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金馬之一_ This is My England

常常有人在抱怨金馬影展手冊的內文浮誇不實,但它卻又讓我憶起過去對英國的美好想像。 01 搖滾英格蘭 This is England 叛逆少年喪父喪志,誤交損友,呼麻泡妞,擦槍走火捲入激越社運,方才恍然乍醒,一夜長大。八○年代英版惡童日記,導演自傳體代表作,起用十二歲超齡天才童星,恰如其分反映早熟卻無知的祖國斷代史,勇奪2006年英國獨立製片獎最佳影片、最有潛力新人獎,成功藉搖滾青春挑釁國殤,狠狠煽惑憂傷的力量,幽幽鼓動擁抱的希望。 AVI檔、家裡、英文sub字幕 關鍵字:搖滾、叛逆、損友、呼麻、惡童、天才、搖滾青春、憂傷。 02 亡命英倫 London to Brighton 凌晨三點零七分,兩個女人慌亂地躲入污穢噁亂的公廁,苦思逃脫的門路。暴力、謀殺、意外、復仇……將他們捲入崩潰絕望的谷底深淵,該怎麼活著看到明天的黎明?像是被逼入死角受傷的野獸,再也沒有退路。比《猜火車》更為凌厲猛烈的影像,將潛藏在陰闇底層的罪惡膿血全部迸發,被譽為英國最具爆發力的驚悚之作,力道十足。 35mm日新威秀 中文福相字幕 關鍵字:亡命、英倫、污穢、噁亂、崩潰絕望、死角、猜火車、凌厲猛烈、罪惡膿血。 已經很久了吧。 大約高中升專科的時候,我就像是明治維新一樣全盤的接受英國文化。最常做的事是常在房間獨自聽著音樂或偶爾開得很大聲跟家人賭氣。 那時候如果你問我出國最想去哪裡,我一定會毫不猶豫的跟你講「英國倫敦」。而且說完會開始想像去那邊每天的晚上,單週上club舞廳跳舞,雙週上livehouse聽團。享受全世界最棒的DJ跟搖滾樂隊,當然偶爾可能會抽大麻吞E之類或其他有的沒有的,白天還可以去跳蚤市場買便宜的馬丁大夫鞋。 當然,這樣的事情一直都沒發生過。 而後來我卻又陸續接觸了Ecstasy的迷幻異域和跟水鴛鴦放在大便裡爆掉一樣的猜火車。聽了幾場Drum and Bass和Sasha的跨年派對,看了北美館的Vivian westwood的時尚展覽但從來沒進去她的專賣店。那個無政府的龐克精神好炫好屌,還有來自工人階級的性手槍對抗王室的God save the Queen,c還知道工黨出身的布萊爾,跟搖滾樂團結盟,但始終唬爛一場,只記得他在 小小英國人 的帥氣臉龐。我還從肯洛區、麥克李、知道英格蘭好多好多,而我始終都沒去英國。 幾年之後 我還是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