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失敗並非失敗,消失並非消失

圖片
看了《鬼才之道》大概能理解為何票房不好,電影以台灣式鬼片結合綜藝節目、網紅爆紅等傳統電視過渡到現今網路影音的拼貼形式,劇中像是一種鬼片迷的解構,許多幽默展示著鬼如何嚇人的幕後過程。但會令人想到之前去復興商工兼課,往往發現原本想要藉由讓他們欣賞超級白癡的影片去激發同學要發揮白癡的創意用在自己製作影片上面,卻發現自己正在面對的世界,就是白癡的影片本身,後面根本沒有任何東西了(註)。 只是複製活人世界「冠之以名」的死人世界,電影的設定可以置之不理實際上佛教或道教的生死觀;或是此「無害烏托邦」 正好無法述說著,正是「死亡是活著的意義」,意思是在死亡之前的意義,其實都是沒有意義的悖論。無法述說著,如此欠缺在電影中只是被定義成消失,或魂飛魄散等「活人鬼片」定義的失敗,正是這種失敗對應著電影中平凡之人即將消失的倒數期限中,誤打誤撞的爆紅,悖論或精神分析式的:如何成為不恐怖的厲鬼,卻依舊對於眾人簇擁的嚮往,同時符合電影中建立一套「不紅可能會消失」的制度,藉以「反」映(諷)演藝圈、媒體生態的冷血。 根本的原因並非是「正或反」,而是藉以否定他者的自我肯定,是俗世表面的功成名就,乃至於女主角王淨自認庸才且胸無大志的平常人本身,其實「他/她們」才是必須被肯定的他者。自我死去,他者會繼續存活,如同沒人會知道真正的死後世界,但「電影」卻自作聰明得很,把平凡者「再現」成一位努力追求功成名就的活人自我,同時發生在電影中宣稱的「死後世界」中(精神分析式悖論)。 失敗並非失敗,消失並非消失,如此無法被述說,印證著人生悖論;對應著電影中的悖論,沒有「真正死亡」的世界(注意,不是人不會死),一切都有意義(明顯電影比較把心力放在對於鬼片解構與綜藝挪用的幽默感,而非編劇上的巧思),但也都沒有任何的意義(後面根本沒有任何東西了)。 如同清明節掃墓聽到親戚在討論分完家產,哥哥怎麼不一起把房子拿去都更這樣,死者早已安息,活人繼續在現世糾纏。 (註) 節錄自過去文章,連結如下 https://notfind2017.blogspot.com/2020/05/blog-post.html

夢境是真的。

圖片
賓士媽於家中一旁廢墟 因為下週要出遠門一下子,怕巷子口的賓士貓母女餓肚子,或是回來發現牠們已經消失了…,上週日特地去ptt PTjob版找人定時來放飼料,一個晚上就一堆人應徵。 是說昨天夢到賓士媽媽已經去隔壁熱炒店後門的另一個食物點吃飽飽悠悠的回來,摸摸她的頭時出現一種真實的感覺。 雖早已熟稔夢境存在等同於人類存在的慾望投射和想像之物,甚至一如(拉岡)精神分析般指稱著夢境就是慾望的懸置,表示著做夢之人追逐著永遠無法達到的真實(REAL)。 同時也是道家陰陽,明暗相互依存、互為整體。「明」指稱著現實/世界/群體/表面/榮耀;「暗」是個體內在/罪疚/不可見的深淵。重點在於明暗看作整體、同一(甚至如此「同一」,意味每個人都是完整、平等的)。 如此說來夢與現實分不清楚的「同一」,夢即是現實、現實即是夢。同時記得央力(YoungLee)歌詞:睡眠跟死亡長得太像。夢如此接近「生命-死亡」接口,但還可以言說之處。(而非終極的 一片黑暗,沒有任何聲音 ) 賓士妹於家中一旁廢墟,剛睡午覺睡醒 如同電影《雙眼之間》像是以看似電影性的懷舊與過往記憶的追尋中,實則在光線的明滅,是生與死之間的對話。 突然能夠明白有時每日下午「上班」,若沒有要事在身,像是沒有身分、不存在似的,騎鐵馬四處亂晃,恍惚、模糊般,明白是了眼前是假的,也是真的;明白了人生的巨大夢境,而夢境也是真的。

