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剛好作品出現在那邊而已
去台南新營拍攝作品紀錄 順便住台中看完亞雙展 有點惆悵感 也許就是 現實 發現展覽中一位台灣藝術家 已經看過她兩件作品 發現她其實不太懂電影的語言 只是把正確的議題與論述 塞進去這樣 , 然後還可以到申請一堆支助她的補助 發現自己也開始確認這種的創作風格是展場中必須的 意思是作品所知的有限性 與 藝術帶有的自由意味相互 矛盾 也要視為正常 波光節座談上說 也許發現 藝術最後的光鮮亮麗 高級感 菁英感 與自己的根源互相抵觸 面向世界 並非面向藝術的現世 只是剛好作品出現在那邊而已 台中車站附近的貓咪 只是離開兩天 好像很久沒回去 賓士貓巷子口等待打招呼 向她學習生命 ,如同流浪貓咪沒有任何羈絆,天氣冷熱生病苦痛順其自然,但偷偷對牠門感傷著「生存磨難」,那應該是一種看似輕盈內裡隱藏著沉重,一種入世的自由自在。 小地方不會改變 遇到堂哥還是跟我說著一樣的話 在新營拍攝完作品住台中便宜旅館,已經蠻累,沒想到在車站附近還有評價不差的,無刺虱目魚湯跟米糕,雖然用餐環境差了點。 旁邊的抓娃娃機一直repeat梅川伊芙的 【鬼畜】韓導的塞子的N種用途 的背景音樂(見以下連結),原曲是TheFatRat - Unity,隔天腦中不斷默念,今日XX,明日XX 騎ubike在路上看到台中的梅川東路在想梅川伊芙會不會是台中人。然後是女生? 波光節座談活動從台北當天來回新營,本來想提早去台南吃好料看展覽,但睡過頭,只好買自強直接做到新營,結束之後就直接北上,但回家發現還蠻充實的。 因為新營最方便還是坐火車,這半個月的自強號經驗,快可以背下車廂內的跑馬燈了。 坐火車的流動性 故事 階級跨度最廣 會遇到各種的人 雖然台灣人都看膩了,但總會出現驚喜 還有窗外比坐客運豐富的風景 座談時振愷問我 過期霓虹演變到現在如何看待 藝術跟 設計性 和文創的差異,當然這講起來可以很複雜,但我覺得還是創作的歷程吧,歷程,會十分自然且簡單的解釋許多事情,如果是文創當然就只是很表面的挪用。 回家時遇到返家 或返回工作崗位的人群 觀察各種臉孔 穿著 攜帶的東西等 聯想著不同的故事,例如有小孩子拿網球拍 大概是去練球之類的 到了台中換高鐵 又發現跟台鐵不同的人群感 ,比較年輕 中產 好像因為有 浮現祭 每次座談 一直會有一種感覺 不知道聽者的反應 因為從小就是一個表達能力不太好的人 長大之後 變成一個有很多複雜想法 但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