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日本人

那天在辦公室別部門的同事來串門子,還一起吃午餐,雖然很想一個人去地下二樓吃自助餐,但想說還是「合群」一下好了,於是就包了飯上拿去辦公室吃。面對如此過於熱絡地寒暄,太熟悉這樣純粹喇賽的話語政治,若非特別想表達些甚麼,或是趁機逮到機會搞笑刷個存在感,就是吃完飯之後盯著自己的電腦假裝忽略與被忽略。即使到今天,其實還是那樣帶有一些想被別人重視的情感,與那種,算了吧,反正聊得也是自己沒有任何興趣的話題那種全然放棄的理性姿態,但那天卻也如此任性地,別部門同事離開時自己並沒有跟他們說掰掰,心想,反正就這樣吧。


成為日本人」的最後一章像是掀起作者最後的底牌,如果再回頭看前言會發現一個原來如此,那就是這樣在一個大歷史架構下談論殖民與被殖民的認同與政治最後還是回歸到,作者(或創作者)個人成長經驗而延伸開展出的生活場景與當中的材料。而這本書裡頭全然引述的是「語言」。包含最重要的日本殖民時期的文學作品與相關探討帝國殖民的論述,還有同是討論殖民時期的文學作品的殖民論述之間的比較與再詮釋。


當然本篇並不是評論或分析這本書,而是或許那是自己一直在不斷從事的事情, 卻有時候稍稍的得到理解,可以說是記憶中的疑惑,後來發現原來如此。也可以說是「成為日本人」裡面列舉的那些角色,某些錯亂的遭遇。這裡要說的並不是自己應該算是接受到黨國教育的後段班在長大之後「覺醒」 然後反撲的過程。 而是從個人際遇與意識或者感受到理解整個國家、國際間歷史演進的過程,但又回到周遭的一切並非可以如此解釋的,或者說根本不需要解釋。如這篇文章一開始談到自己前幾天遭遇的事情,這樣一直再發生的種種,其實也沒甚麼好去解釋的。 縱使在一場幾個人的午餐談話當中,就有包含某種霸權壓迫的認同與政治關係,當然也沒那麼嚴重啦!但問題好像也不是釐清是誰壓迫誰這件事,而那應該是自己所面對到一種實踐與行動的問題,好比說自己覺得自己要合群這件事情,也未必好或不好,卻反而經由這樣成為創作的必然的起點。雖然而後,如果生產作品成為一種「制式」的工作,那我該記住的是,自己好像比較在意非這麼做不可的政治的行動。


也順便談談書裡面一個重要的概念,或說呼喚。是自己常常也跟朋友宣稱台灣在日本與中國大國霸權的隙縫中成為一個無主體的「孤兒」(取自最後一章吳濁流的亞細亞孤兒)。想到自己常常在從事某種理念或者作品詮釋時候會用到類似概念,但書中強調這樣的說法常常會變成狹隘的民族主義,而忽略中間認同混亂的過程。因為常常如果用「台灣之光」 來架構一個台灣也不一定要依靠中國走向國際的論點,到一個對強國思維的放棄,因為所面對的是一個看似和平,但背地裡霸權利益交換的世界。別鬧了,根本不是中國的問題,而是霸權國家的思維皆是如此。就這樣一路來到對霸權的否定,也就是台灣隊要拿世界冠軍的迷思。現代性的追求,比誰比較「進步」,比誰比較「厲害」,如果說,台灣的無主體可以是個幌子的話,那自己所想像到的程度跟書中有所連結的,那應該是對於科學化、歷史化等現代化霸權形式排除在外的「無用」的招喚,如同文學作品,當然「文學在這本書裡面看起來非常有用。


<P.S>
本來要順便帶到,現況已經漸漸不是殖民與被殖民的,而是文化殖民與資本主義和民族主義等等複雜的問題,如台灣中小企業的勃起,像是郭台銘那樣用血汗製造業來併吞日本國際品牌的犯規現象,但這麼說好像已經離題太遠,而且在前面想說的大都已經交代完畢。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怪物》(Monster)-未知之力

想去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然後傻傻的笑著

《墜惡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