記憶力不好只剩下回憶(舊文節錄)

 wifey最近寫了一篇離職文,看完後隔天腦中偶然想像一個中陰身視角,看著玻璃圍幕裡面公司裡留下的工作者繼續工作著日復一日,自己身為一個時常跟同事不太熟的人,時常的白日夢或說「」最好的時光,好像就是夏日午後,不存在似地像是客觀地感受到其他人的作息。 『 不知為何幾年之後去郵局寄信的時候,依舊會想起很久以前想像著:如果自己是在郵局當臨櫃行員會是怎樣;又如同在台北東區的便利商店,看到中午穿著入時的上班族在排隊結帳,想像著自己也像是他們那樣,跟同事吃完飯後一起去便利商店買飲料跟咖啡的想像。即使那是在現實中如過往雲煙般成為「前任」的正職,那樣已經認清跟同事之間中午買飲料只是想盡力跟大家打成一片的認同,到後來卻在群體垃圾話的語境中感到迷惘。 如同時常看電影,或者紀錄片想像著成為別人的生活,又或者那根本是嚮往某種的自由,就如同三不無時還會想起當稽查員時的陽光午後,自由自在的騎著Ubike,或在街頭中悠閒的散步,沒有身分的賺錢,這樣已經很好了。 也或許是大部分是學生時代所懸欠的想像,想像著少數同學下課之後還在外面外面打工,加油站的大夜班,尤其是在交流道下的四周荒蕪的加油站,如何度過死寂又無聊的漫漫長夜,像是永恆一樣。 』 - 想像成為別人的生活 『 如同回想起以前在金門當兵時意識到「時間到了真的會回台灣嗎?會不會被忘記。」金門駐軍五萬,和我名字一模一樣的機率小於五萬分之一。誰會記得一個二兵的名字,但變成上兵真的會退伍,實在神奇。 最近有一天夢到在荒涼地區的賣場,豎立一牌子上面寫著一個等待被人應徵的工作,像是那種「誰能帶我回家」隨波逐流感。 過年前去練習傳接棒球的陽光午後,居然在某個時刻想起了古巴,想起了那天下午老婆因為意外事件在飯店休息,自己一個人在哈瓦那的路上亂走遊蕩,那些有點破舊的街道和房子,就是我的空間記憶了;如同有時候想起在印尼日惹閒晃的日子。 』 - 無名之人與無名之地 『 在某個當下時刻身處的空間、聲音、味道。某種身體性的共振,想起了曾經存在過的當下,卻記不起來是何時何地。那些遺忘的,就像是不存在一樣,當記不起來的時候,就好像消失了。 許多曾經的同學、朋友。以前暑假在工廠打工的的同事,有一次好不容易在做加工很無聊的時候跟人聊開了,卻在午休之後被老闆叫去辦公室,說我上班聊天不認真,可以不用來了。下午一點多工廠生產線正準備熱烈地加速生產時我離開了工廠,忘記是如何跟...

新營霓虹last weekend∕當妳轉身之後

圖片
巴克禮公園的樹。要去臺南文化中心前去吃葉家魚皮,計程車司機建議去吃完若要步行可以穿越巴克禮公園會比較快,想到一部動畫叫做小貓巴克里,原來就是在紀念巴克禮牧師 。 去台南,看wifey招待綠光劇團當《當妳轉身之後》,晚上去看新營波光節最後周末作品,時間夠多,還可以去台南看藝術家朋友的展覽,一切看似算計好好,沒想到只是看完去台南文化中心附近吃個晚餐買杯茶,時間完全來不及,無法看台南任何朋友們的展覽,因為已買好自強號的最晚回台北班次,只能在天鵝湖停留15分鐘,在趕場同時,發現皮夾遺失(之前皮夾不見還沒滿三個月@@),在此要感謝新營民眾的拾金不昧與警察的熱心。 (也好像把之前撿到手機拿去警察局的功德quota用掉了…) taxi大哥的服務到家,同時見識到台灣男性的某種典型,去程本來一路沈默, 回程堅持收150,想說回去找錢包浪費他時間給他200他說不收。然後就開始一直跟我聊天(濃厚台南腔)。 這次又聽到旁邊民眾一直說是作品是展覽贊助廠商的logo(而非作品用意,將新營的歷史與民眾的記憶霓虹燈化企圖),同時計算誰露出比較多,一定是贊助比較多錢這樣的「誤讀」,其實蠻好笑的。 綠光劇團作品比較是傳統戲劇性(劇情與人物表演)為主,這次《當妳轉身之後》以簡潔的現代主義式場景設計,明顯表現病人內在時間與機械時間滴答聲共存的旋轉病床,病床外方型結構和上方方形環燈存在主義式的企圖詮釋病人的存有。 前中段主角罹癌末期,治療過程以full dose的全劑量化療,帶有冷感醫學,夾帶主角內心戲與回憶,在文學修辭與醫學強調的準確性之間。主角王琄獨挑大樑,很是厲害精彩。  談到年輕醫生為何選擇腫瘤科系,醫生回答,未知的細胞增生有一種神祕感,這意外與文學藝術的類似,卻試想神秘的太空,看似美麗,但太空人若被放逐即意味死去,透露人類生命或許與「宇宙常態」可能是某種的矛盾與互斥。 身為莊子粉如此就談到劇中引用,莊子至樂篇,透露著劇中對於開放的死亡態度,以下三個故事說明,一是莊子妻子死亡不哀傷就算了反而打鼓,談萬物與生命皆是自然現象;二是談滑介叔身體長了一個瘤,談生命是物的聚合,說人類是一種假借來的生命,生死像日夜一樣,自然。(這裡必須注意,莊子不談精神與靈魂,一切都是自然);三是莊子與骷髏頭對話談終極的快樂,並對於人的功名享樂與純然死亡的自由之間的選擇,給讀者的提問。 再次想說,個人偏好莊子在談的可能...

