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

會談到的醫院,是因為前一段時間「跟醫院特別有緣」,這個會被認為是有點烏鴉嘴的自我嘲諷,同時又是面對現實,以及觀照生命的階段性開展。話說從去年因緣際會之下,到醫院從事影像生產的工作。一個極佳的社會介入(註1),原本只是醫學影像拾荒的想像,到證實自己還是在意醫院和自己的關係如何被建立(也是本文要說的),這樣的中介,如果不是以藝術之名的動機去說自己想說的話;而是生活上的不得不說,那就是我所在意的創作的必然性,就算不能夠以藝術之名維持生活,卻能夠因此在所不惜,如此自由不是很好?之後經過老媽開刀,到後來像是重新在醫院工作當中接收到新的理解,在此同時,也看了張萬康 【道濟群生錄】和索格柏的藥命關係….



 
每當上班進去醫院,都會想這是不是一個特別的時間點?回過神來,那只是一個平常不過的時間點。



 
在本質上來說,醫院談的是存活率,再來是生活品質。注意:說到生活品質,在接近死亡的邊界,意識到了生命是該如何。例如:往往會有「賺那麼多錢,倒不如多陪陪家人」的體悟。


 醫學影像的問題,對一般常人的認知,因為會去醫院的人大都是病患或家屬,除了了解知識,最重要是讓他們安心。經驗豐富同事常如此說道:「在看不清自己未來會到哪裡去的狀況之下,能在最好的心理狀態下治療是最好的吧。


而醫學知識,能夠對一般民眾理解到哪裡,有空可以請教醫院的人,我這邊可以先有的釐清是:醫學的實踐層面,除了有一些公式可以背之外,如感冒藥開甚麼藥。在【道濟群生錄】某一段,似乎看到「創新的想法」同時可以帶來一現生機,這類好像藝術終於可以到大家認同的契機,雖然到後來被驗證只是機率問題。 因為創意的想法,風險也高,總不能拿人命開玩笑。


也往往是因為攸關健康嚴重者到人命,同時又是工作,一天又一天重複的工作。舉例來說:我時常提醒自己要看看那些家屬,尤其是我上班地點要經過手術的等候室,每天經過成為習以為常的一般狀況,一個擔心的家屬,到一個禮拜幾十個擔心的家屬,醫護人員工作的麻痺,就是如同現象般的無感,而當我聯想到之前媽媽開刀那個等候室,全家緊急動員的非常時刻提醒自己,無時無刻都可能是非常時刻。


講了那麼多,也不是要醫護人員「忘記重覆的工作,去正視生命重要時刻吧!」


因為我說「藥命關係」,我也要從精神分析和戲劇的虛構當中拉回現實如何繼續下去的時間現實(1)醫院做為客觀的醫學場所到因為家人呼喚出了那段幾乎每天去台北醫學院探病的日子於是這樣的運作關係從私人記憶家庭與社會一以貫之,又終於可以回到死亡與時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0dMz8RBG7g
曲婉婷 - 我的歌聲裡


廣播傳來一陣歌聲姊夫開著載著我和兩個姊姊車在高架橋上前進,那是又一個探病完一起回家的晚上,接近午夜兩側燈光離我們遠去好像迎向甚麼樣的未來一直到媽媽出院康復了生活回歸日常照樣繼續三不無時聽到歌就會想到那天晚上凝結的時空


 -


 


(1)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C%8E%E9%9B%A2%E8%97%A5%E8%AC%8A
索格柏的藥命關係,無非就是在醫生病患的人物情感(主觀)和現實面的醫藥與法律系統(客觀)之間來回拉鋸,中間劇情一度陷入放空,以標準的劇情電影來說難免會被嫌說不夠一氣呵成,但我倒是藉由電影依照時間分成上下兩層結構,中段串連部分像是無頭蒼蠅又好像在尋找甚麼?卻開啟了三個層次的解讀條件,


 


1.觀眾最先面對到底要從電影獲得甚麼?的類似宗教性的存有問題去開展,到後來包裝成疑似心理醫生與病患情感交流,但結尾確定是一齣陰謀被證實
2.這是藉由精神病患似真似假的敘事框架:從裡面的醫生被莊孝維,到觀眾去享受劇情莊孝維的解謎快感。(時間有限我快速講完)可是,如果沒有第三點只僅止於,「看戲的是傻子,演戲的是瘋子」這樣停留在戲劇層面的真真假假。


由於第三層次的「現實關係」:現今社會的精神疾病醫藥系統,是不是能讓電影成為一種(思考)行動?從裡面的對白:憂鬱是因為失去的未來。觀眾最先面對在電影中段時的是,那劇情的未來是?


法律和醫療到金融體系的關係則告訴我們一些可能的答案,這更接近自己一直在想的問題:情感問題、生命問題、創作問題與現實問題是不是同一個問題。(但這太嚴肅,回到電影)若說這答案不夠滿意(不只期待一個陰謀論),意味觀眾需要電影展現更多的情感想像(如:為何沒交代女主角跟她老公為沒感覺了?)。也意味著當代文明監獄的牢籠,除了醫院、法律(傅科),還有時間給人貧乏的生活(還是到底要如何的生活),考驗著活下去的意志。


這樣才可以從精神病患的特例與主觀意識中解放出來。最後,不敢說是現身說法,我自己以為我應該比一些人樂觀多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怪物》(Monster)-未知之力

想去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然後傻傻的笑著

《墜惡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