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any Djs live @ Taipei
我不太能夠完全解釋自己穿梭於2ManyDjs場子各類小團體之間(張)力場的競逐,秘密結黨,直銷氛圍,那或許是源自於許多目不暇給各樣臉孔、不斷經過的身體擦撞。正妹刺點的散布,則是有種電影少女般,零碎不完全(就像處女膜整型裡的A片下載不完全)的視覺性,乃至個體的內化產生認同危機,到涉及團體的焦慮(是不是同一掛的孤獨感)。不是昨天去聽2ManyDjs才意識到自己早就被區分成好幾個世界,只是當天一直越來越懷疑,懷疑從晚上玩到三點一直到隔天早上上班遲到,睡眠不足成了唯一一種彰顯自己「跨領域」的優越感。當然以上所說跟2ManyDjs的音樂沒有太多關聯。 用這樣的複雜情緒,來看待場所的疏離。當然一開spykee fat放歌暖場的時候,你大可不斷將焦點打散,並總是讓人若有所思地,甚至還會想到如何用不同方式聽歌。曾經讓你很嗨的節拍,現在局面已經不同了,想要來點新玩意兒,或是尋找不令人熟悉的感覺。等同於有人問「你老了?」的問題,不是說,老了就跳不動了;而是這樣的動作,還會重覆多久。 兩個小時過去,等到2 many djs上台後,除了第一首十分熟悉地用他們擬仿的慣用技法intro 感到興奮之後,一連下來20分鐘居然有想冷靜下來的感覺,沒有聽過任何一首歌聽過成了最大罩門(加上投影畫面完全欠奉),到最後其實整場下來有聽過的歌,連十首都不到。但好險 20分鐘之後,我找到另一個方法。 一般來說,複習/預習是聽現場表演前的重要程序,以準備迎接在機械複製年代靈光臨現的最高位置。但早就知道2 many djs的取樣之廣泛早就沒有預習之必要,似乎預言自己不打算用「熟悉感」決勝負,而是傾向用某種純聽覺,抽象地以聲音的頻率,結構的堆疊累加,帶著舞曲節拍,不單純地進行聲響探索。 20分鐘之後,2 many djs攻勢凌厲,在捨棄90%的熟悉感之後,換來的好比是對於武功高手的文字形容,如「David Dewaele(2 many djs的其中一位)頓時身形一側,左手探入Mixer EQ旋鈕之內,右手同時切換mac電腦取樣微調,製造出閃電般震攝每位觀眾的腦海的音色」或是「Stephen Dewaele(2 many djs的另外一位)臉色一變,晃身取代退位的David。他黑膠一擺,只見左手在唱盤轉了一轉,隨即產生有如渦輪般的低頻氣流,並沉聲示意身後伙伴順勢而出。只見David 雙手一掄,剎那間,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