只是剛好作品出現在那邊而已

圖片
去台南新營拍攝作品紀錄 順便住台中看完亞雙展 有點惆悵感 也許就是 現實 發現展覽中一位台灣藝術家 已經看過她兩件作品 發現她其實不太懂電影的語言 只是把正確的議題與論述 塞進去這樣 , 然後還可以到申請一堆支助她的補助 發現自己也開始確認這種的創作風格是展場中必須的 意思是作品所知的有限性 與 藝術帶有的自由意味相互 矛盾 也要視為正常 波光節座談上說 也許發現 藝術最後的光鮮亮麗 高級感 菁英感 與自己的根源互相抵觸 面向世界 並非面向藝術的現世 只是剛好作品出現在那邊而已 台中車站附近的貓咪 只是離開兩天 好像很久沒回去 賓士貓巷子口等待打招呼 向她學習生命 ,如同流浪貓咪沒有任何羈絆,天氣冷熱生病苦痛順其自然,但偷偷對牠門感傷著「生存磨難」,那應該是一種看似輕盈內裡隱藏著沉重,一種入世的自由自在。 小地方不會改變 遇到堂哥還是跟我說著一樣的話 在新營拍攝完作品住台中便宜旅館,已經蠻累,沒想到在車站附近還有評價不差的,無刺虱目魚湯跟米糕,雖然用餐環境差了點。 旁邊的抓娃娃機一直repeat梅川伊芙的 【鬼畜】韓導的塞子的N種用途 的背景音樂(見以下連結),原曲是TheFatRat - Unity,隔天腦中不斷默念,今日XX,明日XX 騎ubike在路上看到台中的梅川東路在想梅川伊芙會不會是台中人。然後是女生? 波光節座談活動從台北當天來回新營,本來想提早去台南吃好料看展覽,但睡過頭,只好買自強直接做到新營,結束之後就直接北上,但回家發現還蠻充實的。 因為新營最方便還是坐火車,這半個月的自強號經驗,快可以背下車廂內的跑馬燈了。 坐火車的流動性 故事 階級跨度最廣 會遇到各種的人 雖然台灣人都看膩了,但總會出現驚喜 還有窗外比坐客運豐富的風景 座談時振愷問我 過期霓虹演變到現在如何看待 藝術跟 設計性 和文創的差異,當然這講起來可以很複雜,但我覺得還是創作的歷程吧,歷程,會十分自然且簡單的解釋許多事情,如果是文創當然就只是很表面的挪用。 回家時遇到返家 或返回工作崗位的人群 觀察各種臉孔 穿著 攜帶的東西等 聯想著不同的故事,例如有小孩子拿網球拍 大概是去練球之類的 到了台中換高鐵 又發現跟台鐵不同的人群感 ,比較年輕 中產 好像因為有 浮現祭 每次座談 一直會有一種感覺 不知道聽者的反應 因為從小就是一個表達能力不太好的人 長大之後 變成一個有很多複雜想法 但實...

