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4的文章

帛琉 Palau 遊記(黑白照片)

圖片
 

帛琉 Palau 遊記(下)

圖片
Day 3 夜間釣魚 浮潛繼續 最後高潮是在大浪中飆船的恐懼與快感。 還有乘客在劇烈浪潮中上下擺盪夾雜著船長大聲放著的嘻哈流行歌(當時是放Imagine Dragons與Kendrick Lamar合唱歌曲)。 浮潛最後一站是美麗礁石一旁深不見底的海底大斷層,海面上則是大雨與急流的潮水中穿著救生衣漂浮好像在拍災難片。  晚上去導遊說釣魚缺兩個,老婆因為岳父愛釣魚欣然答應,對釣魚絕緣的我幸好一開始有釣到一隻。 Day 4 有家的感覺。 老婆的腳與橋下清澈的海水 去機場經過跨海大橋下面,發現城市角落近乎無汙染的河水,透明、無味。相對常在台灣河堤騎腳車對於淡水河的濃烈味道,或是河邊海邊總是會有一些早已習慣的味道(亂丟垃圾,河水顏色就更不用講了)。 帛琉大飯店—國民黨不當黨產「外交遺址」,帛琉全國少數高樓。如帛琉譯名,隱含中華文化歷史美學一如徐志摩的翡冷翠。 韓國建的 橋梁倒塌 過保固 建後不理 被帛琉人比中指 在海中看到美麗生物,想到如何形容看到景象?或說僅僅留存於每個人眼中的美麗,如此具有唯心論的思考。 介紹同行團員 喜歡尿尿的牙醫,是老潛客,到處去一家五口都穿著專業的潛水裝 牙醫女兒 候機室  旁邊坐著年輕導遊與朋友信義區消防員和女友護理師(或醫生?) 談到死亡場景,消防與醫護人員的專業判斷, 面對死亡 Covid-19重創以旅遊業維生的帛琉,我們在網路訂到一間位於住宅區的熱帶叢林風格渡假村,最後一天離開時老闆親戚(應該是日本與當地白人聯姻)載我們去吃早午餐車上聊天說著當時死撐活撐,所以今日要陸續重建;同樣面對不可知未來的導遊,說著疫情時期在當地兼了七份零工維持經濟,回台灣時房子還被房東清算東西被偷走,一切重來。 熱帶叢林風格渡假村 早在水中看到了生命的一切,也像看淡了在台灣的一切 回台灣 更淡然的看待不同「世界」的關係,重點是自身的位置 在不同的尺度 面對 是莊子內篇逍遙遊談北冥有魚的距離尺度,朝菌在看不到夜晚短暫壽命,和大椿樹的八千年只是一個春天與秋天的時間尺度 就像在小小帛琉卻可以面對廣大海洋的「所有」 與便利台灣縮限在人類事務的「所有」,如遇到萬安演習媽媽對我講了不下三次一定要早點出門。

帛琉 Palau 遊記(上)

圖片
工作忙碌的老婆有一周的假期沒有選擇日韓熱門出國地點反而說要去帛琉,一聽以為帛琉很遠,但其實是在菲律賓旁邊,從台灣坐飛機要三個半小時。 雲霧太濃飛機盤旋在Koror機場上空,重飛之後順利降落,乘客紛紛鼓掌。落地進機場裝潢想起古巴的手工樸質感,與海關吃檳榔的親切感並且趕著下班的不現代化悠閒感。 到了當地看到熟悉的簡樸建築,直覺想到曾經漫遊在古巴與印尼日惹的街頭場景。無緣去西歐美國等先進國家,跟自己骨子裡的荒涼,與喜歡有點破舊的街道和房子也蠻有緣很有親切感,但話說回來,古巴與帛琉卻是與台灣充足物質條件完全相反的「不方便國家」,前者是因為社會主義,後者是因為保護自然環境政府斷然限制產業發展,於是絕大部份資源仰賴進口。 Day 1 一陣子沒坐飛機,一進機場就在想著公共設施與每個人的位置。空服員在辛勤地傳遞飛機餐時乘客看著座椅上螢幕溢出當下現實的劇情,相對於飛機外寬廣天空的自由也必須回到每個個體存有於煩忙工作在狹小機艙與畢恭畢敬有一丁點的窩囊。 晚上降落被接駁車導遊推薦去台灣人開的海鮮餐廳,隔壁桌是剛下飛機的華航空服員在吃飯沒穿制服還以為是一般觀光客,臉很面熟,一位空姐對我露出親切微笑。 初次體驗帛琉物價昂貴龍蝦一鎊要一千三台幣。 導遊說帛琉油價很貴,計程車不划算,在類似墾丁大街全國最熱鬧的路上行人很少,也不見機車跟腳踏車,自由行的習慣難以實現。 帛琉人蠻多身材肥胖,聽導遊因為當地人不均衡飲食,常吃垃圾食物,帛琉人平均壽命50多歲,加上醫療不發達,不愛工作,所以會雇用孟加拉、菲律賓人從事勞動,從小就要學習開船(說要海洋立國的台灣要學習一下)。 Day 2 帛琉有340座島嶼,船長與導遊練就認島辨識位置與方向的技能。 臨時跟機場接駁車導遊報名出海浮潛行程,適逢雨季坐船途中遇到大雨全身溼透(相對其他團友都帶著防水包或穿潛水衣,我們毫無任何防水準備),經歷海中廣大無邊的孤絕,無法形容的恐怖,或回到零點,或說任何文字都不足以形容(似乎要來複習希區考克的《Lifeboat》)。 菲律賓籍助理潛水導遊 在全身濕透海風襲來有些寒冷的當下想著「危險的創造性」,但又不是故意的碰觸危險, 命運使然∕沒什麼準備∕未知探索∕量力而為 喜歡到處潛水的團友牙醫師 雨天浮潛 海上激烈 海底平靜 潛水達人兼聊天達人的導遊 把浮潛當作環境哲學體驗,火山泥、水母湖、鯊魚城都是一種參與跟經驗。與導遊聊天他說國小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