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疆界都市」小記


從「疆界公民」宋斗律這個流亡到德國多年回到南韓之後被發現曾加入過北韓的勞動黨因為違反國家安全法而被起訴見此連結資訊)。紀錄片的歷程從做為國家疆界邊緣的流亡歸國之後提倡促進兩韓統一,從返祖歸宗的鄉愁連結,卻呼喚出到南韓內部冷戰結構的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蘇俄的共產主義與美國資本主義)二元劃分,不是效忠就是背叛,沒有疆域邊界的可以滑脫流亡之處


 


說到關於分裂國家統一的必要性最先是想到東西德見此連結資訊),至於中國跟台灣的狀況差太多就不用說了,但或許是我不想說,跟下面資訊巧合的是,我看片的時候也同時想到林毅夫這個案例,每個分裂國家都必須當作「特殊」案例,但必須坦承自己作為一個偏台獨民族主義分子,那要如何談兩岸疆界公民」的可能性?如同有人說太陽花就反中,我覺得沒錯啊,不只是反黑箱,難得有民族主義的認同激情又何妨,


 


所以少了這種激情我是覺得說要反自由貿易有點難,有點過於理想,所以「疆界公民」也是一種僅只於理想嗎?一種知識分子式的菁英詞彙,如同「反自由貿易」觀念的過於「前衛」。當影片後段,宋斗律對社會現實的妥協,不僅放棄德國公民身分,也承認了當初錯誤,才平息了南韓大多數保守的批評聲浪。藉由如此入世的「實踐」才不僅僅是一種知識性的理想。


 


有人會批評說,那還算甚麼「疆界公民」?我並沒有對宋斗律會做甚麼抉擇有甚麼樣的期待(歸順南韓也好,繼續流亡也好),只是片尾他自己赤腳走到海灘上,還說著歐洲的海畢竟不是韓國的海阿,這樣的用意,讓我想起用「分裂台灣」的宣稱,到國外來彰顯自己特殊的相反狀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怪物》(Monster)-未知之力

想去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然後傻傻的笑著

《墜惡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