浪費了半天 / 不小心睡著

圖片
  星期日難得出大陽騎腳踏車去 永和吃飯 回程時想起 過年與大舅 請益 佛法 想到 第八意識 阿賴耶識  是匯集生命中所有因果 業的綜合 如硬碟碟盤 快速轉動 的 七彩光線 換句話說,一處看待如此意識的 終極之處 沒有任何時間 空間的地方 沒有開始 何來結束,什麼都沒有。 虛空又充盈之處 沒有然後的靜止 開始相信 宇宙起源 於是生命 可能一切未曾改變 會記得年前媽媽 強迫症發作 亂吃藥 氣喘 躺在床上 說很痛苦 年後媽媽 總是掛著笑容  開始煮飯 又開始碎碎念我 提醒著是要好好珍惜的時光 騎在河堤想著所有與自己有關的業,沒有任何感覺的原初會是什麼, 於是經過著 無相關的陌生人 不會碰撞 (好家在) 同時不曾相遇 (好可惜)  不會發生任何事 隔天星期一 本來要開始趕作品 但昨天失眠 睡太晚 一下子就到中午了 天氣不錯 好像可以騎腳踏車去比較遠的地方午餐 當作閒晃   Lazy Day 突然想到 過去在忙碌時 理解到 無所事事之人 才能看透生命本質 意思不是無所事事就能看透生命本質 ,而是當任何事都與你/妳無關 沒有任何羈絆 才能去逼視 生命的意義 與無意義。 因為週一圖書館去開到五點,也沒去工作室,只好找路易莎用筆電工作 卻發現筆電鍵盤失去作用無法打密碼,無法進入作業系統用作品 來 路易莎 有插座座位也沒用了,應該去圖書館睡覺 至少可以休息到五點 找事情做,去吃個煎包 提早回家 也會發現途中有些有趣的風景 好像是筆電無法工作,失去的收穫 像是一時的指引 同時又發現其實是一直存在的事物 回家經過相同籃球場只有一個人,而且是同一個位置與籃框,但換了另一個人。 太累吃晚餐 開家裡電腦 不小心咪了一下 醒來 突然間出現 以前高中 或專科提早回家  不小心睡著  相似 的 時間感壓縮

新營波光節開幕筆記

圖片
2025新營波光節(註)開幕筆記,已經養成看開了心態,天氣太冷,但開幕鄉親很熱情,中國風舞蹈表演,放煙火,作品倒是其次。 本來說要簡單導覽,發生煙火餘燼掉到湖邊涼亭屋頂燒了起來,因為一時找不到梯子,一番折騰,除了影響到聯吟作品,滅火之後大家自由活動。| 可以不相信任何人,但始終要相信命運安排。早上看到兩則路殺貓咪的文章,心想;意外是天使,提醒著平常不會去明白的道理,即使是血跟眼淚。 Times, let it go,時光無差別,至少多年之後會記起如此特別的開幕。 感謝寬育一家請吃晚餐  在7-11遇到,2012參加高雄獎得特別獎的觀察員,也都十多年了自己還在搞藝術,終於認識;也認識了還只是愛看展覽文青時期,繪畫就很厲害的致宏。  與孟鑫夜車絮語,回家順道載我去台中搭客運,望著黑暗前方聊天很棒。 聊創作狀態,聊看待事物的方式,交換高雄獎作品,他說他作品叫做A(見留言影片),我說我有一個作品叫做F,XD 。等客運時看了他紀錄影片,好作品阿。把東西卡在牆上,物件看似在白牆的漂浮感,正意味著限制與自由一體兩面。更發現他對於文字的實在感關注,A夾角的那一橫槓, 還有後來《羽毛》,鳥跟島的關係(有空再聊)。 而我 從《再新輪胎》自己發現、我是一位現世(俗世)的人。 youtu.be/bji7cxVRVzU?si=ICzml9rvhyKQILu8 (A的連結) 閒暇之餘 (註2) 拉鋸 因為沒出家, 如何保持盡量客觀的主觀,在無邊際的 (註) 《2025新營波光節》展期至3/16,1730-2200 everyday,參展藝術家(以下按照參觀順序) 李勇志、胡宮雪娜、吳聯吟、石孟鑫、劉致宏、張欣語 × 康井榕、小聲回收 (翁國愷 × 王嘉郁)、水幕投影-周定賢 2. 前幾天再進行設計類作品網頁改版突然有一種像是「一個人傻傻的在做一件沒有什麼用處的事情」一樣,我的意思是說早就習慣做藝術作品時候的無用感卻還是要傻傻地去做。可是做設計類作品倒是第一次,某方面或許是之前找工作找太久像是認清自己競爭力完全不夠。但也因為如此反而可以把步調放慢思考人生,相反的是上個月因為接案與準備展覽作品太過繁忙,在一次偶然等待紅燈的靜止時刻,發現人忙起來的時候就不太有什麼思考人生哲學這件事情。應該說大部分的人都是忙於工作,休息的時候用來享樂。那種無時無刻,或是就算工作之餘的閒暇時刻會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