝗿𝘆𝘁𝗵𝗶𝗻𝗴 𝗲𝗻𝗱𝘀. ︳《暈眩之海》

圖片
河堤單車道施工,從台北橋下來停下來喝水 被交管阿姨說是卡車會經過的地方 不能停留 本來想說喝水而已 一下就走了 但近來已經沒有太多堅持 沒有多加解釋 要走就走吧。 (之前沒清完的)腎結石 掉下來 塞住尿道 不舒服 震波次數用完 額度已經用完 要自費 三萬  也沒有太多糾結  去年中秋節 作品被沖毀兩次 增加大量費用  變得十分坦然,要付就付吧, (雖然最近真的比較沒錢) 去吃新莊新開小高拉麵分店,給下午兩點才出門「上班」的我多了新選擇。 店內播放著美秀集團 ,滅火器歌曲,重新想著「時代性」問題,以前會覺得有些歌為什麼會那麼紅?很納悶(之於自己音樂品味應該不差會有的疑問)。現在好像明白那種「存在即合理」實用性觀點,說是入世嗎?背後其實是有點虛無的,意味著肯認所有的「無我」之處。 吃完麵發現遠處出現在路上看到阿婆推著攤位也推到了自己吃麵吃完的地方,(見下圖窗外) 自然而然的成因,回家開車(因為怕老車沒電),先去工廠旁貓公園看看小黑仔,出現六七隻貓,包括到處廣結善緣的賓士妹,想著如果賓士妹若被收養是不是少了認識街頭朋友的機會,那到底是自由還是不自由。 那天跟老朋友看完角頭逗陣仔,聊到顏正國把角頭系列招牌擦亮。昨日傳來過世訊息。老朋友說要回味《角頭2》,Netflix之前有上,但已下架。我也不好意思傳一堆廣告的盜版連結。想想現在也沒有錄音帶出租店可以懷念。 今天播放loney ambient頻道出現的照片是百視達shut down…(有想聽請自行搜尋) 昨日對顏正國過世有些無感,但今天播Gambler-Gang電仔MV挪用少年安 的影像片段,紀念顏正國。(有想聽請自行搜尋) 突然有種呼應𝗲𝘃𝗲𝗿𝘆𝘁𝗵𝗶𝗻𝗴 𝗲𝗻𝗱𝘀.的傷感,感受到一切自然而然就來到了盡頭。。。 中正廟透納展(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太貴想說剛好省錢,看到S大大推薦裡面三頻道錄像作品,500塊還是花下去了,《暈眩之海》確實是蠻好的作品,必須說是相當優異且細膩的剪接。尤其是人類視角的歷史影片與BBC自然頻道的並置出現了神奇的交會,政治正確敏感如我,在此談海洋關於人類的殖民史壓迫史也變得有些疏離,且近乎,盡可能如描寫的自然的抽象。於是看到人類的主觀軸線與客觀軸線,層次豐富的視角,突然想起人類意識與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