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營霓虹last weekend∕當妳轉身之後
巴克禮公園的樹。要去臺南文化中心前去吃葉家魚皮,計程車司機建議去吃完若要步行可以穿越巴克禮公園會比較快,想到一部動畫叫做小貓巴克里,原來就是在紀念巴克禮牧師。 |
去台南,看wifey招待綠光劇團當《當妳轉身之後》,晚上去看新營波光節最後周末作品,時間夠多,還可以去台南看藝術家朋友的展覽,一切看似算計好好,沒想到只是看完去台南文化中心附近吃個晚餐買杯茶,時間完全來不及,無法看台南任何朋友們的展覽,因為已買好自強號的最晚回台北班次,只能在天鵝湖停留15分鐘,在趕場同時,發現皮夾遺失(之前皮夾不見還沒滿三個月@@),在此要感謝新營民眾的拾金不昧與警察的熱心。
(也好像把之前撿到手機拿去警察局的功德quota用掉了…)
taxi大哥的服務到家,同時見識到台灣男性的某種典型,去程本來一路沈默, 回程堅持收150,想說回去找錢包浪費他時間給他200他說不收。然後就開始一直跟我聊天(濃厚台南腔)。
這次又聽到旁邊民眾一直說是作品是展覽贊助廠商的logo(而非作品用意,將新營的歷史與民眾的記憶霓虹燈化企圖),同時計算誰露出比較多,一定是贊助比較多錢這樣的「誤讀」,其實蠻好笑的。
綠光劇團作品比較是傳統戲劇性(劇情與人物表演)為主,這次《當妳轉身之後》以簡潔的現代主義式場景設計,明顯表現病人內在時間與機械時間滴答聲共存的旋轉病床,病床外方型結構和上方方形環燈存在主義式的企圖詮釋病人的存有。
前中段主角罹癌末期,治療過程以full dose的全劑量化療,帶有冷感醫學,夾帶主角內心戲與回憶,在文學修辭與醫學強調的準確性之間。主角王琄獨挑大樑,很是厲害精彩。
談到年輕醫生為何選擇腫瘤科系,醫生回答,未知的細胞增生有一種神祕感,這意外與文學藝術的類似,卻試想神秘的太空,看似美麗,但太空人若被放逐即意味死去,透露人類生命或許與「宇宙常態」可能是某種的矛盾與互斥。
身為莊子粉如此就談到劇中引用,莊子至樂篇,透露著劇中對於開放的死亡態度,以下三個故事說明,一是莊子妻子死亡不哀傷就算了反而打鼓,談萬物與生命皆是自然現象;二是談滑介叔身體長了一個瘤,談生命是物的聚合,說人類是一種假借來的生命,生死像日夜一樣,自然。(這裡必須注意,莊子不談精神與靈魂,一切都是自然);三是莊子與骷髏頭對話談終極的快樂,並對於人的功名享樂與純然死亡的自由之間的選擇,給讀者的提問。
再次想說,個人偏好莊子在談的可能並非是全然的自由,而是個體在不同尺度界限,可以隨心所欲的拉距,如同《當妳轉身之後》臨終前主角老師像是智慧老人為安寧病人朗讀著兒時的童話故事,想到電影《雨月物語》末段的回到原初:以為是所有,但其實是零。
也像是呼應著莊子【莊子內篇】第九講:你怎麼知道貪生不是迷惑呢?你怎麼知道怕死不是像幼年流落在外而不知返鄉那樣,不知道死亡才自己是真正的家呢?
好像就是講:生跟死,某方面沒有任何差別。
《當妳轉身之後》後段漸漸發現周遭觀眾動容哭泣的聲音,有著強大的渲染力,有賴於劇中看似樂觀的病人還是抵擋不了病痛的磨難,年輕醫生最終的處方是用嗎啡來減輕疼痛,導致患者意識模糊,像是介於半夢半醒之間。也讓人想起,幾年前與媽媽去探望臨終前的阿姨,她已經有些認不出來媽媽,但聽到媽媽說著:我是姐姐阿,自己聽到瞬間隔著口罩哭泣。
同時年輕醫生,也呈現了主角最後動人的死亡場景。在簽下不搶救,選擇安寧緩和,同時呈現作為醫生要盡可能搶救生命的人類使命,與同時因為療程失效,對醫學產生懷疑與對病人是年輕醫生大學老師的情感交流。之間充滿複雜層次的搶救最終暫停然後fade out的場景。
自己當然是QQ了,同時又想到總是在個人emo時有時會想到李滄東的電影。想著如何安插一個,自身憂鬱遠遠比不上週遭發生的苦難,或集體歡樂的場景。
想到眼前舞台上個體的死亡,與藥物實驗成就著象徵人類最高文明的其中項目:醫學。零與所有,所有其實是零,一切沒有任何差別。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