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結局(Happy End)

電影中看似幾個Michael Haneke熟悉的特性 :《愛慕Amour》老人面對殘餘生命的issue ;融合著過往冰川三部曲,歐陸冰冷家庭關係崩壞;更聯想到《或然率七十一71 Fragments of a Chronology of Chance》蒙太奇的隨機性、客觀性;或是《隱藏攝影機》對「影像」再製(reproduction)不懷好意的驚悚。


但總的來說,以日常低限的開場(利用手機與網頁畫面),同時並行具有十足嚴謹電影戲劇的場面,如此看似不太搭嘎,或說斷裂的交錯,卻在細節中透露Haneke熟稔的影像敘事技巧;不只是戲劇性與音像媒材抽象感之間中拉鋸。而是更擴增了具有當代影像「質感」的界域,「質感」意味著影音空間內的空氣性,如電影title之後的第一個鏡頭,畫外音的利用,聰明地顯露影像介面的層次:才會知道玻璃窗外的工地與辦公室內隔著一道「不可見」的邊界,更暗示著在內部聽不到工地的吵雜,或經由辦公室足球的聲音感受到無灰塵般的乾淨,以至於在無聲的崩落之後出現室內驚恐的對白。


Screen:屏、幕、簾、帳、隔板;更是電影在巧妙之處切換空間場景,以電影劇情中的家庭層次,利用年幼女主角已經習慣在社交網站分享影音互動作品的時代性。從數位的平面(Screen)佈置出家庭的各種景框,尷尬般的切換(剪接)準確地去替換各種觀看的距離,遠近,明暗,數位螢幕的雜訊,黑暗中拍攝粒子的雜訊,last scene舉辦婚宴的海洋背景無比真實到像是假的,像是攝影棚感、合成感、數位感的虛假(這裡的虛假指的是物質性,而非「那個人好虛假」的感性措辭)中瀕臨物理死亡的界線。


「Happy End」片名視為一種理所當然的嘲諷之外:包含電影在台灣行銷,所謂的「腹黑女孩」與家庭崩壞令人易於進入的厭世情節。但個人認為這個「完美的結局」更接近精心編制的劇本與影像多面性晶體的同時性,大部分依然是十足電影戲劇的,卻像是可以被錄像化,前後拆解讓觀者自行排列填充的多頻道錄像裝置,或是Instagram隨機循環的無腦影像。本質上來說與《第七大陸》海報上的wonderland像是三D的海灘並無二致,但卻非如此「無機」,而是last scene老人坐著輪椅投海,面對眼前一分為二的千萬年不變的「永恆」海洋,雖然想死但又有些遲疑與害怕的人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怪物》(Monster)-未知之力

想去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然後傻傻的笑著

《墜惡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