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落成

最近把生活重心與世隔絕地放到家裡整修裝潢佈置上面。昨天整理東西整理到一半,若有所思的突然不知道要幹嘛,陷入收納分類的焦慮當中,陷入客廳沒有擺電視,先當成工作室跟家人期許成為真正客廳的空間好像變成是一種錯誤,問題就是看似家庭的格局平常只有一個人在用的話,客廳存不存在也沒差,只是電視的意義對家人來說很重要,是家人聚在客廳的起始點,把電視先放在儲藏室等於是疏離感的表現。





本來是某方面是家人為了逼婚的打算,但很諷刺的是,家裡一開始施工,她就跑了,但我媽說既然決定以後要住這邊,還是要用起來。等於是一個逼迫狀態,我還是必須跳出來去處理「美學」上的事情。這在整修裝潢之前就有想到,我面臨到一個難以迴避的問題,要進入一個標準程序當中,於是我開始找很多國外設計參考來拼貼,盡量用得特別一點,或者是說「很有設計感」,所以當裝潢好後,就有人說像民宿,意思就是像台灣山上那些仿傚西方國家的風格。



因為從以前到現在似乎都還沒用過「從無到有」的東西,像攝影跟拍片都是用現有的改,仰賴某種第三世界「孱弱體質」的美學風格,利用現況做改變的方式,通常指的是反正也沒什麼錢,能用最低限的方式,介入空間,並不像跟一般買房後裝潢的中產家庭一進入一個制式化的裝飾程序。舊的比新的好用,意謂著以DIY原則鞏固意識形態的道德潔癖,一種不完美狀態的完美。



家裡事能什麼都不用管當然很好,既然自己要跳出來用,就是得當起半個設計師(另一半設計是靠師傅們的專業)兼業主兩種身份,從水泥、木工、油漆都處於一種崇洋媚外的狀態,用西方的美學來抗衡台灣流行的裝飾技術是常發生的事,例如:台灣現在流行白色,就不可能會有黑色。家人跟傳統師傅認為我都喜歡國外的東西,我就離台灣風格越來越遠,問題是所謂的台灣位置是不是那麼重要,有一個奇怪的地方是,雖然我是參考國外設計的東西養成我的美學品味,但我又不是一個「崇洋媚外」的人,但打開世界地圖與國際局勢,我確實是處於「崇洋媚外」的位置上。



「崇洋媚外」應該不是問題,我應該自己清楚一個自己生活的空間,在美學上能做到怎樣包括家俱,因為ikea離我家很近也比較便宜,所以買了不少ikea的,這些都應該不是問題。重點是我只會用「平面」的東西,缺乏「實體」技術的能力,往往在網路上找了印了一堆參考跟師傅溝通,但很本土的師傅看到我的美學願景有時候會產生一種「有聽沒有懂」的挫折感。我要說的不是溝通與監工的「專業問題」,而是那種關乎自身身份在跨越階級間關於技術、知識與美學上游離的狀態,我自己跳下去做才知道。所以經濟有限的狀況的採取折衷,顯露出尚待改進的破綻,例如廁所瓷磚用進口的太貴,只能用一半。還有很多都是自己油漆噴漆,但又漆的不好看,舊櫃子要補土後磨亮在漆,但自己跳下去做才知道我實在缺乏耐心,就直接漆下去了。



有些事情我比較隨便,媽媽在意功能性和所謂的「乾淨」,為了一個客廳書放太多會念很久。家庭溝通機會變多了,對長期在家裡不太說話的自己來說算是好事一件,因為我知道比比的離去,勢必在家會更加閉絕,好比「生命之詩」裡能溢出現實的能不與不能,當看到電視上庾澄慶的問答節目,在說「P.S 我愛妳」的 P.S是備註postscript 的縮寫,我就在想這不是「後文本」嗎?但也只能自言自語,最近在生活上遇到這種「後文本」的抽離狀況真的也只能自言自語,比較有梗的才會po在網路上,大概這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怪物》(Monster)-未知之力

想去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然後傻傻的笑著

《墜惡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