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金馬影展-邊境戰魂/流離者之歌 (Dheepan)
今年擊敗聶隱娘與索爾之子(還沒看)的金棕櫚得主,看完算是還蠻震撼的,我自己給予蠻高評價。但是回家沉澱之後,發現雖然這部電影看似是講當今最熱門議題:因為他國內戰造成的歐洲難民議題(當然內戰會發生,如:敘利亞,可能是跟歐美國家有關不提了),再回想曾經看過這部片導演的「大獄言家」類似的感覺,好看,但看完不會有太多想法,只能說同樣是另一場驚恐之旅做得極為精彩動人:有別於一般動作片的類型感,寫實的動作場面乾淨俐落。
本來自己是激賞這部片比較「準確」的地方是,藉由斯里蘭卡非法移民,不得已居留在法國混亂、時常有幫派亂鬥的低階社區的二度想像:同時想像著,斯里蘭卡與法國的低階社區。這種「二度想像」的狀況,在自己看來是成了一種異族中異族;而最後因為主角:狄潘本來是泰米爾之虎戰士在社區當中裝乖,為了愛忍無可忍,召喚出過去戰士的血肉之軀大殺特殺,才將兩種異族的想像折合再一起,變成同樣在面對暴力與死亡的「共同體」。但後來發現也就是這樣而已(註)。反而是導演在得獎時提到:「狄潘逐漸愛上虛假家庭的一切,變成了故事核心。這部片的主題其實是『愛』,這個男人為了愛,不顧一切地做任何事。」『愛』不是重點,反倒是藉由上述異族之間的拉扯,就比較不擔心,這樣「為了愛」的戲碼會變成全然的悲劇:主角三人好不容易熬過來,但被毀於一旦;或是全然的三人過著幸福的快樂結局。
想想我上面說的「比較準確」,或許就是這部片在劇本上對族群認同部分的著墨,相較之下「藍色是最溫暖顏色」導演:阿布戴柯西胥,他的片子往往同樣是講法國外來移民,但劇本在種族問題的處理上就會比較細緻一些。
這讓我想到看張作驥的電影也是類似如此,看似也是邊緣族群的議題,但重點還是電影內部的血肉,所以不曉得這次金馬獎,張作驥是否能擊敗侯導呢,也就意味著金馬的評審是不是會與坎城影展的評審一樣,覺得當下生猛現實的有效性,會大於洗盡鉛華的高雅藝術。
(註)
覺得是目前金馬影展最好看,但是看完沒有太多想法,本來想記一下留存而已,發現字數可以放在撲浪,想寫甚麼就寫甚麼,寫到一半發現字數夠多就放上來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