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霓虹—明星花露水與董事長的合照
印給董事長的簡易畫冊派上用場 成為攝影師 形象照道具 首先感謝新北美術館館員的處理協調。開展沒多久作品就被明星花露水員工看到,並通知館員作品圖像使用沒有跟他們公司告知。 當然這跟我非商業純創作比較傾向偷偷來,wifey也提醒在溝通上要正向以對,因此借力使力,才能促成這次與董事長的見面。 雖然許董對作品的形式,藝術的美學沒什麽意見,但看得出來他對明星花露水這個品牌有很深的情感。這也跟圖像上的風格就可以得知,象徵台灣歷史的演變,從上海過渡到台灣,許董從提供酒精(香水原料)的貿易供應商,香水製造的門外漢,毅然承擔這個百年品牌。 想像父輩那時代台灣經濟的拓荒者,往往的文化形象是比較是愛賺錢,帶有左派式批判;反而比較忽略資本家或主管等上層、中產階級對於產業、工作甚至技術,物質的認同與情感。 許董夫婦與作品合照的歷史時刻 抱持著每個人的選擇都是他最終的選擇,想到除了老闆,相對那些監獄中可怕的惡人也會有他專注的「志業」,突然想到電影 《 密陽 》 被害者媽媽去探望已經信教的兇手,控訴著:我都沒原諒你,為何信上帝就可以得到原諒?姑且不論電影質疑著上帝與人道關係,一時之間忽然明白這部電影畫外之意,是不是在說,人類之於那個天生且無形的道德準則是什麼? (因為之後會有正式的新聞報導與照片,以上只是隨筆小記) 簡易畫冊再度派上用場 察覺事情的表面即是深度 的時刻。 往往在不同界域 特別是 有別於藝術小小圈子 因為內容豐富 自以為立場超然 誤以為很廣大。一接觸「外面世界」 透露著 所在的狹小 或許也正是 人存有尺度的渺小 所能做得 就是保持謙虛 包容更多,在即將消失的自我又不至於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