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家族

話說那天看了為了紀念小津安二郎逝世五十周年重新翻拍東京物語的復刻版東京家族」,最近也一直在思考東方價值,裡面對華人文化或是日本文化來說,很重要的是家庭的價值。我對於家庭,不單單是一種緬懷而更是看作一種抗衡西方世界的方法,對於民主文化的現代性發展之後的回歸那是從自己習得西方的科學知識與哲學的理解與批判方法的全能觀點中又回到個人的記憶,並且把這樣的歷程視為一種藝術的思考與個人生命歷史的實踐方式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會寫這篇文章原因,不是說真的要講「東京家族」,因為這部片已經看完很久了,也沒有太多很想說的部份。那又是出自於一種個人私密的衝動,想把電影跟個人經驗並置。因為最近我媽又開始發神經了,一直說吃不下東西。但天曉得是因為真的是生理上的身體出狀況?還是因為,一方面沒有甚麼朋友與興趣,平常過於沒事情做,家事做完之後就不知道要幹嘛。只好看電視,然後坐在那邊就睡著了。難怪晚上都睡不著。另一方面就是,家裡經濟狀況與健康狀況大致都良好了,但是又開始擔心兒女還沒嫁娶、還沒生小孩等等,一個媽媽該擔心的事情都給她擔心了。


 在這樣的前提下,2016剛到,我媽又開始準備要清洗家裡的窗戶了,明明離過年還很久!而且才一年而已,去年幫我媽洗窗戶的記憶根本覺得是沒有過多久的事。只是強烈覺得,不一定每年都要把窗戶拔下來洗,為什麼今年不直接在上面擦擦就好?省時省力。反正我媽知道今年我沒有要幫忙之後,不知道是怎麼去跟隔壁親戚討論之後。居然跟隔壁親戚借外籍勞工來幫我媽清理窗戶!先不說這可能是有點違法或侵犯外勞權益的事,但我要說的是,外勞比我媽,說不一定比跟我還要熟了。至少,在共同打掃經驗,還有平常見面都會保持微笑的關係上,比起我這種跟我媽沒幾句話好講的應該好很多了。現在為了不想讓自己生氣,最好是選擇保持沉默,某方面我跟我媽是完全不熟的!


 私人的事情說到這裡,這就讓我想到,很多老人的外籍看護,比老人的兒女還有熟這件事情,記得在「爸媽不在家」描述的故事當中給我這樣感覺。那麼回到看「東京家族」在思考的一件事。雖然小津的「東京物語」或說「東京家族」,已經把長大之後到都市發展的兒女,因為爸媽從老家去東京探望,兒女卻因為工作事務繁忙而無法全程陪伴。這件事情很幽微的說出,那他們「到底孝不孝順」這件事情,因為小津柔性的風格實在很難定義「孝或不孝」,或說是推給在時間歷程下的變化,不得不的感慨。對比著,電視八點檔常出現兒子因為妻子冷落媽媽,那種明顯「不孝順」劇情。


 所以「孝順與否」已非本質的「有沒有好好照顧爸媽」這種八點檔時常出現的基本設定。而是像,我媽因為我不想清理窗戶,只好找隔壁外勞比較快,這種「政治」與「時間」的問題。說是時間,因為如果是同樣世代價值觀的,孝順應該可以變成是,跟父母分享相同事物的好夥伴,如同美國的爸爸常教小兒子打棒球。孝順應該不是「為了照顧而照顧」;而是在相同價值判斷上的合力達成,故我這樣的理解在今天發生的事情而受挫了。然後也因為這種家庭事務,開始深信覺得雖然找隔壁外勞來打掃不太對,但那是因為自己不想幫媽媽做這樣沒有意義的事情導致的,自己也不能多說甚麼。


-


(補充)一個在法國念書、居住六年的同事,因為法國電影院舉辦小津專題,她那時候看了太多小津的電影,進而想家而回台灣。但跟家人住不到兩個月就不受了,  搬出去住對雙方都好;搬出去住反而因為距離,使每次見面感情更融洽。


(再補充)對了,看東京家族」最感人的地方應該是,當小兒子被長期冷戰的老爸說了,發現原來看似散漫的小兒子有著跟媽媽一樣的細心跟溫柔。讓人想到,是不是自己一直在對抗著從父母繼承下來的東西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怪物》(Monster)-未知之力

想去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然後傻傻的笑著

《墜惡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