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
會談到的醫院,是因為前一段時間「跟醫院特別有緣」,這個會被認為是有點烏鴉嘴的自我嘲諷,同時又是面對現實,以及觀照生命的階段性開展。話說從去年因緣際會之下,到醫院從事影像生產的工作。一個極佳的社會介入(註1),原本只是醫學影像拾荒的想像,到證實自己還是在意醫院和自己的關係如何被建立(也是本文要說的),這樣的中介,如果不是以藝術之名的動機去說自己想說的話;而是生活上的不得不說,那就是我所在意的創作的必然性,就算不能夠以藝術之名維持生活,卻能夠因此在所不惜,如此自由不是很好?之後經過老媽開刀,到後來像是重新在醫院工作當中接收到新的理解,在此同時,也看了張萬康 【道濟群生錄】和索格柏的藥命關係…. 每當上班進去醫院,都會想這是不是一個特別的時間點?回過神來 ,那只是 一個平常不過的時間點。 在本質上來說,醫院談的是存活率,再來是生活品質。注意:說到生活品質,在接近死亡的邊界,意識到了生命是該如何。例如:往往會有「賺那麼多錢,倒不如多陪陪家人」的體悟。 醫學影像的問題,對一般常人的認知,因為會去醫院的人大都是病患或家屬,除了了解知識,最重要是讓他們安心。經驗豐富同事常如此說道:「在看不清自己未來會到哪裡去的狀況之下,能在最好的心理狀態下治療是最好的吧。 」 而醫學知識,能夠對一般民眾理解到哪裡,有空可以請教醫院的人,我這邊可以先有的釐清是:醫學的實踐層面,除了有一些公式可以背之外,如感冒藥開甚麼藥。在【道濟群生錄】某一段,似乎看到「創新的想法」同時可以帶來一現生機,這類好像藝術終於可以到大家認同的契機,雖然到後來被驗證只是機率問題。 因為創意的想法,風險也高,總不能拿人命開玩笑。 也往往是因為攸關健康嚴重者到人命,同時又是工作,一天又一天重複的工作。舉例來說:我時常提醒自己要看看那些家屬,尤其是我上班地點要經過手術的等候室,每天經過成為習以為常的一般狀況,一個擔心的家屬,到一個禮拜幾十個擔心的家屬,醫護人員工作的麻痺,就是如同現象般的無感,而當我聯想到之前媽媽開刀那個等候室,全家緊急動員的非常時刻 。 提醒自己,無時無刻都可能是非常時刻。 講了那麼多,也不是要醫護人員「忘記重覆的工作,去正視生命重要時刻吧!」 因為我說「藥命關係」,我也要從精神分析和戲劇的虛構當中拉回現實 , 如何繼續下去的時間現實 ( 註 1) 。 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