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雲林二日遊

最後北港不幸的晚餐選擇蒙上了一層陰影,但大致上來講還算順利;大蝦的加入,未見台中潮流普普新世代介入台北縣市低調老痛文藝圈可能會引發的衝突,反而為旅程中注入一股青春活力。一股未知界限(普普和低調的相會,不知會把團體帶往哪裡?)裡的活力,拼湊成「另一種」不規則的旅程版圖。 陰雨綿綿,第一天前往彰化八卦山風景區,就帶有一種「清明時節」的悲涼(感嘆時間),更增添風景區一旁南天宮裡的十八層地獄一種陰柔感性;剛踏入十八層地獄地獄被拙劣機關引發大蝦的尖叫劃破眾人之間某種的默契,卸除對十八層地獄想像的心房。尖叫的聲音比十八層地獄恐怖太多,意謂著不太靈光的假鬼、人偶已非某種歪斜的信仰或嚇人的警示,而變成在布幕的角落漏陷的發電機運作著一擺一擺的機械人偶等著讓觀眾「看好戲」心態,如何讓十八層地獄這表演更刺激已經跟「光怪陸離」無關。反而更像是當今科技產品:「如何讓人更便利?」這類話題,看十八層地獄的預期心態到後來都僅能在同一軸線中演進,並且是讓人不太感到意外的變化。 更可能是牽涉到場域的詮釋,廟方到底是將原本血統純正的廟改建成娛樂鬼屋?還是原本警世的道教系統就是鬼屋?緊鄰八卦山風景區後巷高低交錯的地形,不見超高大樓,映入眼簾是五六樓公寓和低矮鐵皮屋交錯的景致,約略可想見年節期間熱鬧風景區旁朝拜冷清十八層地獄廟方的消極心態。 十八層地獄消極嗎?萬萬想不到福興海岸邊的 貝殼廟 更是沒有未來般的消極,那邊的雨勢更大,風力猛,幾乎沒人的狀態,就像是被現代化人們遺忘,書本上的想像龍宮,旁邊工廠荒涼混雜感更有那種加工完成就丟棄的虛無,視覺誇張的裝飾、秘道、賣不去的紀念品和無人上門的小木屋餐廳兼養魚池,都昭示的某種「就這樣到老去」的「過渡」狀態,甚至就那麼過渡到永恆。廁所旁那群不斷哀嚎的鴨子,則真正屬於台灣的「 養鴨人家 」,有別於南斯拉夫庫斯杜立卡電影的動物大雜燴的幽默,這裡的被奴役的鴨子一貫如同陳界仁加工廠的灰,但悽厲叫聲取代了靜寞。 穿插工商服務一下:比比國中好同學家中開設的位於溪州,濁水溪北側的 北岸咖啡 ,擁有台式的庭園造景,中西餐廳混搭的內裝,價位中高,但用料和功夫紮實,一進去看到數張證照就知道我所言不假。 第二天早上先是受到地主邀請,親身走一趟溪州花卉博覽會,並領取印有縣長卓伯源的圖像日曆和題詩的馬克杯贈品,領取排隊的動作包含了對權力者嫌惡和地方鄉親的熱情交織,台灣家庭的拘謹卻又是某種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