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

那天去看某知名新媒體藝術家兼學長的作品,藝廊有一位好像是到職沒多久的小姐,為何會說到職沒多久?看她十分熱情的來為看展覽的觀眾解釋作品,猜想並回憶起剛從學院畢業的學生對於藝術推廣總是十分有熱誠,來者不拘,不像是有些老鳥,不是看起來像藏家,就不會搭理,當然這也可能是只是我的想像。題外話,我要講的重點是這位小姐談到「新媒體」的時候,似乎有一種「不要以為這不是藝術」或「這是一種從所未見的藝術形式」那樣的口氣,這個脈絡在我是一位沉浸在新媒體學院環境,甚至到後來有點覺得「已經新媒體過了頭」的厭倦,所以聽到那位藝廊小姐這麼說,我也有種驚喜的感覺。


這種感覺要從現在其實已經覺得不管是什麼形式對我來講都不是重點的狀態開始講起嗎?所以對某方面新媒體的形式賣弄就變得有些可笑,那我是不是反形式反太嚴重了,忽略了藝術原來就以形式為基礎的。恩,先別急,我先回到跟那位小姐對話當下的感受,「不要以為這不是藝術」應該是說這已經社會大眾或多或少共同有的經驗,網路經驗電視經驗或者又是網路又電視的經驗,然後這些「新媒體」好像讓我連結到這些經驗了,但是這到底是不是藝術?再來「這是一種從所未見的藝術形式」我覺得某方面是第一點,用概念去把那些「不要以為這不是藝術」的東西連結起來,所以從從所未見的藝術形式其實是:已經好像有見過這樣的形式,但不知道用這樣的方式去想可以成為藝術。


所以「新媒體」對於原來的藝術圈跟偏新媒體的藝術圈和藝術圈外的社會大眾圈,這三圈的關係是好像有點相生相剋的關係,不想用畫圖,想光用文字講一下大概,先用編號分一下ABC,B本身有推廣的門路沒錯,但最後搞的像花博夢想館那樣,雖然C是看得懂,但B好像有點幫政府在蠱惑群眾,明明社會民怨四起,但B用新媒體搞得很peace的感覺,無害,是B的致命傷,對於A比較偏社會導向的總是那樣的瞧不起B,但A又要靠B來找的新的東西,因為C接觸的都是偏B比較多,但矛盾的是,B要靠A提升到藝術層次,那個C比較會認可的藝術層次,A跟C的關係這邊不談追溯到西方對東方殖民的現代性問題,而是現在一般民眾對於A是怎樣,某方面可能是無直接關係,那只是藏家的遊戲,當然若說有些藏家是從事文化創意的又扯太遠,姑且先說對少數的滋養心靈,所以比較有直接關係的是一檔接一檔的特展,這邊忘了說B跟電影有些關聯,電影院的電影與網路上的小電影,特展除了比較古代的文物,古董之外,也有精緻的一看就懂得,好吧這邊舉皮克斯為例。


該說的好像都說的差不多了,最後回到B本身有他自己的語言,但要避免無害,又要靠自己不靠A去把他論述出來,有可能嗎?A本身也在前進,或許前進的跟B是很接近的路,反正都是所謂的當代性,但最大的問題是A的社會科學比較容易,但是面對自然科學,包括程式,電子電路那些對A就比較有技術門檻,B當然要掌握這些優勢,所以A跟B的溝通可以先粗淺說有沒有在處理「人」這一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差距),如果可以悠遊在自然和社會當中,那是不是最好的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怪物》(Monster)-未知之力

想去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然後傻傻的笑著

《墜惡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