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16歲 Sweet Sixteen
甜蜜 16 歲,當年金馬影展睡過頭沒看到,大歷史不說,肯洛區的片一向是在寫實之中微妙的劇本安排是觀看重點。這次究竟會端出甚麼樣的少年的成年禮 ?未看先猜,大概又是在裱英國社會制度之類的吧?疑,可是看著看著怎麼主角開始做出危險事情來了,要知道這種青少年成長電影一旦做出危險的舉動,難免就是暗示觀眾,就即將要有悲慘的事情要發生了。但又繼續看下去,不但這條線的危險已經不重要,而且就要馬上掉落到了另一個更大的危險:加入黑道幫忙販毒(備註)?!,殊不知這樣的情節不是通常死得很慘,就是變成黑道老大回不去了。但不好意思,這部片甚麼事情也沒發生,反倒是利用加入黑道這件事透露出男主角跟麻吉之間的鶼鰈情深(喔不是但一時找不到適合的成語),因為男主角被黑道老大看上,但是太皮的麻吉被排拒在門外,因此產生背叛的感受,也因為這樣不爽而埋下一個十分巧妙的「雷」!這裡就不暴雷了,重點是反而利用這個小地方推測出某些劇本意圖:別想看到主角會在外在環境受到多悲慘的苦難,反而提醒觀眾,多注意腳色內在的幽微的情緒吧。 於是劇本又再度在這個 危機中轉向 ,電影也演到快結尾了,主角想趁媽媽快出獄的時候,給媽媽驚喜,一個全新的環境和生活。但是媽媽慶祝完的隔天,依舊還是回到原來的地方,跟男友繼續「混」 … 主角氣到桶男友一刀,不告而別,而那一天,也是主角的十六歲生日。 這 甚麼樣的少年的成年禮 ? 許多人好奇,這不是極度戀母情結嗎?因為電影中並沒有給出男主角跟媽媽是如何生活,才會產生對媽媽極度的在意。而是一開始媽媽就在坐牢,而靠著片中給的訊息約略得知,主角和妹妹,從小幾乎就是幾乎是沒有媽媽的狀態,自力更生。 一種倒反了成年和小孩界線的狀況,就像是「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愛玩的媽媽,拋家棄子。但「 甜蜜 16 歲 」又更特殊,幾乎是小孩拚了命在養家活口,賺錢買房子,等媽媽回來,卻又一場空。 這 甚麼樣的少年的成年禮 ?小孩比媽媽好像更懂事?甚麼又是叫做「懂事」?「早熟」的主角,提早賺到更多的錢,但「早熟」並不是說他變得世故,而是他還是跟 16 歲小孩一樣任性、單純。但媽媽似乎早有準備地跟男友繼續混下去的那個表情。讓人想起之前跟朋友聊到,如果她變成連勝文那樣有錢會怎樣看待人生,我說妳那麼不重物質生活怎麼可能?她說人 40 歲就很難再變(我是覺得 30 歲差不多)。於是我就在電影中看到媽媽「很難再變」的表情...