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開始與結束
忙完了案子,一個作品提案也交出了,瞬間好像沒事,但要趕六月底的計畫案,如果可以的話。
上週開始像是無事狀態,想作品計劃沒啥想法,也不能急,下雨也不能騎腳踏車亂晃,不然就把電影庫存清一清。
閒置了一天,出現一個「想法沒有開始與結束」的概念,好像就是回應著連續生命的「一片空白」感。
(一切還是直覺判斷,刊登文章不能硬要
,不能因為部落格很久沒po文就)
本來想放一篇最近跟路上遇到人起衝突,自己現在好像能抓住嘲諷和生氣的平衡的事情經過,但過了之後就沒fu了(註)。
或是看了肯洛區的《老橡樹酒館》,終歸來說還是一種老生常談的結論,就算製作的技術還是有老肯獨到之處,好像也不需要硬寫一篇文章。
梅雨季,睡覺時下雨
起床還在下雨
夢到自己像是在台南的熱遮蘭城繞行尋找家人
經過了許多好像是民國初年的房子,還瞥見賣身葬父告別式場景。
最後有找到家人了
夢中印證自己最關心還是來自原初的家庭(的影響),而除此之外?
最近讀到【莊子內篇】第九講_齊物論(節錄部分翻譯如下)
我怎麼知道貪生不是迷惑呢?我怎麼知道怕死不是像幼年流落在外而不知返鄉那樣,不知道死亡才自己是真正的家呢?麗姬是艾地邊疆官的女兒。晉國剛迎娶她的時候,她哭得眼淚沾濕衣襟;等她進了王宮,與晉王同睡在舒適的大床垤。同吃著美味的大餐?這時才後悔當初不該哭泣。我怎麼知道死去的人不後悔自己當初努力求生呢?
文章內提到一般人對於「貪生怕死」的顛覆,被人延伸說是,不要害怕走出舒適圈,或是不要習慣於現狀等要「勇敢出走」的寓言故事。我自己則是覺得,若結合莊子逍遙遊或其他的觀點。
好像就是,對現有條件的包容(某種程度上是放棄一種物慾、階級,人世間建構一切的「想像」),例如:沒錢生活方式更接近一種素樸的生命觀。與不附著在穩固基礎(好比上述相對於空白的連續生命),始終在「外面」的自由。
(註)
但還是講一下XD
看似對於很多事情已經無感,於是對世界的憤怒?
好像是連結到去年稽查員跟全家便利商店店員吵架,發現可以掌控自己的憤怒 故意挑釁但還是趁機發洩情緒。
上個月公車硬擠與自己騎車差肩而過很驚險,遇到公車司機在前方等紅燈過去跟他比中指,司機不爽直接開罵,但他要「上班」不能下車,我就在那邊嘲諷他。
也是上個月,在家裡後面工廠跟小黑仔玩的時候一個老人冒出來對我大聲斥責:亂餵貓,來跟我去警察局。想說又不是住宅區,在一個垃圾亂丟的無人管轄地帶,有點莫名其妙為什麼不能比起周遭的髒亂來說根本沒甚麼,只是放一些飼料,更何況小黑被工廠老闆飼養了根本也不是流浪貓,跟他盧了好久,我騎腳踏車被他騎車跟過來,還被發現就住在隔壁,就烙一句話,好,我要叫警察來。
![]() |
小黑仔玉照一張 |
心想警察還管真寬,所以也真的沒有警察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